教育孩子很難?看看這32個經典育兒案例,對你教育孩子很有幫助

河青辣媽邦 發佈 2020-02-25T18:33:29+00:00

專家點評:對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物質要求,家長要合理分析,如果是孩子的興趣愛好,要像這位家長那樣去合理引導;如果孩子是通過買東西向家長索要「愛」,家長要告訴孩子:「我沒給你買,但我也是愛你的,我給你講故事、陪著你玩、為你做好吃的,都是在愛你!我愛你的方式有很多種,不只是通過給你買禮

童年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家長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去正確引導孩子,可能就會傷害到孩子的心靈,有些創傷是無法可治癒的。

而最好的教育是滲透在生活的點滴中,父母要珍惜與孩子相處的簡單時刻,會給你帶來收穫、驚喜和感動。

下面經過精心挑選了32個家庭教育案例,每一個案例都有點評,涉及到溝通、尊重、榜樣、立規矩、情緒管理、能力培養、愛的本質等,真切地述說了孩子的痛苦和歡樂,父母只有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感受到孩子的真正需求。建議家長收藏細讀,或許這些案例中有你的影子!


案例1:被強迫的交往

女兒桐桐2歲時,我通過看書認識到她應該多交朋友,所以總是特別熱情地拉著她跟小朋友打招呼。可桐桐偏偏不愛說話,急性子的我就替她說,不想玩遊戲我就替她參加,桐桐總是默默地跟在後面。後來,我發現桐桐一個人的時候,竟然不知道自己玩什麼,而且特別在乎別人是否把她當朋友。上幼兒園之後,她經常說不想去幼兒園,因為沒有好朋友。我開始意識到我強迫孩子交往已經給她帶來了深深的焦慮和不安。

我再也不強迫桐桐了,開始帶她出去慢慢引導她自己玩。我的轉變也帶來了孩子的轉變,她變得越來越自信,跟小朋友打招呼也很自然,朋友逐漸多起來。這件事讓我深深感到:每個孩子有他獨特的個性,他需要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父母只要適宜呵護就好,而不是去干涉甚至包辦他的人生。

專家點評:孩子各有不同,教育沒有統一標準,更不可能從書本中找到適合每個孩子的方法。家長與其抱著書本焦慮,不如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只有尊重了孩子,孩子才會獲得安全自信,自然而然地學會交往。

案例2:為什麼不給爺爺奶奶吃?

侄子有什麼好東西總願意和我分享,老爸對此「頗有微詞」:

「什麼東西都要給姑姑吃,爺爺奶奶要嘗嘗都不給,這孩子白疼了。」

其實,侄子原來是很大方的,有好吃的都願意和爺爺奶奶分享。但爺爺奶奶卻經常逗他:

「好吃的也給爺爺奶奶分點啊!」

孩子的手馬上遞了過去,他們趕緊又說:

「爺爺、奶奶不吃,你自己吃吧!」

幾次之後,孩子就不再當回事兒了。而當侄子與我分享時,我會道謝並真的與他分吃,還誇他的東西好吃,侄子也樂得與我分享。老爸甚至還責怪我說:

「大人怎麼還吃孩子的東西!」

專家點評:孩子的心是單純而美好的,他會把成人世界的每個要求都當真。作為成人,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這份單純和美好,而不是為了好玩或者表示親昵逗弄孩子。生活中很多對待孩子看似搞笑的無意之舉,背後卻是對孩子深深的不尊重。愛孩子,就請將他作為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

案例3:「揠苗助長」的孩子能幸福嗎?

對於即將升入小學的幼兒,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很多家長卻過於重視知識和技能。

「老師,今天你們學習了7的分解吧?怎麼孩子回來就只會兩種呢?我朋友的孩子都學到13的分解了,她是不是太笨了?上小學跟不上怎麼辦?今天教她認識鐘錶,教了很多次,她都不認識,我還拍了一個視頻,您看看她的表現怎麼是這個樣子?!」

視頻中,孩子趴在桌子上使勁地哭泣。聯想到平時,這個小女孩在班裡一遇到小小的困難就退縮:

「老師,這個太難了,我不想參加。」

我終於明白,生活在這樣急迫、焦慮和否定的環境中,孩子能自信起來嗎?

專家點評:趕在前面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早或晚不應成為孩子成長的標尺。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再迫切,也不要讓互相攀比和盲目跟風蒙蔽了自己的心,否則最終傷害的是孩子的心。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用微笑靜待他的綻放,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案例4:「蝸牛」帶我去散步

早晨,我像往常一樣催促兒子快點起床去幼兒園,然後好去練車,第二天要考試了。我心急火燎,卻發現兒子把牙刷咬在嘴裡,站在玩具架前玩玩具。我氣壞了,大聲喊他的名字,並狠狠打了他屁股一巴掌。兒子被我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壞了,傻傻地站在那兒,眼裡充滿了恐懼,手裡還拿著沒拼好的磁力棒。等我批評完,兒子怯怯地說:

