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宴」到「賜宴」,宋朝為何利用觥籌交錯的宴飲文化穩固統治?

歷史啟迪錄 發佈 2020-03-03T06:04:54+00:00

在宋代,是中國歷經千年以來經濟、文化還有教育最為繁榮發展的朝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封建時代的社會在宋朝被推上巔峰、成為封建社會時期的發展最高點。

文:歷史啟迪錄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朝代,承上啟下的為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的開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在宋代,是中國歷經千年以來經濟、文化還有教育最為繁榮發展的朝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封建時代的社會在宋朝被推上巔峰、成為封建社會時期的發展最高點。經濟中心的南移,從唐代中後期就已經開始,一直到了南宋才得以完成。同時,宋代的飲食文化也開始繁榮發展。

宋代憑藉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實現經濟的繁盛,從百姓到統治者,對於飲食的要求不斷增加。宋朝宴飲制度開始進行調整,不再僅僅局限於喝酒吃飯,宴飲活動更加豐富

宋代當時經濟繁盛發展,可以算的上是當時世界裡的佼佼者,在中國歷史的開端,中國因為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等一系列複雜的、政治經濟上的原因,一直落後於西方國家,但是在宋朝這種情況卻被完全的扭轉了,宋朝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在世界上站住腳跟,甚至超越了西方世界的經濟發展。

在這樣一個經濟大大發展的朝代,有很多方面都可以表現出這個朝代上的時代烙印,無論是農業上新工具的廣泛使用,還是別的方面,都可以體現出宋朝的經濟發展。

而當這個朝代經濟繁榮發展,人民溫飽自足,自然而然便會發展對精神上的追求,這也是宋代詞發展快速的一個重要原因。只有吃飽喝足的情況下,人們才會對精神世界有大量的需求需要,溫飽尚未滿足,人們只能疲憊的為生計而奔波。

宋代經濟大規模提高發展,百姓在飲食上的要求也就高了起來。在那樣的一個封建社會,有了新的社會成果進步必然是先供奉給皇親國戚以及貴族享受,其次才能使市民。於是,宋代在之前朝代上的飲食文化的基礎之上,對於當時的官方宴請的飲食文化制度進行了更加完善,並且在之前的基礎上進行提高。

改進的方面分為這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內容豐富,不再只是飲酒吃飯,很有可能在此基礎上進行繪畫作詩,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注重滿足精神方面的需要。第二個方面則是風格多樣,由於舉辦宴會的階級不同,參加人員也不同,極有可能每一種宴會都有不同的宴會主題和舉辦模式。

武將大多會更加粗獷些,文人則更偏好舞文弄墨,寫些詞文來為宴會喝彩。第三個方面則是禮儀完備,比起之前朝代的宴會,宋朝的禮儀更加完備,這樣參加的宴會也會更加有儀式感,增加參加的隆重感,使得宴會成為當時的重要事情。

因此,宋代的宴飲制度極為發達,不管是當時的宴飲制度的改進,還是對後世的影響,都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特點,同時也在側面表現出來了宋代那個朝代經濟發展的成績,是每一個宋代人民所處於那個時期所能切身體會到的真切感受。

宋朝宴飲制度在吸取前朝經驗基礎上進行創新,主要分為「曲宴」和「節日賜宴」兩種,「曲宴」的限制較小,具有私密性和排他性,但常被別有用心的投機者利用,成為拉幫結派的場所

到了宋代,宴飲制度體現了三個不同的特點,這是在前朝宴飲制度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對前朝宴飲制度的提高和完善。在內容豐富和風格多樣以及禮儀完備這三個特點之上,在當時的社會風氣里,官方舉辦的宴飲制度大多增添了曲宴和節日賜宴,這兩種宴會形式。

並且這兩種宴會形式也對當時的社會宴飲制度影響極大,對後世也有數不勝數的影響,以至於在現在的宴會中我們還會經常看到這兩個現象的發生和存在。

曲宴,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有歌曲跳舞音樂的宴會,而是類屬於貴族宮廷賜宴的一個類屬,曲宴更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來是一種沒有任何前提準備,隨心所欲舉辦的宴會。

沒有特點,沒有固定的時間地點。曲宴在三國時期還只是朋友之間的宴會,具有很強的私密性和排他性,但是到了宋代,則多是皇親國戚、宮廷貴族參加的宴會。最早在宋代舉辦曲宴的是宋太祖趙匡胤,是歷史資料上可以追查到的最早的宋代舉辦的曲宴記錄。

