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生死諜變》到底在韓國電影史上起了什麼作用?

邑人電影院 發佈 2020-03-18T06:20:50+00:00

韓國電影百年,怎麼一步步走向了《寄生蟲》的巔峰2001-2002年的這兩部電影,成為了中韓電影的分水嶺原本想換換口味,不再寫了。

本文作者:李嘯天

對於韓片,陸陸續續,已經寫過幾篇長文,縱向或者橫向,將有關大家關心的話題,大致介紹了一下。

韓國電影中的中國人:辱華還是自辱?

韓國電影百年,怎麼一步步走向了《寄生蟲》的巔峰

2001-2002年的這兩部電影,成為了中韓電影的分水嶺

原本想換換口味,不再寫了。但「分水嶺」這篇發布之後,引發諸多討論,跟帖甚多。原想在跟帖中簡單回復下,後來發現還是有必要再多寫一篇,把韓國影片崛起的節點這一話題解釋清楚。

一、韓國電影的崛起根源到底是哪個?

「分水嶺」那篇文章的緣起,是想就中國的《英雄》與同期的韓國的《武士》,做一個橫向的對比。因為這兩部片都是古裝動作片,具有很強的可比性。對比的結果,是中國因為《英雄》而進入了大片時代,韓國的《武士》則折戟沉沙。開啟韓國電影新時代的是《生死諜變》,古裝動作片在韓國沒有形成風潮。

很多讀者,覺得我沒有把話說透,提出了很多問題。因此,這篇文章針對《生死諜變》前後的情況,做一個補充。

韓國電影,在進入2020年之後,在國際上全面開花。先是《寄生蟲》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接連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四項大獎,韓國舉國歡慶。再接著是洪尚秀憑《逃走的女人》獲得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再然後是沈恩京憑藉《新聞記者》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影后。國際上四處拿獎的背後,映襯的是韓國電影的全面崛起,成為世界影壇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回溯往昔,當代韓國電影的崛起,公認的起點是1999年的《生死諜變》,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當然,也有人說是源於2003年的《殺人回憶》,也能說得過去,不能算錯。還有人說,是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其實也沒有錯。

那具體是怎麼回事,今天就來為大家掰扯掰扯。

1.《生死諜變》不可承受之重

按說,能夠掀起一代風潮的影片,都是經典之作,經得起再三審視。像《阿凡達》掀起了3D電影的大潮,《鋼鐵俠》掀起了漫改影視的大潮;《獨臂刀》掀起了港台武俠潮,《醉拳》掀起了成龍動作喜劇潮,《殭屍先生》掀起了殭屍片的高潮;《英雄》掀起了國內大片潮,《戰狼》掀起了軍事動作片潮......這些影片,每一部都是經典,都擔當得起領航者的名頭。

但是,《生死諜變》如今再看,怎麼都只是一部中規中矩的諜戰片,算不上多經典,禁不起審視,just so so。韓國電影的崛起的「劃時代作品」的名頭,是後來者賦予的,而不是《生死諜變》自己承擔得起的。甚至,是不可承受之重。

概而言之,韓國電影的崛起,靠的不是單一起點,而是多元起點,自1988年漢城奧運會始,到《生死諜變》開始裂變,至《殺人回憶》完成復興。一系列事件的合力,共同促進了韓國電影的崛起。而不是一部《生死諜變》馬上就能完成的。

2.軍政府的倒台是一大根源

往更早里說,在1979年,隨朴正熙被刺身亡,韓國進入了民主化運動。這一影響韓國政治格局的大事件發生後,已經為韓國電影的振興打開了一扇大門,儘管門開的並不大,但足以使得「韓國電影教父」林權澤、以現實主義批判見長的李長鎬、關注底層民眾的裴昶浩等一代電影導演崛起,開啟了韓國電影的「新浪潮運動」。

之後,韓國電影經過了幾次疊代,像1984年第五次修改《電影振興法》,廢除了電影業許可證,電影製作的自由化得以實現。這個法律在1986年再一次進行修改,放開了院線投資。這些措施,都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

3.漢城奧運會的促進作用

大的轉變來自於1988年的漢城(首爾)奧運會,包括之前的1986年漢城亞運會。

一般人很難理解,何以一場運動會的召開,會影響電影業的發展?這種邏輯關係需要以更大的眼光來看待。應該說,漢城奧運會改變了整個韓國,進而改變了韓國電影。

插一個中國的例子,中國融入世界是中國加入WTO開始的,這個我們都知道。不過,加入WTO,首先感知到的是學界與經濟界,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這種感覺不是那麼直接。直到北京奧運會的召開,才一下將所有中國人的眼界都打開了。