「媽媽,我想拼一個太陽花,你對著太陽花許願,明天考試就一定會通過。」我愣住了,一把把他擁在懷中,說不出話來。

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常常讓我身心俱疲、浮躁焦慮,難免遷怒於兒子。可我的「小蝸牛」卻用他的愛和善良把我浮躁的心熨平了。

專家點評:當孩子表現出不符合成人期望的行為時,成人常常會簡單、粗暴地加以批評,甚至打罵,這是對孩子極大的不尊重。其實,如果耐心傾聽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你會發現,回報你的,一定是像「太陽花」一般溫暖幸福的愛和驚喜。

案例5: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女兒朵朵還沒出生,我就開始規劃她的未來。7個月起開始識字,把所有的家具都貼上漢字標籤;從《三字經》、《千字文》到唐詩,一字一句地教她背誦。朵朵的記憶力非常好,背得又快又准。這令我驕傲不已。可等她3歲,問題卻來了:

她太安靜了,同齡孩子都在外面玩,她卻一個人在角落裡看書。這讓我開始反思:我的操之過急會不會毀掉她本該快樂的童年?我小時候和小夥伴快樂無憂地玩耍,和神奇的大自然親密接觸……哪有什麼早教?哪認得什麼字?現在我不是也很好嗎?

我決定改變,不再強迫朵朵額外學太多知識,而朵朵的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每天看著朵朵自由、開心的笑臉,我感到無比知足。

專家點評:童年生活具有獨特、不可替代的價值。可孩子的童年卻常常背負成人太多的期望,未出生時就提前「規劃」,7個月就提前教識字、背唐詩……「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代價就是犧牲孩子的快樂和自由。可喜的是,媽媽及時反思了自己的問題,果斷「放棄」,讓女兒回歸了快樂童年,獲得了健康成長。

案例6:別讓強制的學習奪走童年的快樂

在「望子成龍」的心態驅使下,我曾給過孩子很多強制的「愛」。比如周末,我給他安排了一整天的課程,他稍有退步我便會大發雷霆,甚至動用家庭暴力,我常常能看到孩子眼中的怨恨與不滿。每當孩子厭煩的時候,我又是好言相勸,又是物質獎勵,把我以為的「特殊的愛」強加在他身上。直到有一天,我發現,物質已不再有吸引力,而且他開始極力地避開我。「學習」,無情地拉開了我和孩子的距離。我也想當「慈母」,可事實上,我卻是個「暴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是不是太自私、太功利了?!

去年我參加了教育心理學的培訓,我懂得了很多,重新找到了愛的方向。作為母親要讓孩子在興趣的促使下主動學習,而不應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在焦慮與緊張的氛圍下生活。我要改變,先從放下自己的期望開始,尊重孩子的興趣。

專家點評:我們常常借「愛」的名義綁架孩子,讓孩子背負我們的焦慮,完成我們未完成的期待。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按他的節奏成長,勝過所有「愛」的語言和物質。

案例7:別讓過度讚美麻木了孩子

明明很喜歡畫畫。可是有一次展覽作品的時候,他撅著嘴說:「不論我畫成什麼樣子,老師都會說畫得真不錯。小海(班上的小朋友)胡亂塗上顏色老師也會誇她,還給她和我一樣的獎品,真沒意思!」

薇薇也是從小被爸爸媽媽誇大的,偶露微笑,大家就讚賞:「寶寶笑得真好看!」剛咿呀學語,大家就誇獎她:「寶寶真聰明!」甚至連發脾氣耍性子的時候也不忘賞識:「薇薇真有個性!」可隨著她慢慢長大,家長和老師漸漸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薇薇只願聽好話,不能聽任何批評,而且經受不起一點點挫折。

在我帶過的班中,有不少孩子在盲目的表揚和肯定中極易自以為是,甚至出現沮喪、憤激、退避或敵對的行為,家長卻渾然不覺。

專家點評:過度賞識和不必要的讚美,並不能有效表達你對孩子的喜愛,在一定程度上還會讓孩子過於依賴外在的評價,而沒有真正投入到事物本身,久而久之,還會弱化孩子的責任感和上進心,缺乏做事的動力。

案例8:打碎的是碗還是心?

有一次女兒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碗裡的小料濺了我一身,我不禁大喊一聲,女兒看看被驚嚇的我,看看被打碎的碗,驚慌失措起來,怯怯地對我說:「媽媽,你打我一下吧!」她的表情與話語告訴我她已經知道錯了,我為什麼還要再責備她?於是我微笑著對她說:「媽媽原諒你了,下次可要小心喲!」女兒嘴角重又露出了笑容,感激地對我說「嗯,媽媽,我記住了!」於是又開心地玩了起來。

事後回想她的那句話,我還是頗為吃驚。為什麼她讓我打她?是不是我平時對她傷害太多了?多少次,我在幹家務,女兒無意「添亂」,我會不耐煩地呵斥她;多少次,下班回家一身疲憊,女兒找我讀書,我頭也不抬地拒絕她;又有多少次,女兒磨磨蹭蹭,我會一邊責備一邊「拎」著她下樓……女兒怕自己做不好惹媽媽生氣,更害怕媽媽的責備和懲罰。

打碎了碗可以再買一個,但打碎了孩子的心卻無法再挽回;作為父母,多一些寬容與耐心,就能幫助孩子建立強大的內心。

專家點評:打碎碗的剎那,家長控制了自己的情緒,接納了孩子「冒失」的行為,還給孩子一份安全感;平靜的背後,家長的心卻波瀾起伏,我們看到了她在內心深處對自己的覺察,與孩子的對話。當個好媽媽不容易,就是要經歷這樣的成長!

