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向日葵》開始,看見梵谷的孤獨與偉大

小印文學 發佈 2020-01-10T13:37:53+00:00

01從事業得意到失戀落寞梵谷《星夜》在倫敦工作的梵谷事業得意,不僅如此,他還沉浸在了與房東女兒尤珍妮的濃烈單戀中,卻因為求婚失敗開始變得鬱鬱寡歡,從此以後,他開始無心工作。


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威廉·梵谷誕生於荷蘭南部的格魯特-曾德特,是一名荷蘭信教牧師的長子。

幼年時期的梵谷,和大多數的孩子不同,他是一個嚴肅、沉默而慎思的孩子,早熟的個性讓他在15歲的時候就已經像個大人一般。

1860年,梵谷進入了當地的鄉村學校就讀,隔年和妹妹安娜一同由家庭女教師指導,11歲時到了澤文伯根的私立寄宿小學就讀。到了13歲,梵谷被送往蒂爾堡的公立學校。在那裡,梵谷遇到了他人生的美術啟蒙老師——胡斯曼,在這位老師的指導下,梵谷於此學習素描、透視法、觀摩繪畫大師複製品,並外出寫生。

1868年,15歲的梵谷突然離開學校回到了家中,並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成為古皮爾畫廊海牙分店最年輕的雇員。

01 從事業得意到失戀落寞



在倫敦工作的梵谷事業得意,不僅如此,他還沉浸在了與房東女兒尤珍妮的濃烈單戀中,卻因為求婚失敗開始變得鬱鬱寡歡,從此以後,他開始無心工作。

梵谷開始從一個開朗個性的小伙子變得消瘦冷淡。在初戀受挫8年後,他又遇見了自己的表姐凱伊、失足女喜恩還有比他大10歲的瑪葛。但這些感情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梵谷心裡無比苦悶,只能把抑鬱發泄在自己的畫作中。

感情的接連打擊加上父親驟逝,讓梵谷將精神全部寄托在了創作上,除了畫畫不做其他的事情。1888年春天,當時在巴黎生活的梵谷,在友人的建議下來到了充滿陽光的法國南部小城亞爾,希望能在這裡實現心中構建南方藝術小鎮的夢想。

他在亞爾租了一間黃色的小屋,時常到田野間畫畫,和當地的農民的人交朋友,並邀請在巴黎認識的畫家朋友們前來,但接受他邀請的,卻僅有高更一人。

在那棟以每個月15法郎租來的屋子裡,梵谷在他和高更寢室里都掛上了自己最喜歡的畫作,還為高更準備了畫具,讓高更感受到了梵谷誠摯的友情。

而那一幅被梵谷表示「屬於自己的花」的《向日葵》,更是被高更掛在了自己的臥室中。這一幅承載著黃色火焰的靜物油畫,讓我們看見了這位畫家勇敢探索色彩的熱量。

02 熾陽,是梵谷追尋新生活的力量



在亞爾等待高更到來的日子裡,梵谷畫了至少7張尺寸相當、構圖類似的黃色向日葵系列。這些黃色的向日葵都是以黃色背景、黃色桌面、土黃色陶瓶,及摻雜著土黃、紅棕與橘黃的花朵,以一種極為接近的構圖巧合,呈現一系列艷黃的明亮感。那是來自南法的陽光般的花朵、富有生命力與燦亮的色彩。

著名藝術評論與策展人劉惠媛在談到如何形容梵谷時,她說:「我們對他了解得太多,又太少。」

因為梵谷開始出現幻覺、情緒不穩,在高更入住不到一年的冬天,他選擇了離開。也許是因為向日葵的枝葉稜角與它旺盛的生命力,也許是它亮眼的陽光色彩,也許是梵谷在經歷了友誼的決裂,他那再也忍不住的熱情,仍要在單純的室內牆面之前,接著冬日的時光,將亞爾那個夏天的陽光留在一片濃艷的黃色中。