通過奧運會,普通百姓也能通過美國代表隊的優異的表現來感受到美國的強大;通過博爾特感知到了之前僅僅存在於地理課本上的牙買加;通過菲利普斯及「鯊魚服」了解到了現代科技的強大。這些活生生的人及技術,直觀地呈現在了中國普通人的眼前,即便是最偏遠的地區,也能直觀感知到。這種機會不是很多,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打開了國人的眼界。北京奧運會及之後的上海世博會,兩個大型活動的舉辦,徹底將世界推到了中國最普通人的面前,標誌著中國人全面融入了世界。

這還沒完,奧運會及世博會背後,普通人還有更多無法感知的事,那就是整個城市超強的組織與運作能力,就此得到了提升。一次大型活動,將整個城市的規劃與管理都得到提升,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不能寄希望於新冠肺炎來提升武漢的城市管理水平,這種被動提升帶來的代價實在太大,所有的犧牲都過於沉痛。而管理的提升,必然牽連到政治關係的調整,政局就此發生變化。

漢城奧運會的召開,就徹底為發展中的韓國打開了眼界,甚至是打開了國門。甚至,深刻影響到了韓國民主化的進程。漢城奧運會的召開,逼迫韓國與中國、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恢復交流。眼界被打開的韓國民眾對政治的要求更加高漲,韓國政治格局發生改變,軍政府難以維繫下去,民選政府開始上台。與此同時,韓國經濟迎來高速發展時期,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

這所有的改變,都被折射到了電影行業之內。尤其是電影製作的自由化,以及劇本事前嬸查的廢除,都加速了韓國電影業的發展,大量人才湧入電影製作行業,積聚並培養的大批新人。

1986年到1989年之間,韓國電影開始屢屢獲得國際大獎,也進一步激勵了韓國電影人才,迸發出更多的創作力。1986年,林權澤執導的《重逢是第二次分手》參展柏林電影節,備受好評,並在芝加哥電影節上榮獲大獎。1987年,韓國女演員姜受延憑藉《種女》中的出色表現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影后,這是韓國電影首次在威尼斯電影節獲獎。《種女》在當年的亞太影展上,也榮獲多項大獎。1988年,林權澤執導的《阿達達》則將申惠琇送上了蒙特婁電影節影后,李長鎬的《浪子途中不休息》則在柏林電影節大放光彩。1989年,威尼斯影后姜受延再次憑藉林權澤執導的《上升》獲得莫斯科電影節影后,裴鏞均執導的《達摩為何東渡》則入圍了坎城電影節,並在洛迦諾電影節上榮獲大獎。這些獎項,大大小小,都提升了韓國電影在國際上的地位。韓國電影已經展現出了一定的競爭實力。

4.韓國影史的「革命年」是1996

1996年,是韓國電影史上的「革命年」。這一年,韓國電影嬸查制度受到了違憲制裁。就此,束縛電影創作的嬸查制度終於失去了效力,這成為了引爆韓國電影的「革命性」大事件。取而代之的,是電影行業的自律性質的「分級制」,還有等級之外額影片可以在專門影院上映的規制。

制度束縛的取締,加上1996年釜山電影節的啟動,全面推動了韓國電影的高速發展。制度的終結,讓更多電影人才湧入行業之內,並發揮創造性。電影節的召開,則將更多普通人吸引到了電影院之中,更多關注與電影有關的一切。兩項結合,韓國電影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

5.《生死諜變》及之後的小高潮

時間到了1999年,韓國電影終於迎來了《生死諜變》。

《生死諜變》改變韓國影史,在於這是一部大片,是當年的大製作,製作費用在20億韓元以上,場面壯觀,視覺衝擊力超強,上映後共吸引了224.8萬人次的觀眾,創造了韓國影史最高紀錄。

