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公映10年後,3D電影退潮了?

1905電影網 發佈 2020-01-12T17:57:02+00:00

《阿凡達2》概念藝術圖1905電影網專稿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近日分享了電影《阿凡達2》的首批概念藝術圖,再現了夢幻魅力的潘多拉星球。

《阿凡達2》概念藝術圖

1905電影網專稿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近日分享了電影《阿凡達2》的首批概念藝術圖,再現了夢幻魅力的潘多拉星球。這部「溜粉」許久的作品,終於讓影迷有了盼頭,不過不要著急,這部電影北美定檔是2021年12月17日,大家至少還要再等待23個月。

細數發現,距離《阿凡達》在中國內地公映(2010年1月4日)已經10年了。這10年里,大家期待著《阿凡達2》的上映,同時,中國電影市場也逐漸發生著變化。從2009年全國總票房62.06億的成績到2019年的642.66億,實現了超10倍的增長。 不可否認,《阿凡達》的出現讓中國更多的觀眾回到電影院,甚至不少人為了一睹《阿凡達》的奇幻特效,開啟了跨城觀影模式。

當初中國內地僅有的幾家IMAX影城更是萬人空巷、一票難求,甚至順勢催生了之後的票務網站。這股觀影潮還驅使了小城市興建影院,為如今中國電影的銀幕數打下了基礎。

2010年《阿凡達》中國電影博物館購票現場

當然,最重要的是,《阿凡達》的熱映讓3D電影變得異常火爆,為中國電影開啟了一波3D熱潮,讓更多電影人看到了3D電影的紅利。 據統計,《阿凡達》全球總票房中,高達80%來自3D銀幕,自此院線開始大規模採購3D放映設備,或者開始對現有的影院進行3D改造,一時間全球的電影產業都為3D瘋狂。

為了《阿凡達》的公映,不少影院方及時更新了自己的影院設備

據了解,為了《阿凡達》的公映,不少影院方及時更新了自己的影院設備。截止2009年年底,國內3D銀幕達到600餘塊,而當時全亞洲3D銀幕才1000多塊,中國占據了一半以上。從此之後,中國3D電影的製作和上映出現井噴。 但我們近期發現,3D電影從2019年開始,似乎已經慢慢退去了熱潮。 2019年票房榜單前20名的影片中,除了幾部好萊塢電影如此之外,華語電影里僅有《流浪地球》和《哪吒》兩部作品是3D格式。隨之而來的2020年春節檔,6部影片中,僅有《急先鋒》和《姜子牙》選擇了3D格式,其他影片均2D版本。

春節檔僅有的2部3D電影

如今,不少觀眾已經厭倦了鼻樑上的那副3D眼鏡,越來越多的華語電影選擇2D版本上映。所以3D電影退潮了嗎?

真3D還是偽3D?

《阿凡達》上映之後,主打「中國首部3D武打電影」的《蘇乞兒》和觀眾見面。但是它的命運並不順利,因為影片僅有14分鐘的3D片段,最終不少影院放棄了3D拷貝。看來,這第一口螃蟹並不一定都會非常爽口。

當時,不少華語電影紛紛打出「3D電影」的旗號,但僅有2011年上映的《龍門飛甲》獲得了好評。據悉,當初徐克為了拍攝本片費盡心思,整部電影投資高達2.6億元,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資金砸在了3D拍攝上。

但後續真正助推3D電影高潮的人,依舊是卡梅隆本人。 2012年,他重製的3D版《鐵達尼號》獲得了市場的成功,不少電影人看到了「2D轉制3D」的可能性,但結果,這類電影多數只是偽3D電影——就是除了字幕是3D效果以外,全程觀眾都難感受到3D效果的電影。

事實上,像《龍門飛甲》這樣的3D實拍和《鐵達尼號》這種3D轉制完全是兩種類型。 相比實拍,轉制要更便宜和快速,當然,最終效果並不盡人意。就連3D技術積累深厚的卡梅隆都直言,轉制後的《鐵達尼號》只達到2.8D,其他3D電影充其量只有2.4D。