案例9:「填鴨」彌補不了愛的空白

我曾經在上班路上遇到過這樣一位媽媽,媽媽看上去很博學,一直在不失時機地給孩子講各種知識,而這些知識一聽顯然超出了孩子的理解範圍,結果孩子很少回應,連一點表情都沒有,誰知道孩子聽進去多少呢?

還有一次在圖書館,我看到有一個媽媽一直在給四五歲的孩子讀書講故事,一本接一本,一個接一個都不停息,嗓子都快說不出話來了。從孩子呆滯的目光能看出,他早就聽煩了。

我不禁感慨,這些媽媽忘我地付出,似乎想傾自己所有灌注到孩子的世界裡,恨不能孩子能馬上全部吸收,快快長大成才。然而事實呢,孩子被填鴨,沒有透氣的機會,最後變得麻木厭倦,成了媽媽手中的傀儡。

專家點評:能說這樣的家長不愛孩子嗎?他們的愛里附加了太多的期望,大量知識信息填鴨式的教育並不能彌補孩子情感的空白,不能代替親子之間的自然溝通,更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這樣的愛,終究是傷害。

案例10:我要畫不一樣的牛

今天,孩子們要畫牛。我讓孩子們觀察了關於牛的圖片和范畫,然後便開始畫了。

「快來看呀,笑笑的牛身上長刺了。」孩子們都湊過去。

「她畫的牛棚好亂!」

「你畫的小孩手裡怎麼就拿一根草來餵牛呀?……」

「你畫的和老師的不一樣!」

孩子們七嘴八舌,我也走過去。笑笑顯得有點尷尬。我鼓勵笑笑講講她的畫。「這是牛毛,我姥姥家的牛身上就長了好多牛毛。」「這是草欄子,是裝草的地方,姥姥家的牛草就裝在那裡。」「我姥爺每天中午都會趕牛去小河喝水,我畫的小孩是我。」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富有創造力的、有思想的個體。笑笑的畫讓我反思美術活動不應用范畫束縛孩子的思維。

經驗來源於生活,真實體驗遠比圖片和范畫更能激發孩子創作的熱情。我要多為孩子們創造條件,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讓他們有更精彩的表現!

專家點評:教師聆聽並鼓勵孩子的創造表現值得點讚!愛孩子就讓他充分地感受生活,並以他自己的方式去綻放吧!

案例11:你也有一雙自由的翅膀

偉偉身患殘疾,單眼失明,且右腿先天性骨關節脫落,入園前幾個月剛剛動過一次大手術,現在走路還不是很穩,語言表達能力也較弱。身為小班班主任的我,出於同情與愛心,對他格外關注和照顧,不管走到哪裡,我都隨時牽著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麼意外。可這一次,我卻發現他的小手在悄悄掙脫,並用不清晰的聲音對我說:

「老師,我也要去玩。」

我心裡咯噔一下,是不是我對他的特別呵護已經形成了對他的束縛,甚至正在傷害他的自尊?「受傷的小鳥」也有自己小小的願望,他也想跟同齡小夥伴一樣去玩耍、想像和飛翔。我應該在照顧他的同時,慢慢去鍛鍊他,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讓他在這個環境中和小朋友一起健康成長;我還應該啟發別的孩子學會幫助有需要的小夥伴,營造人人平等、和諧相處的愉快氛圍。

專家點評:愛他,不是讓他覺得他很軟弱;愛他,是讓他充滿生命的力量!

案例12:別急!聽聽孩子怎麼說

一天晚上,我從廚房裡走出來,看見3歲多的女兒把一條大浴巾鋪在地板上,自己踩在上面跳來跳去。這條浴巾可是我今天剛洗好收回來的,她竟然……我又急又氣,就要呵斥女兒。她卻一臉興奮地對我說:「媽媽,你看,我正在雲朵上面跳舞呢!」

看著她興奮得發紅的小臉,我一愣,再也呵斥不出來。我按捺住內心的震動,坐下來欣賞女兒跳舞。她一會兒跳躍,一會兒轉圈,一會兒躺到大浴巾上打滾。那一臉陶醉的樣子,仿佛自己真的置身雲朵之上,在美麗的天空中自由揮灑。跳了好一會兒,她才停下來,爬到我懷裡。我不禁感嘆,感謝女兒及時表達了自己,讓我今晚能夠欣賞到美麗的雲端之舞。

專家點評:弄髒剛洗的浴巾,在成年人眼裡,可能是孩子的調皮和破壞;然而,在孩子純凈而美好的心靈里,卻可能是動聽的音樂和美麗的雲朵。他們並無破壞的意圖。如果我們從成年人的視角出發,急著批評教育孩子,孩子那獨特的視角和驚人的想像力,就會被粗暴地扼殺。所以,當遇到「破壞」性事件時,別急,聽聽孩子怎麼說。