「每命將出師、勞還,曲宴於便殿。」

在宋太祖趙匡胤舉辦之後,大大受到宮廷貴族們的欣賞,紛紛舉辦曲宴,因此衍生出更多豐富的內容和多姿多彩的個性風格。是宋代宴飲制度文化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宴飲制度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曲宴也一度成為了宋代宮廷貴族參加次數最多,頻率最高的宴會之一,同時也是官方舉辦的。而且大部分宴會都沒有任何的前提準備,僅憑統治階級的個人喜好,一時興起就會召開曲宴。

這也在一定層面上暴露了統治階級的弊端,造成不必要的人員流動,增添了當時官員們的壓力,也使得他們公務之外不敢隨意活動,因為隨時可能要去參與統治者一時興起就召開的曲宴。

曲宴一般分五類,分別是:

「賞花、垂釣、賦詩、宴飲、習射」

具體來說就是欣賞自然景觀花物、圍在池塘邊一同釣魚釣蝦,再者就是寫作賦詩、喝酒作樂以及聯繫射箭術這五種。非常充分的體現了曲宴的隨意度,以及對當時參加官員的壓榨。僅憑個人喜好,毫無準備的舉辦宴會召集大家參加。因此在元代,曲宴已經成為了前朝的舊習,而不被重用。

「春月,多召兩府兩制三館,於後苑賞花釣魚賦詩。自趙元昊背誕,西陲用兵,廢缺甚久。」

可以看出曲宴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不再受到重用

曲宴一直到北宋的中後期發展才變得成熟完備,雖然說是統治者與臣子們交流的重要渠道。但是不難看出,很多別有用心者,想通過曲宴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飛黃騰達,以此來為自己的事業增光添彩,這樣便形成一股投機統治者的不良社會風氣。

除「曲宴」之外,「節日賜宴」講求與民同樂,是統治者鞏固自己地位的重要政治手段,具有親民性,不過易受天氣影響,壯大了宋朝宴飲制度

不管是在哪個朝代,節日裡都是要舉辦重要宴席的,以此來與國同慶。這一直是中國從古至今的良好習俗。在宋代也有節日賜宴,同樣也是主要面向皇親國戚、宮廷貴族的。

在宋朝,節日賜宴講求與民同樂,這種基於一定程度的政治原因,尤其活躍在宋真宗和宋徽宗兩個時期。盛大的節日往往來自於民間,國家上層與民間共同慶祝節日,使得人民覺得國家上層也與自己緊密相連,有助於整個國家凝聚力的形成和鞏固,也拉進統治者與人民的關係。

雖然節日出自民間,舉辦節日賜宴與民同樂,同時也有多種形式和豐富內容,但是,至始至終,這都是統治者鞏固自己地位的政治手段,是為了和人民拉進距離的重要方式,以此來奪取民心。對於當時的清明時節有過這樣的記載:

「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都城人出郊。禁中前半月,發宮人、車駕朝陵,宗室、南班、近親,亦分遣詣諸陵墳享祀,從人皆紫衫,白絹三角子、青行纏,皆系官給。」

寒食也有過這樣的記載:

「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節日固定,日期固定,但是天氣並不總是固定,總有些意外來的壞天氣以及無法預料的自然災害。因此,後期宋代的節日賜宴也漸漸沒落,逐漸不再舉辦,逐漸的取消了這一節日盛典。

同時,節日賜宴也具有當時那個時代特有的時代特點。它既不是官方舉辦的正式夜宴那種正式宏達,也不是曲宴那樣的僅憑心情的隨意,它是一種由上到下的舉國歡慶,是一場十分盛大恢弘的宴會。

既然與民同樂,那麼自然不會只是像皇宮中那樣的嚴肅莊重,必須具有一定程度的親民性,才能被廣大的人民群眾所接受。同時也沒有正式宴會上的條條框框,宮廷貴族也更能和帝王拉進關係,展示帝王的親民,籠絡人心,鞏固政治發展。

節日賜宴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政治手段,非常有利於當時統治者對於民間的管理,有助於樹立管理者高大、通情達理、禮達下賢的楷模形象。也有助於民間對帝王增添敬仰之情,對於國家的管理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同時節日賜宴也在發揚我國歷史上歷代流傳的民間文化上,有著非常大的貢獻和極高的造詣。

綜上所述,宋代的兩種宴會制度都是統治者用來統治政治的重要手段,曲宴因為其隨意性而帶有弊端,容易使不良用心的人溜須拍馬,以此換來自己事業的飛黃騰達。而節日賜宴因為受天氣影響,舉辦往往不能如常。但是這兩種宴會制度都對後世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參考歷史文獻:

《宋史》

《宋代文化史》

《中國飲食禮俗與文化史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