韓國電影由《生死諜變》的確是帶起了大製作的高潮。不過,就整個韓國電影來說,2000年才是真正的收穫之年,這一年裡,大製作方面有朴贊郁的《共同警備區JSA》,金知雲的《犯規王》,金榮俊的《飛天舞》,朴濟賢的《聖劍傳說》,以及梁允浩的《救救我們》等,紛紛出爐,表現都比較搶眼。同時,文藝片方面也有李滄東的《薄荷糖》,林權澤的《春香傳》,洪尚秀的《處女心經》,金基德的《漂流欲室》,都成為經典作品。小成本方面,奉俊昊的處女作《綁架門前狗》,金正權的《同感》,乃至柳昇完的《沒死好》,也都挺不錯。這其中,有不少是在《生死諜變》上映後不幾個月就上映的,論製作周期,不可能受到影響。這些片集中爆發,是韓國電影到此時已經聚集起了力量,在等待一個爆發點,《生死諜變》恰到好處地最先上映了。

2000年,才是韓國電影大爆的一年,「忠武路三傑」奉俊昊、朴贊郁、金知雲都有重要作品出世,林權澤寶刀不老,金基德、李滄東、洪尚秀都貢獻出了最佳狀態,柳昇完等導演也開始嶄露頭角。

但是,歷史是後人總結的,當韓國電影史需要節點的時候,就追溯到了更早的《生死諜變》。不是說它有多好,而是恰到好處地占據了正確的時間,搶先了一步。

6.《殺人回憶》一錘定音

這也就是,對於韓國電影的奠基作用,很多人對於《生死諜變》來擔綱這一作用有些不服的主要原因。畢竟,《生死諜變》不夠經典。比它晚一年的《共同警備區JSA》就更經典,足以擔當這一職責。《生死諜變》只能起到發軔的作用,真正完全奠基作用的,要到2003年的《殺人回憶》才完成。

2003年,奉俊昊攜手宋康昊奉出了《殺人回憶》,它已韓國真實存在的兇殺案為底本,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編。最終,貢獻出了世界影史都是經典的大作。這部片,才真正成為足以改變韓國的第一部影片。

一部電影足以改變一個國家,奉俊昊與《殺人回憶》做到了。奉俊昊,這位當今韓國電影導演中頭號大咖,在2000年才剛剛出道,拍出了試水性質的《綁架門前狗》,之後的第二部作品即《殺人回憶》,就完成了蛻變,一下就成熟了,拍出了經典。

但是,《殺人回憶》足足比《生死諜變》晚了4年。歷史,總是強調第一的位置,這就使得《殺人回憶》的地位被無形中矮化了一些。

7.萬流歸宗

總得來說,韓國電影的起點,有好幾個節點,不是單一的。從漢城奧運會,到嬸查制度的終結,再到《生死諜變》的出爐,最終由《殺人回憶》完成所有的蛻變。韓國電影,最終成熟起來。

而且,在2000-2010年代之中,韓國電影也在不停地探索。除了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批判現實主義之外,韓國電影在純愛領域,那段也有不少優秀的作品,像《我的野蠻女友》《日出城市》《觸不到的戀人》《情事》等等,喜劇領域有《色即是空》《我的超人男友》《非常主播》等不錯的片子,黑幫片有《馬粥街殘酷史》《下流人生》《朋友》等,古裝動作片有《飛天舞》《武士》《無影劍》等,類型非常寬泛,到後來反倒是有些收窄了,但影響力卻越來越大了。

這種變化,最主要的還是電影市場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單純的大明星、大製作為主,或者及喜劇為主打,它顯示的是電影消費市場主要還是20歲上下的「幼齒」階段,依舊處於電影發展的前期階段。而理性繁榮的根本表現是年齡層的拓展,30-40歲之間的成熟男性成為觀影主力,只有這樣,有現實社會意義和年代痕跡的影片才能散發出自己的魅力與價值。目前看,韓國電影已進入成熟期,進入了良性發展的階段。

二、中韓電影的區別越來越大

反觀中國,不得不說,我們目前仍處於「幼齒」階段,觀影人群依舊是20歲上下的年輕群體,相當不成熟。中國電影,看起來表面繁榮,但實際上依舊處於初期發展階段。

所以,中韓電影的對比,我們是全面落後的,不僅是題材製作的深度,還是技術層面,還包括觀眾層面,每個層面上都技不如人。我們的票房在猛漲,但只是表面的虛假繁榮,尚未進入深水區,尚處在電影發展的摸索期。

很多人說我們發展的慢,主要是嬸查的原因。其實,這只是一個方面,技術層面的差距,不能賴嬸查,核心觀眾的幼齒化也不能賴嬸查。非要說嬸查,那伊朗的嬸查比中國更審,還要嚴格很多倍,但是伊朗電影近些年在國際上屢屢獲獎,取得的成就異常亮眼,我們又該怎麼說,總不能無視吧?