案例13:孩子,你可以說「不」

身為父母在生活中經常忽視或不能容忍孩子對我們說「不」。其實每個孩子在說「不」時都有自己的理由。

在我和女兒之間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一天晚上,女兒突然要去拿裝著奶粉的盒子,我怕奶粉灑出來不讓她拿,但她很堅定地說:「不行。」幾分鐘後,果然她把奶粉撒在了桌子和地板上。她怯怯地看著我,當時我很想發火,但還是拚命抑制了這種衝動,並對她說:「現在你和媽媽一起把這裡收拾乾淨。」後來我問她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她小聲地說:「我想幫媽媽做家務,我想自己沖奶粉。」

聽後我慶幸自己沒有責備她。雖然奶粉撒了,但這和她那美好單純的心愿相比是多麼微不足道!

專家點評:孩子作為一個完整而獨立的人,面對周圍的事物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與做法,成人應還給孩子說「不」的權利,管住自己的嘴,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解他們「不」字背後的隱情,做個會聽孩子「話」的家長,這才是對孩子的愛。

案例14:當孩子不和人打招呼時

女兒剛學會說話的時候,嘴很甜,喜歡叫人,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金口難開了,見人不是低頭不語就是裝作沒看見。我忍不住催她:

「乖,快問叔叔阿姨好!」

她沒反應。我有些難為情,再催,還是不叫,我就急了,說:

「寶貝,不叫人可不禮貌啊」、「沒有禮貌的孩子是沒有人喜歡的」

等等。幾次三番之後,收效還是不大,孩子似乎一直無動於衷。

有一天我實在生氣,終於採用了冷暴力的方式對待她。在一次孩子不與人打招呼的時候,我快步往前走把她晾在了身後。孩子馬上緊張地追上來,我生氣地說:「我不喜歡沒禮貌的孩子。」孩子哇的一聲就哭了,好像很委屈的樣子。

專家點評:緊張害羞也好,謹慎小心也好,不打招呼的背後,一定有孩子沒有表達出來的感受。家長不要急於批評,也不要當眾指責,更不要強迫他,要尊重孩子有不打招呼的權利。可以給孩子一個台階,比如說:「我知道你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有時你是在心裡叫人了(打招呼了),如果下次你能說出來就更好。」也可以引導孩子用表情、動作等自己喜歡的方式打招呼。

案例15:事情沒做好不等於自己不好

我以前總愛表揚壯壯:「你真聰明!」但後來我發現,如果壯壯做不好一件事,他就會特別煩躁,哭鬧。前段時間,我給他買了一輛新款滑行車,他剛開始並不會滑,就很生氣,索性不滑了。後來我看到一篇文章《「表揚孩子」與「鼓勵孩子」的差別震驚你!》,我知道了表揚和鼓勵對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常被表揚聰明的壯壯,在遇到挫折時接受不了自己的失敗,怕別人說自己不夠聰明。明白了這些,後來我就再也不表揚他聰明了,而是多描述和鼓勵他的努力,比如:「爸爸看到你這學期的努力,為你驕傲!加油!」

專家點評:孩子對自我的認可過度依賴外在的評價,孩子會認為事情沒做好是自己不夠好。欣賞這位家長積極的學習,發現了鼓勵和表揚的不同。家長對孩子的評價應集中於他所做的事情而不是個性品質(如聰明)上,在孩子做得不夠好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說:「這件事雖然你沒做好,但你是好的!」

案例16:「你能行!」和「你不會!」

你能行

媽媽:「軒軒,今天幫忙媽媽做事,好嗎?」

軒仔:「好啊,我最喜歡做事了。」

媽媽:「那我們今天一起洗碗。」

軒仔:「好的,我最喜歡洗碗了。」

軒仔:「媽媽,我要洗泡泡(洗潔精)。」

媽媽:「今天媽媽先洗泡泡,你來過水,下次就輪到你洗泡泡,媽媽來過水,好嗎?」

軒仔:「好!我會洗得很乾凈的!」

媽媽:「對!你能行!」

你不會!!

幾天前我給孩子買了一雙鞋,周六早上剛一起床,我就看見孩子在自己刷鞋,我還是頭一次看見孩子刷鞋呢!

媽媽:「怎麼自己刷上鞋子啦?我來刷吧!你怎麼能刷得乾淨呢?」

孩子:「不用,我喜歡這雙鞋子,我要自己來把它刷乾淨!」

媽媽:「你不會,你從來沒有刷過鞋是刷不乾淨的,到時候我還得再費一遍事。」

專家點評:孩子需要通過體驗「我能做多少」來獲得成長的心理營養,需要多多體驗自己能去做、有一些能做到或做好!做得越多,孩子獲得的自信也越多!孩子越小越容易受到家長的語言暗示,當家長對孩子說「你不會」時,孩子會認為自己真的不會,然後放棄嘗試!

案例17:童言童語

諾諾:一個媽媽不夠,要去超市再買一個回來。買一個會講故事的媽媽,一個會做遊戲的媽媽,一個會唱歌跳舞的媽媽。

虓虓:奶奶,你再生個爸爸嘛!一個上班,一個陪我玩,要不就再生個媽媽!