即使到了今天,當我們回頭來看,梵谷對這一題材的琢磨,他在色彩上所獲得的效果與動人的構圖,都成為了人們每每提起他的名字時,最先浮現的印象——向日葵的黃色。

03 孤獨,是他最終走向盡頭的原罪



告別了向日葵的日子,梵谷終於還是住進了療養院。1889年,這一年對於巴黎而言是最重要的一年,艾菲爾鐵塔的落成,成為了這座城市即將跨入新世紀之前的地標。

可正當所有人都在歡慶,準備迎接被印象派的燦爛色彩所點綴的美好時代時,梵谷迎來了他最困頓的一年。在療養院居住的他,自由受到了限制,生活也開始變得規律。

在療養院一年的時間裡,他畫了150件油畫,兩三天一件作品的產量並不只是數字上的意義。作品的完成度、表現的深度和風格的畫貌,成就了他藝術創作的巔峰時期。

這一期間,他的技法逐漸成熟,無論是短促的筆觸、果決的線條、旋轉的造型,他都已經拿捏得得心應手。也就在這個時候,梵谷畫下了春日盛開的鳶尾花。

那一年春天,他開始從田地里的花叢畫起。後來,他把鳶尾花搬回了瓶中。對照著黃色向日葵,鳶尾花的勁挺而爽利,讓人看到了許多梵谷此前去過日本,受到浮世版畫硬邊造型的影響。那一簇簇花畫著在紅土上種植的藍紫色,翠綠的長葉從田地里抽拔而出,鋪滿了整個畫面。

而在滿叢的藍紫色花朵中,一朵孤立的白色鳶尾花,圍繞在紫色與橘色之間,令人為之一怔。這位住在偏遠法國南部的孤獨畫家,用畫筆創造出的有條不紊的色彩和線條,這種藝術手法在此之前是不曾出現過的。

應該絕非偶然,這樣獨特具有個性的繪畫風格,在那一段時間裡,猶如梵谷的自畫像、風景畫,與花卉畫,都留下了顯而易見,卻尚未被人發現的秘密。

04 他依然還見到麥田,可是已經不是從前的麥田了



離開了聖雷米療養院的梵谷回到了巴黎,在奧維住下後,他經常到酒館與教堂之間尋找鄉村作畫的素材。他獨自梭巡原野,並眺望那萬里無垠的麥田。誰都沒有想到,這竟是他人生中最後的一個夏天。

從未有藝術家像梵谷一樣,也從未有作品像他傳世之作中最後一幅畫——《麥田群鴉》一樣。無論你是否曾經認識過他或者看過他的原作,無論你是否喜歡他,當看到那瘋狂的筆觸與色彩,看到陰沉的天空下閃爍著金黃色的麥田,群鴉亂飛試圖衝破陰鬱天幕。在梵谷的畫筆下面,我們看到了生命最後的力量,燃成的火焰般的熱情。

梵谷在這裡拋卻了他以往對風景,對空間關係的思索,他強烈的筆觸,仿佛預示著死亡的色彩,都服膺於他將生命中的熱情與陰暗的心緒所交纏的種種感受,直率地表現出來。

那如同寶石沉入深海中的藍黑天空,田地里起伏著的,或傾倒或歪斜的麥浪,抖落出了梵谷的種種不安。在這片壓抑的風景下面,他仿佛感受到了自己已然燃燒殆盡,成為了最後一片點亮平原的火焰。

如果說《麥田群鴉》是梵谷預知死亡的先知,那麼《烏雲滿天的麥田》則是梵谷真正的最後畫作。

畫布上鋪陳這綠色的原液與直向深藍如海的天空,宛若上蒼將悲劇的天幕覆蓋在這渺小人物點綴的大片麥田上。在梵谷的這片天空下面,孤單顯得越來越厚重,而思索卻越發單薄。


你是否還曾記起梵谷,記起他的畫。那一位把藝術深深刻在自己骨子裡的,為了藝術獻出所有生命的畫家。從此以後,讓我們相信藝術的不再是才華的展現、性情的流露,更重要的是在作品中呈現出的思想深度和觀念表達,或是千錘百鍊的藝術質地。

那一剎那間如火焰般的藝術熱情,宛如對生命的一句簡單的告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