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喜至!220萬人告別「十年九旱」困境

中國水利 發佈 2020-01-10T02:28:00+00:00

1月6日,歷時4年多建設的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上游182公里順利通水,沿途鄂北崗地7000平方公里供水區、220萬人口、379萬畝耕地率先告別了「十年九旱」。

1月6日,歷時4年多建設的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上游182公里順利通水,沿途鄂北崗地7000平方公里供水區、220萬人口、379萬畝耕地率先告別了「十年九旱」。

作為國家172項全局性、戰略性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之一,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是湖北投資規模最大、覆蓋面積最廣、受惠人口最多的民生工程,被譽為湖北水利「一號工程」。

工程從丹江口水庫清泉溝引出,沿途流經老河口市、襄陽市襄州區、棗陽市、隨縣、隨州市曾都區、廣水市,止於孝感市大悟縣,全程自流,總長269公里,總投資180億元,年均調水7.7億立方米。

2020年1月2日,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隨縣封江口以西開始開閘通水,記者從鄂北工程的取水口——丹江口水庫清泉溝出發,沿著水道,自西向東,實地探訪全長180多公里的通水線路

隨縣封江口水庫是鄂北工程唯一在線調節水庫,景色秀麗,主體水質常年達到Ⅱ類標準。

屬於襄陽老河口市袁沖鄉的清泉溝是塊飛地,四周都是河南地界,距離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不到2公里。1974年建成通水的襄陽引丹灌襄工程從清泉溝引水,建有引丹第一閘。46年後,鄂北工程來了,與引丹灌襄工程共用取水口。1月2日早晨,一陣鞭炮響過後,距離清泉溝閘門僅有90多米遠的鄂北工程紀洪隧洞豎井閘門被打開,汩汩清泉從丹江口水庫注入隧洞,而後向東南方奔流而去。

丹江口水庫清泉溝是鄂北工程和引丹灌襄工程共用的取水口

丹江水流過10.35公里的紀洪隧洞和10.55公里的紀洪明渠,就進入了老河口市孟樓渡槽。孟樓渡槽全長4.99公里,是國內最長的預製渡槽,單榀槽體長30米,重量1200噸。

老河口市孟樓渡槽

鄂北工程在老河口市境內有39.96公里,沒有分水口,建有2個應急退水閘。黃老營村應急退水閘門臨時開啟,進行測試,水嘩嘩地流向附近的滕莊水庫,水庫周邊的水渠也灌滿了水。1月3日下午,黃老營村七組村民熊起生高興壞了,趕緊用水泵抽到自家4畝地里:「丹江水來了,正好給我的小麥解解渴。」

2020年1月3日,襄陽市水文局工作人員在老河口市黃老營明渠測量水流量和流速。

3條「長龍」在地下潛行。鄂北工程在襄州區境內有52.16公里,全部是深埋在地下的3排倒虹吸管涵,從西向東穿越石橋、黃集、古驛、朱集、程河5個鄉鎮,通過管道橋的方式跨越白河、唐河。襄州區水利局一級主任科員周建國說,地下輸水有利於節約土地。鄂北工程在襄州區共征地8700多畝,除了600多畝永久征地,其他的用地都要復墾。目前已完成復墾2600多畝,復墾土地上將種生態防護林。

襄州區唐河管橋

全長72.78公里的興隆至七方倒虹吸管涵一直到棗陽市七方鎮才露出頭來,變成了明渠。在羅家至園林明渠段,已建成4個分水口,是棗陽市和襄州區共用的。襄州區朱集鎮和程河鎮將直接受益,可解決50萬畝耕地灌溉和25萬農村居民飲水問題

順流而下,記者1月4日來到棗陽市北郊明渠。全長2.46公里的北郊明渠橫亘在鄂北大地,像一座濕地公園,節制閘建築古香古色,跟漢城影視城的風格一致,渠頂的道路已經硬化,道路兩邊的護坡上種上了花卉和樹木,護坡下面安裝了綠色的防護網。值班人員告訴記者,丹江水於1月3日晚上抵達這裡。

棗陽市北郊明渠

鄂北工程年均供水7.7億立方米,分配給棗陽水量占五分之二。棗陽有8個分水口,可改善60萬人安全飲水和80萬畝耕地灌溉

「引水入棗,有水真好」。棗陽市七方鎮路旁的標語,道出了棗陽人民的心聲。1月5日上午,棗陽市環城辦事處葉莊村三組村民李啟友,睜大了眼睛看著明渠里的水,高興得合不攏嘴,像看新媳婦一樣。他說:「丹江水清亮,綠漾漾的。」棗陽市水利局總工程師劉昆介紹,1月3日晚7:52,丹江水進入棗陽境內,全城歡騰。棗陽人盼丹江水盼了40多年,終於圓夢了!

2020年1月4日,棗陽市民在七方鎮羅家渡槽看水

1月5日,隨縣下雨了,丹江水也來了,雨至水至喜至。輸水工程穿越鄂北的低山丘陵地區,明渠、隧洞、渡槽、暗涵、倒虹吸等不同類型的工程連綿不絕,全長48公里,主要是隧洞。隨岳隧洞從隨岳高速公路下方11米穿過,車流水流立體交叉。下午5時20分,鄂北工程迎來了第一個高光時刻,丹江水向東奔流了180多公里,從封江口入庫節制閘進入水庫,與封江口水庫融為一體。

2020年1月5日,施工人員在隨縣尚市鎮曹家灣隧洞附近巡查,排除安全隱患

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與管理局介紹,截至目前,鄂北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73億元,占總投資的96%。實現鄂北工程封江口以西段通水,襄州、棗陽、隨縣等傳統鄂北崗地7000平方公里受水區、220萬人口、379萬畝耕地將率先告別十年九旱的困境,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和鄂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將擁有穩定的用水保障。

來源 | 《湖北日報》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