點點:媽媽,我什麼都不想吃,就想和你在一起!」

專家點評:無論是「買一個媽媽」還是「再生一個媽媽」,都是孩子因父母陪伴不足而造成情感缺失的內心吶喊。父母的陪伴和呵護,是孩子心理安全感的重要來源。凡是童年獲得充足而又高質量陪伴的孩子日後都會情緒積極穩定、樂於交往、敢於探究。愛他,就多陪陪他吧!

案例18:鎖住的愛

去年開學,我們班轉來了一位女孩,我觀察發現她平時總是兩眼無神,很害羞,很少主動跟小朋友一起玩兒,也很少說話,偶爾說一句還咬字不清。其實,我能看出來,女孩兒還是很喜歡和小夥伴一起玩的,她笑起來連眼睛都是亮的。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我了解到,家長竟然因為做生意太忙,常常把女孩兒一個人鎖在屋子裡!

家長也給孩子買許多玩具和圖畫書,但是,愛僅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嗎?

專家點評:陪伴,是孩子對愛最大的渴求。當今社會家長很多時間都被工作和事業侵占,留給家人和孩子的少之又少,所以又常常通過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以補償對孩子的虧欠。正是「陪伴」的缺乏,嚴重影響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日後在她內心揮之不去的恐懼和不安。鎖上一扇門,也隔離了親子之愛,愛就變得蒼白而無力。

案例19:探索的路上不設障礙

周末的一天,我在陽台上發現了一個舊的小蛋糕盒,盒中裝滿了液體,層次分明。最上面一層呈金黃色,中間一層是透明的,下面一層則呈渾濁狀。不用說,就知道一定是孩子在做實驗。

我第一反應是感覺這個三層盒子看上去挺漂亮的,第二反應就是覺得有點浪費。我問孩子這是在做什麼?好端端地油和澱粉怎麼能放進水裡呢?孩子說是想凍有顏色的冰塊,於是就在水中放了白色的澱粉和金黃色的油。原來如此!

孩子是一個好奇心強,又喜歡動手操作的探索者,他一定是受了什麼啟發和促動,才有了這樣的奇思妙想。他反覆試驗,對勾兌液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除了驚訝於他一個接一個積極的探索嘗試之外,更令我愧疚與反思的是,我在指責孩子「浪費」的同時,並沒有真正尊重和鼓勵他的探索。

專家點評:在孩子的世界裡,所有的生活材料都服務於他的遊戲和探索;是否漂亮、是否浪費,是家長在意的,但對孩子來說都不重要。呵護孩子的好奇心、鼓勵探索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

案例20:在尊重和愛的世界裡盡情塗鴉

所有的孩子都愛塗鴉,朵朵也不例外!最開始,她只在畫板上隨便畫。後來,她發現牆上也能畫,以至於家具、漁缸、衣服、電器、包裝盒都沒能倖免!我總是不經意地發現,這兒多了幾筆,那兒又畫了一團,到處是像龍捲風、毛線團那樣的痕跡。雖然一眼看上去亂亂的,但仔細欣賞,你會發現這裡面的樂趣和美!

後來,我和朵朵約定好,劃分了可以塗鴉的區域。餐廳區和電視背景牆歸姐姐,沙發背景牆和書房是她的底盤,大家只能在自己的區域畫。朵朵牢牢記住了這個約定。從此以後,朵朵就在自己的區域畫畫,一有時間就去畫幾筆,不知不覺,整面牆都快畫滿了!

後來,我又在臥室開闢了一面牆給她,她常常一邊畫一邊還喃喃自語地講她畫出來的故事。雖然每次講,可能都有新的發現。這是女兒創作的迷宮。每天從幼兒園回來她都會上去添幾條路。如此超強的表現力令我驚訝!

朵朵在不知不覺中,用畫筆表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不僅充實了她的心靈,也美化了我們的家,愉悅了我們的心情。每天看她在牆面上安靜專注地塗鴉,總有一種感動充盈於我的心間……

專家點評:沒有一個「愛」字,卻看到濃濃的愛與發自內心的欣賞。從圖文中源源不斷地湧出來。充分的自由與適度的規則,孩子只有在充滿尊重與安全感的世界裡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潛能,創造精彩。如果你還在阻止孩子塗鴉,那麼你很有可能扼殺了一個天才!

案例21:在愛的目光中遠航

噹噹快2歲了,喜歡扭動自己的身體,像跳舞一樣。於是我們給他安裝了一面鏡子牆,想讓他的「舞蹈更有樂趣」。沒想到不粘膠紙引發了他的興趣,他想把不粘膠紙貼到鏡面上。他一隻手拿起紙片,另一隻手按住紙片,被按住的紙片越來越多,但是稍不留神,紙片就從手上滑落。這是他的第一次探究嘗試。紙片偶然落在貼腳線上恰好「貼在」了鏡子上,於是噹噹開始了他的第二次探究嘗試。接著,他又發現紙片還可以卡在鏡子之間的縫隙里,他開始第三種探究。

不到2歲的他,竟然有如此強的專注力和探索慾望!