主要還是人的因素!韓國的電影人才,兩隻手都數不過來,一茬又一茬。導演屆前有林權澤,後有「忠武路三傑」奉俊昊、朴贊郁、金知雲,更有金基德、李滄東、洪尚秀在文藝片領域的深耕。演員方面,韓國有「三駕馬車」宋康昊、崔岷植、薛景求,還有「四大天王」李秉憲、黃政民、李政宰、河正宇,還有更年輕的劉亞仁等在崛起。

再看國內,導演領域,在國際領域能夠說得上話依舊是張藝謀、陳凱歌,外加上一個賈樟柯,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至於他們的身後,空無一人,壓根沒有接班者。演員領域,早些年我們有葛優,現在也是一個都沒有。黃渤?還是嫩了一點,沒有得到更寬泛的認可。至於其他演員,廖凡與王景春倒是得到了國際電影節的影帝,但他們在國內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弱了,得影帝反倒成了小機率事件。至於青年演員里,更是一個拿不出手,有一個是一個,全都陷入了錢眼裡。

還能說啥?作為一種電影現象,能夠支撐起來的,一定是人才。好萊塢太發達,且不說了。其他地方,像墨西哥電影有「墨西哥三傑」(阿方索·卡隆、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吉爾莫·德爾·托羅),印度寶有「寶萊塢三大汗」(薩爾曼·汗、沙魯克·汗、阿米爾·汗)。

西班牙自阿莫多瓦之後又湧現出了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佐米·希爾拉、亞歷桑德羅·阿曼巴、奧里奧爾·保羅等優質導演。伊朗自阿巴斯之後,也有馬基德·馬基迪、賈法·帕納西、阿斯哈·法哈蒂一批優質導演的崛起,在比中國更嚴酷的環境裡創作不少佳作。即便是泰國,也有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這樣的國際大師,還有托尼·賈這樣的有影響力的明星。

看國內,小鮮肉有不少,論演技,卻沒有幾個。至於導演,更是人才凋零。不說也罷。

三、《生死諜變》到底演了什麼?

回說《生死諜變》,本文說了這麼多,一直在講有它來做韓國電影的啟蒙之作,有些不可承受之重。但話說回來,它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

作為韓國大片,《生死諜變》並不是第一部。在之前,1998年號稱韓國影史首部高投入的大製作影片《退魔錄》就折戟沉沙,上映後並未影響影響力,票房不甚理想。1999年,在《生死諜變》上映的同一年,也有《幽靈號潛艇》《怪獸大決戰》《赤色生死戀》《無處藏身》等大片上映,票房也不錯,但都沒有被當做啟蒙之作。只有《生死諜變》才真正掀起一股旋風,成為韓國公認的第一部真正意義的韓國大片,開創了韓國影史的新紀元。

那麼,《生死諜變》到底講了什麼呢?

故事層面,《生死諜變》講得還是南北的統一大問題,既韓國人內心對統一的渴望,又有對北方政權的恐懼,內心存在一種撕裂感。它講述一位北方的超級間諜金明姬(金允珍)潛入到了韓國,韓國的頂級特工柳忠源(韓石圭)和李常吉(宋康昊)束手無策,一直在苦苦尋找她的蹤跡。隨著一場南北雙方的足球友誼賽的舉行,金明姬將要展開一場新的刺殺行動,而且他的上級方武英(崔岷植)也已趕來,將行動升級為了恐怖襲擊,欲在首爾製造一場毀滅性的爆炸。為了阻止金明姬他們,柳忠源和李常吉需要與時間賽跑,找到金明姬的影蹤。但在柳的每一步行動中,金明姬總是能夠早他一步。

真相是殘酷的,因為金明姬就是柳仲源即將成婚的未婚妻李美玉。最熟悉的人恰恰是最陌生的人。李美玉(金明姬)在潛伏期間,說是有意接近柳仲源也好,但她也已經愛上了柳,內心發生了變化,對南方的文化形成了認同感。

所以,最終柳仲源與金明姬都要面臨內心的抉擇。是聽憑自己,還是追求國家正義。當然,金明姬只能死,以悲劇的形式來完成人物形象的升華。

整個故事,現在再看,夠狗血,夠無厘頭,絲毫經不起推敲。但它也有可取之處,就在於訴諸人性,將國家大事,最後演變成了一對愛人之間的內心抉擇上。讓大反派擁有了人性,不再是單向度的壞。在追問之下,形成反思。

《色戒》在國內上映一陣時間之後又被下映,然後成了禁片,就是因為有領導發話,說怎麼可以讓反面人物擁有人性?怎麼可以為反派進行開脫?

