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艱險越向前!這,就是咱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力量!

我們的天空 發佈 2020-03-02T08:32:45+00:00

翻開中國的歷史,那一個個光輝的名字,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事跡,那一顆顆永遠跳動的心,永不熄滅的情,亦多少次讓我們淚目,正如魯迅在一篇文章里寫道:「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雪崩、缺氧、肺水腫、截肢……

珠峰的危險,常人難以想像

攀登、拼搏、追夢、進取……

中國人的精神,外國人也難以想像


「英雄氣蓋山河,敢笑珠峰不高。」面對天塹,中國人衝破層層阻礙,打破種種偏見,抬起了頭顱。但也因此有許多勇士,將生命永遠留在了那裡,定格在了為心中摯愛的事業拼搏奮進的那一瞬。他們所堅持的意義,正如影片中,在珠峰升起國旗時,第一代攀登者所說:「我們自己的山,登上去,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


翻開中國的歷史,那一個個光輝的名字,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事跡,那一顆顆永遠跳動的心,永不熄滅的情,亦多少次讓我們淚目,正如魯迅在一篇文章里寫道:「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攀登者」,重溫那段光輝歷程,領略他們的攀登精神。


01

國之干城,英雄大成——柴雲振


有些歷史沒人講

我們就可能會遺忘

但有些歷史

我們不應該遺忘


2018年12月26日,在四川省廣安市,一位93歲的老人安詳地走了,他叫柴雲振,是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朝鮮一級自由獨立勳章獲得者。他的功勳,與黃繼光、邱少雲、楊根思並列。

時間倒回到1951年,在那場令人憾然動色的朴達峰阻擊戰中,他與敵展開殊死肉搏,最終憑一己之力,斃敵100餘人,守住了陣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但留給自己的,卻是殘缺了一寸的右手食指,還有身上的24處傷疤。此次戰鬥,柴雲振班收復了三個陣地,擊潰了數十倍於己的敵人,創造了戰場上的奇蹟。


▲右邊為柴雲振

戰場負傷回國後,柴雲振因故與部隊失去聯繫,在鄉間隱姓埋名30餘年,直至1984年,他的事跡才重新被人知曉。別人問他有沒有什麼困難需要組織解決,他的回答卻是:「我那一個班的戰友都犧牲了,我活下來了,沒什麼要求。」他從不說自己是英雄,他說:「我只是普通一兵,真正的英雄是我犧牲的戰友。

在戰場上,他無畏生死,用榮譽為軍旗增輝;脫下軍裝,他不計名利,絕不讓軍徽失色,真正的英雄莫過於此。


02

跬步不朽,積行千里——程開甲


1960年,一紙命令將程開甲調入北京,此後,他「消失」了。同所有「兩彈元勛」科學家一樣,進入一個沉寂但卻背負著萬斤重擔的領域。


他帶領著技術團隊,用算盤、計算尺和僅有的手搖計算器,經過無數次地研究、推算、驗證,終於,在國內首次估算出了原子彈爆炸時彈心的壓力和溫度。

1962年上半年,程開甲被任命負責核試驗的有關技術問題。這意味著組織對他的工作又一次作了調整。他很清楚自己的優勢是理論研究,放棄自己熟悉的,前方的路會更艱難。但面對祖國的需要,再艱難的路也要走下去。他毫不猶豫轉入全新的領域——核試驗技術


1964年10月16日的一聲戈壁驚雷,祖國上下沸騰了,程開甲也開始了他長達20多年的「羅布泊時間」。從1962年籌建核武器試驗研究所,到1984年離開核試驗基地,22年里,程開甲一直堅守在羅布泊。先後主持了30多次各種類型的核武器試驗,這位身份高度保密的「核司令」,一次又一次讓世界震驚。


▲1976年,程開甲與妻子在新疆

正是這樣,在不斷攀登,不斷奮鬥,不斷進取的征程中,他創造了中國的高度,世界的奇蹟,他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讓所有的炎黃子孫揚眉吐氣。


03

憂國忘家,捐軀濟難——鄧稼先


忘了是孩子的第幾次詢問:「爸爸為什麼不回家?」許鹿希早已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孩子那熾熱的目光,她的心裡又何嘗沒有同孩子一樣的疑問,但她只能等待,無盡的等待與堅守。


此時千里之外的羅布泊,鄧稼先正以滿腔熱血投身於中國核武器的研究事業之中。當接到錢三強對他的邀請時,當知道參加這個任務意味著從此隱姓埋名,與妻兒也只能是天涯兩相隔時,他心懷不安,滿是愧疚,但卻從未有過絲毫動搖

隨後便是28年的生死兩茫茫,只因他懂得: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國之安寧,哪有家之和睦?於他的妻子許鹿希而言,他的最後一個轉身,就是28年的等待,28年的追尋


他們的英雄大愛,也讓我們看到了什麼是最真摯的愛情,什麼是最偉大的家國情。為了丈夫,等待值得;為了國家,犧牲值得


04

抱負不凡,植立甚奇——袁隆平


每一個攀登者都是追夢人,在自己追尋自己夢想,攀登自己的夢想高峰的時候,他們都是英雄。


「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是他最渴望實現的夢想,在追夢的途中,他奮鬥一生,永不停息。這兩個夢想和他為之操勞一輩子的土地一樣,樸素無華,但卻熠熠生輝。

出生於動亂年代,親歷過饑荒的他,自小就深知糧食問題的重要性。為了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他在解決糧食增產問題上,一路深耕不止,像一個樸實的農民一樣,簡樸且堅韌。


如今,已經年近90的他,依然活躍在田間地頭,依舊不知疲倦地奔波勞作。烈日的暴曬下,是他默默耕耘的身影;沃土間留下的,是他揮灑的汗水。他不停歇地前行在攀登逐夢的路上。


生命不息,攀登不止。我們每個人都是攀登者,都在攀登著心中的那座高峰,登上去,便是心中的信念!

攀登精神也絕不僅僅體現在個人身上,它根植於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之中,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力量源泉

如今的疫情

就像橫亘在眾人面前的山

筆者堅信

對於勇攀高峰的中國人而言

這些都不是多大困難

眾志成城敢攀登

越是艱險越向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