第四次探究嘗試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紙片經過反覆摩擦而產生了靜電,有些紙片真如他所願乖乖貼在了鏡子上。噹噹興奮了起來。我打來半碗水,帶著噹噹開始第五次探究。我拿起紙片沾了沾水然後貼在了鏡子上。噹噹像發現了新大陸,模仿著、擺弄著,實現著自己的願望。爸爸用小紙片折了一艘小船,在船底沾沾水貼在鏡子上,船慢慢地向下游去,兒子激動地拍起了小手。

和孩子一起發現並分享周圍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現象,一起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如此快樂,我們需要容忍孩子因探究而弄髒、弄亂、甚至破壞物品的行為,真誠地接納、多方面支持和鼓勵孩子的探索行為。

專家點評:一幅幅溫馨和諧、富有童趣的畫面,展示的不僅僅是孩子專注持續的探索之旅,更讓我們看到了父母的理解、關注和支持。真正創造的原動力在於童年的安全感,父母是港灣,是基地,在愛的目光里,孩子才能遠航!

案例22:在不如意中選擇快樂

在擁擠的公交車上。小女孩說:

「媽媽,這車怎麼這麼擠!」

媽媽說:「這是公交車,肯定人多呀。」

小女孩還是不解的問:

「那上次我們坐公交車,不是也是坐著的嗎?」

媽媽接著說:「寶貝,我們現在能站在車上不是也挺好的嗎?一會就可以回家和爸爸一起吃飯啦,如果我們沒上車,還站在車站吹冷風呢!」

女孩笑著說:「對呀,到家就可以和爸爸一起吃蛋糕了!」伴著母女的歡笑聲,汽車繼續行駛著。不一會到站了,她們開心地下車了。

專家點評:童年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兒時的心境會像底片一樣成為人生永久的心理版本。生活中孩子們會無時無刻地用純凈的目光注視著我們,用稚嫩的生命記錄和儲存我們的行為,並在日後的生活中自然折射出來。面對生活中諸多的不如意,這位媽媽注重用積極的心態去影響和改變孩子的心境,讓孩子學會正向思考,在不如意中選擇快樂。孩子擁有積極、平和的心態,就擁有了幸福的一生。

案例23:糖果的冷靜太空

糖果是一位3歲4個月的小朋友,她有著這個年齡段所有小朋友擁有的情緒狀態,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語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常常不知道如何控制的突如其來的怪情緒。於是,最愛寶貝的媽媽左思右想,有了一個好主意。

「砰」門被猛地打開,糖果怒氣沖沖地闖了進來……

媽媽說:「寶貝,媽媽看得出你現在很生氣,你想說說怎麼了嗎?」

「不,就不,我不要。」

媽媽伸開雙臂:「過來,媽媽抱抱!」糖果躲進媽媽的懷裡。媽媽什麼也沒說,只是抱著糖果輕輕拍著這位發脾氣的小姑娘。

媽媽左思右想,有了一個好主意……媽媽帶著糖果來到書房,準備好紙和繪畫筆,開始創作一個屬於糖果自己的「情緒臉譜圖」。

糖果很認真地在紙上塗色,媽媽在糖果身邊創作圖譜。媽媽說:「你可以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把這張臉譜貼起來,當你有情緒的時候可以來到這裡冷靜一下,也可以告訴媽媽你選擇哪一張臉譜。如果你願意可以告訴我發生了什麼。發脾氣、傷害自己、損壞東西都是不好的。」

「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吧?這個地方只屬於糖果自己。」

糖果說:「就叫冷靜太空吧!」 有了自己的「冷靜太空」,糖果似乎不再那麼生氣,她告訴了媽媽她是怎樣摔倒並弄髒了自己最喜歡的玩具熊「布布」。

專家點評:我們感受到了糖果媽媽那濃濃的愛意、深深的理解和滿滿的智慧。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負面情緒,媽媽沒有指責和制止,而是用親切的詢問和擁抱,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緒是被重視、被接納、被理解的,進而使情緒得以宣洩、安撫和轉化。更可貴的是,媽媽通過臉譜圖的建立,幫助孩子在表達情緒的過程中,學習識別、接納自己的不同情緒。研究發現,當孩子的情緒被正確識別和表達後,孩子的情緒強度就會下降20-40%!

案例24:媽媽也會疼

2歲的豆豆無意間打到我的眼睛,他愣了一下沒事似地就跑到一邊玩了。我卻難以平靜了。平時如果我不小心磕碰了孩子,我會向他道歉,但是我磕碰了卻總對孩子說沒事,媽媽不疼,孩子會不會覺得媽媽是不會疼的,是不需要關心的呢?