即便3D版《鐵達尼號》同樣是後期轉制而成,但卡梅隆前後依舊花費了1年多的時間

即便3D版《鐵達尼號》同樣是後期轉制而成,但卡梅隆前後依舊花費了1年多的時間。相反,多數3D電影更看重時間效率,短短數月就能完成轉制,技術效果反而被逐漸忽略。 3D興起的初期,不少技術人員被送往培訓速成班,並快速地加入到後期轉制的流水線中。在那時候,2D轉3D其實只要通過相應軟體就能完成,而且不少片方通常會將一部電影分包給了多家技術公司。 2010年,好萊塢的大片《諸神之戰》上映時,不少人衝著3D奇觀而去,結果大呼上當。

當然,除了轉制技術不合格以外,不少國內影院的3D設備落後、銀幕亮度不足等問題一直存在,導致了不少3D電影效果大打折扣。2011年,在海外3D效果備受好評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但在國內卻慘被詬病,但事實上,設備落後才是關鍵問題。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久而久之,不少觀眾怨聲載道,「聞3D色變」,可是大家為什麼還是如此偏愛3D電影呢? 很顯然,3D轉制的周期短和成本低,為不少發行方帶來了更多的收益,甚至曾有不顧導演意願,強行將2D版本轉製成3D版本,再進行公映發行。 畢竟,對於動輒過千萬觀影人次的電影來說,百萬的投資就可能能帶來過億的票房收入,對於片方來說是一筆風險不大的買賣。 除此之外,影院為了自身更多的收益,也更願意選擇3D版本,甚至到現在,即便發行了2D版本,影院依舊統一放映3D版本。這個現象似乎也成為了影院和片方之間的默契,北京一家影院經理告訴我們,雖然很多電影發行通知上寫著有2D版本,但最終只會收到3D版本的拷貝。 當然,有的電影方則坦言自己「不得不選擇3D版本上映」。因為大多2D版本的影院更容易被不法分子盜版錄製,選擇3D版本發行的話,儘可能降低盜版的傳播。

2016年,安樂影業就因為發行《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遭遇了盜版問題,因此同年選擇了以3D版本發行《寒戰2》。

3D會真的退潮嗎?

事實上,《阿凡達》的後5年,歐美國家不少3D熱潮就已經開始退卻。到了2016年,美國本土的3D電影票房收入占比下降2/3,僅為7%,英國也只剩下14%。 在「後阿凡達時代」里,卡梅隆一直繼續對3D以及其他電影技術的研究探索,並將最新的3D技術運用在了自己監製的作品《阿麗塔》中,同時,李安導演更是將此技術往前探討一步,先後拍攝了120幀4K3D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和120幀4K3D的《雙子殺手》。

但我們發現,對於這些需要更先進的影院支持的電影出現後,好萊塢反而放慢了腳步,對此一直處於觀望的態度。與此同時,依舊有諾蘭、卡隆、昆汀等大導演堅持抵制3D技術,堅持以2D的拍攝。

諾蘭堅持2D拍攝《敦刻爾克》

放眼國內,僅有徐克等為數不多的導演在堅持拍攝真正的3D電影,嘗試用更先進的電影技術去輔佐電影故事。 很明顯,華語電影人越來越將3D技術當做講好故事的輔助品。攝影師曹郁就告訴我們,他很少拍3D電影,不是不接受3D技術,而是他認為只有故事和影片類型真正契合,才能體現這個技術的魅力。

曹郁2D拍攝《妖貓傳》,展現了最美盛唐

我們明顯發現,華語電影從2018年開始,3D電影開始越來越少。我們同樣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發現,正是從那個時候,越來越多的現實主義題材的故事湧現,到了2019年甚至達到高潮。《我不是藥神》《烈火英雄》《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少年的你》等影片,紮根現實基礎,導演把鏡頭重點放在了故事身上,講好故事才有機會獲得更長遠的市場迴響。

如今,中國電影市場已經趨於更健康的發展,中國銀幕數量也達到了69787塊,電影類型越來越豐富,電影行業發展更為平衡。我們其實從不抵制3D電影,只是期待電影人能講好故事的基礎上,出現更多適合運用3D技術的電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