我們不能的,韓國可以,《生死諜變》由此開啟了一個新時代,這一點上才是最主要的。之後的《共同警備區JSA》《實尾島》《太極旗飄揚》,無不是在走這條路線,對民族傷痕進行深入刻畫,對國家政策進行深入反思。不僅僅是大製作,而是在故事上,在人性上的追問上,有了深度,向縱深方向進行了拓展。相比中國的大片,最缺的就是這一點上,畫面可以很漂亮,但人物形象有欠缺,深度更是缺乏,大而空,缺少靈魂,缺少反思。

現在來說,對於韓國電影,我們只有仰望的份,短期之內,是沒有辦法追趕的了。

最後,說一下《生死諜變》的卡司。

首先是導演姜帝圭。現在,這個名字暗淡了好多。當初,《生死諜變》之後是《太極旗飄揚》,風頭之盛,無出其右者。可是,他志在必得地去籌拍了同樣反映朝鮮半島南北局勢的《登陸之日》,演員陣容上有韓國的張東健,日本的小田切讓,中國的范冰冰等,標準的國際一線大牌,原以為會大爆,火遍東亞,結果一敗塗地。姜帝圭就此消沉,至今沒有緩過來。大家可能想不到,他的將要上映的電影是什麼?居然是吳磊主演的《斗破蒼穹》。

對於這版《斗破蒼穹》,自2014年即宣布開拍,結果6年過去了,好不見結果,成了一代失蹤,怕不是什麼好事。

至於《生死諜變》的主演們,宋康昊、崔岷植與韓石圭三位,其實在之前的《勝者為王之阿三》(也叫《黑幫3號再上位》 )中已經聯手合作一次。這也是一部具有開創性的影片,開創了韓國黑幫喜劇的新局面,在當時也引起了一些轟動。《生死諜變》是他們第二次聯手,在配合上默契了很多。

至於《生死諜變》 男一號韓石圭,當時已經是當紅的大牌明星,曾主演過《銀杏樹床》、《綠魚》、《風流醫生》等影片,妥妥的一線大牌。而崔岷植則正從電視劇領域往電影領域轉型,尚屬於新人。而宋康昊則是不折不扣的新人,臉還沒長大,尚非「臉叔」,還是一名嫩小伙。

韓石圭在《生死諜變》之前,有感人至深的《八月照相館》,再加上《勝者為王之阿三》,一下成為最具號召力的大腕。但是,他卻選擇了急流勇退,轉身投入了小螢幕領域,在銀幕上亮相的次數越來越少,儘管日後也不乏諸如《紅字》《那時候那些人》《淫亂書生》等代表作品,但其票房號召力卻也日漸低落。倒是在小螢幕上開創一個全盛期,但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

宋康昊,《生死諜變》中的表現其實並不算太好,頂多算是中規中矩,形象呆板,他的標誌性的笑容還沒有展現出來。但憑藉本片的大爆,他接近著在2000年上映的《共同警備區域JSA》中扮演了朝鮮人民軍中士「吳京弼」,這一角色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再之後,他又在《犯規王》中飾演了小心謹慎的上班族「大浩」等,都極具辨識性。再之後,宋康昊遇上了他的伯樂奉俊昊,形成了固定搭檔,一步一個腳印,走的極其踏實,慢慢奠定了自己在韓國影壇的一線明星地位,成為了韓國演員中的扛鼎人物。

崔岷植,在《生死諜變》中的表現也一般,也是角色形象單一,沒有什麼曲折變化,但他此後也逐漸成為了韓國影壇最具代表性的演技派演員。從《安靜的家族》、《生死諜變》,到《白蘭》、《醉畫仙》、《老男孩》等作品,每一部影片崔岷植都能把觀眾帶入到影片現場。

還有在《生死諜變》中打了個醬油的龍套演員黃政民,當時出演的還是個只有兩句台詞的龍套——他在男主人公柳仲源接受組織內部調查時,飾演了一名對其進行審問的調查組成員。沒曾想,最後他也慢慢成為了韓國最具影響力的實力大咖之一。

好了,介紹就此結束。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