於是,我拉著他的手認真地說:媽媽眼睛很疼,你如果幫我揉揉,我會很舒服。」豆豆認真聽完,幫我揉揉,問:「還疼嗎?」我笑著說:好多了,謝謝你!」 孩子的眼睛瞬間亮了,露出興奮的笑容,原來當關心別人的時候,孩子也是快樂的。

這件事深深觸動了我。我一直認為母愛是無私、不求回報的,但卻忽略了讓孩子學會愛。應該讓孩子知道「愛」是相互的,媽媽也需要孩子的關心。

專家點評:父母對孩子的愛,一直被認為是應該的,習以為常的,卻很少能夠理性地想到孩子在接受愛的同時也需要付出愛。這裡沒有強迫,只有一句簡單的描述:「你如果幫我揉揉,我會很舒服。」將孩子關注自我的目光引向關注他人的感受,同理共情是心中有愛的開始。辛苦付出的同時,請別忘了跟孩子說:「媽媽也會疼!」

案例25:明鏡

一天,我跟孩子奶奶因一件小事兒吵了起來,奶奶哭了。女兒看到後趕緊給奶奶擦眼淚,還安慰地說:「奶奶,我以後養你,爸爸不是好孩子!」她還衝著我喊:「你不是好孩子,我不理你了!」說完便哇哇大哭。我這才意識到:我傷害了一心為家操勞的媽媽,也傷害了可愛的女兒。我立即向媽媽道了歉,也向女兒道了歉。

過了一會兒,我跟女兒一起搭積木,眼看就要成功卻被我不小心弄倒了。她盛氣凌人地沖我喊道:「你走開!」順手還給了我一巴掌。我愣了,但還是耐住性子問她:「你怎麼打爸爸呀?」「你剛才還說奶奶,把奶奶氣哭了!」我心裡難受極了。女兒看見我很難過,又跑過來摸著我:「爸爸,對不起!」

我的言行不僅直接影響我和家人的情感關係,也影響到了女兒的言行。她就如同一面明鏡,折射出了我的問題!

專家點評:身教重於言傳,孩子的言行舉止深受父母和家庭的影響。案例中女兒對奶奶的呵護、對爸爸的不滿和責備讓爸爸意識到了自己的粗暴言行不僅傷害了奶奶,也傷害了女兒。當發現孩子有不好的言行習慣時,不要急於批評孩子,而要更多從自身查找原因,糾正和改善自身的毛病,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案例26:當孩子輸不起時

每天晚上我和孩子他爸都會陪孩子一起玩遊戲,搭積木、拼圖,有時還會用競賽的方式,因為這樣孩子更有積極性,同時也能培養他的競爭意識。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故意示弱,讓孩子贏,藉此讓他更自信,也更有膽量。每次贏了,他都特別有成就感。

可是有一次,孩子和爸爸玩滾球遊戲,孩子贏了兩次,後來再玩的時候,爸爸沒讓著他,結果他輸了。輸一次情緒不對了,輸兩次就沒耐心了,輸到第三次的時候就開始發脾氣大哭起來。這時我才意識到孩子早已習慣了勝利,對失敗竟然無法承受。可是現實生活中怎麼可能一直保持不敗呢?

是不是我的愛有了偏差,帶給孩子的並不完全是積極樂觀的性格?

專家點評:虛假的勝利,並不能真正帶來自信的成果。專注於興趣探索,在遊戲過程中忍受挫折、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分享成功的喜悅,才是真正的成就感。

案例27:對抗「粗口」記

兒子一向懂禮貌,可有一次他要買玩具我沒同意,他甩出一句髒話「X!」我生氣地質問他跟誰學的,他就是不說,我只好努力控制情緒,轉移了話題。

回家後,和兒子一起吃紅薯,他有禮貌地說:「謝謝媽媽給我吃紅薯。」我抓住這個時機,首先肯定他是個講禮貌的孩子,然後跟他交流了不能說髒話的原因。誰知兒子卻理直氣壯地說:「可是爸爸和爺爺都講,媽媽也沒有生氣啊。」我這才意識到兒子講粗口的根源,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多麼的重要!

我請他當家裡的「文明用語監督員」,發現誰講粗口就制止。此後,兒子果然不再講粗口了,在他的監督下爺爺和爸爸也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我慶幸自己沒有粗暴的呵斥、生硬地處罰,而是用疏而不堵、柔而不躁的方式,建築了一條陪伴孩子健康成長的彩虹橋。

專家點評:小孩子說髒話,常常是出於好玩、無意識的模仿行為,家長及時控制情緒,巧妙地運用轉移話題、及時肯定、闡明原因、溝通感受、賦予責任感等正面疏導的方法,將「對抗」變為了一種「引導」。更可貴的是,傾聽了孩子的心聲,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家長與孩子在平等相處中共同進步。

案例28:愛的驚醒

小豹子是個剛滿2歲半的男孩,家裡的獨苗苗,這是一個很平常的晚飯時間,晚餐中有一盤非常美味的滷肉。

媽媽:小豹子,這麼好吃的東西,給大家嘗嘗啊。

小豹子看了看地下和桌子上說:不行,現在不能給爸爸媽媽吃。

媽媽:為什麼呢?

小豹子:地上和桌子上都沒有掉啊,掉在地上的才給爸爸媽媽吃,盤子裡的給寶寶吃。

聽完這場對話,全家人的內心都震顫了一下,空氣頓時也凝固了。只有小豹子像往常一樣歡喜地吃著。

專家點評:很感動和欣賞這位家長的反思,他實際上也是在邀請所有的家長反思。孩子「獨占」盤子裡的美食,家長吃掉在桌子下的,顯然,在孩子眼裡,家長這樣愛我是應該的。很多家長有時愛孩子愛到失去了自己。心理上人格的成熟,需要家長去示範「我愛你,同時我也愛自己!」「孩子你很重要,而我自己也很重要!」這樣孩子才會學到完整和成熟的愛!

案例29:愛說「我不會」的孩子

在我們班級里有一個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會不假思索地說「我不會」,而後就等待老師解決。穿襪子,「我不會」;扣衣扣,「我不會」;吃飯,他把頭扭向一邊,還是「我不會」;小朋友活動時他坐在那裡不參加,問他還是「我不會」;今年開學,我讓每個小朋友說說過年都做什麼了,有的說和爸爸放鞭炮了,有的說吃餃子了,還有的說看煙花、看燈展了,最後一個讓他說,還是那句「我不會」。

通過了解發現,孩子這種過度依賴、不自信的表現,主要就是因為他所有的事情都被家長代勞了,只要說「我想要」「我不會」就能得到滿足。

專家點評:這是一個被家長剝奪了成長能力的孩子!家長的代勞導致孩子只要說「我不會」就能滿足需求。這其實反映了孩子「症狀獲益」的心理,即一個行為症狀的出現如果總能獲得好處,那麼這個行為症狀就會一直出現!要讓孩子改變「我不會」的狀態,家長必須要改變,要放手讓孩子多做,有時也可以用一些引導詞:「孩子如果你會了,你會……(描述一個孩子學會了以後會怎麼樣的一個畫面)」「孩子你是以前不會,現在學了(做了)就會!」

案例30:對孩子不當的購物要求說「不」

兒子上小學一年級時,爆丸小子熱播,兒子收集了幾乎所有種類的爆丸,可他依然看到必買。有一天,放學回家路上,兒子看到路邊小攤擺著各種爆丸,他又不走了,最終,我還是堅持不買,兒子氣得直哭。

晚飯後,我對兒子說:「你看,這世界上有很多好東西,包括好玩的玩具、漂亮的衣服很多很多,但我們不可能全部擁有,有時候喜歡了,看看欣賞一下就可以了,就像媽媽看上了一件昂貴的衣服,我當然不會拿一個月工資去買,但是可以欣賞欣賞。」這時兒子已經想通了。後來再買東西時,兒子比較理性了,沒有發生類似情況。

專家點評:對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物質要求,家長要合理分析,如果是孩子的興趣愛好,要像這位家長那樣去合理引導;如果孩子是通過買東西向家長索要「愛」,家長要告訴孩子:「我沒給你買,但我也是愛你的,我給你講故事、陪著你玩、為你做好吃的,都是在愛你!我愛你的方式有很多種,不只是通過給你買禮物!」

案例31:孩子摔倒之後

生活中常常看到:孩子在玩耍或者走路時,不小心磕碰到什麼東西,孩子哇哇大哭,家長為了安慰孩子就會一邊哄孩子,一邊故意舉起手打那個「肇事者」,責怪它為什麼碰疼了孩子,做出給孩子「報仇」的樣子……

在我看來,家長對孩子的這種「愛」,是一種「復仇行為」,它教給孩子在不痛快或受到傷害時,去責怪或報復別人。試想:如果不是桌椅,而是其他人碰到了孩子,難道也要「報復」?家長或許認為「我沒教他打人呀?」但在孩子看來,對一根板凳的態度與對一個人的態度一樣,這種「愛」的錯誤教育,其實在不經意間讓他學會怎樣對待讓自己不高興的人與事。

專家點評:當孩子摔倒後,家長要先接納和安撫孩子的情緒,可以先抱抱孩子,用柔和的聲音安慰孩子,不要為了討好孩子或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而遷怒於物品,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這才是真正的愛的教育!

案例32:媽媽,你是不是不喜歡我?

有一次,我帶5歲的女兒去買水果,她興高采烈地跟著我挑水果,老闆稱讚說:「你家寶貝真是又漂亮又能幹,這麼小就會幫媽媽的忙了。」聽到老闆的話,我心裡美滋滋,但嘴上卻說:「哪有啊,在家調皮著呢。」這樣的對話對於大人來說再普通不過了,但沒想到回到車上,涵涵嘟著小嘴巴說:「媽媽,你為什麼總是在別人表揚我時都要否認呢?你是不是不喜歡我?」聽女兒這麼說,我的腦袋瞬間「嗡」了一下!

假如我的回答是:「是的,我家寶貝在家也是經常幫我一起做家務。」聽到這樣的答案,既能讓女兒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肯定,又能從話語中受到鼓勵,這樣一舉兩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專家點評:當你客氣地回應別人對孩子的讚揚時,你會想到孩子已經受到傷害了嗎?四五歲的孩子正處於「自我認同」關鍵期,孩子會特別在意「我行嗎?」「你喜歡我嗎?」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需要父母給予維護和提升!這位家長能夠及時反思並找到方法,對孩子是一件多麼慶幸的事情!

註:案例來自教育部新聞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