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皮膚就是黃種人了嗎?這些才是專屬黃種人的特徵

鍾銘聊科學 發佈 2020-03-21T19:54:11+00:00

1795年,德國人類學家布盧門巴赫首次使用黃種人概念,用以指代中國人、日本人等東亞人。同理即使膚色黑過黑種人,別人也只會認為你是膚色黑,並不是黑種人。

1795年,德國人類學家布盧門巴赫首次使用黃種人概念,用以指代中國人、日本人等東亞人。後來法國人類學家居維葉將黃種人歸類為蒙古人種(這裡指的是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洲人種),與高加索人種(指的是我們常說的歐美人),尼格羅人種(指的就是我們常說的黑人)並列為人類三大種族。

這個分類僅僅是從膚色角度考慮,而不是生物學分類,因為在生物學分類中,無論是哪種膚色,都是智人。

然而你有沒有發現,即使你膚色白過白種人,但很少有人會把你當成白種人。同理即使膚色黑過黑種人,別人也只會認為你是膚色黑,並不是黑種人。

原因就是除了膚色之外,我們還擁有其他的特徵,這些特徵才是我們的身份標識。

內眥(zì)贅(zhuì)皮

內眥贅皮又叫做蒙古褶,可想而知是蒙古人種的常見特徵。

蒙古褶通常會認為是上眼瞼褶皺的延續,與鼻樑高度有一定的關係,鼻樑越高,越不容易出現蒙古褶;鼻樑較矮有較大可能會出現蒙古褶,但並不是每個低鼻樑的人都會擁有蒙古褶。

根據褶皺的程度,人們把蒙古褶分為3個等級,但無論哪種等級,都對健康沒有影響。

之所以會出現蒙古褶,一部人科學家認為是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在冰河世紀時,由於寒冷和乾燥,導致東亞地區發生了持續時間較長的沙塵暴,這就會導致能夠阻擋沙塵暴進入眼睛的蒙古褶基因被自然選擇挑選了出來。

但還有一些科學家認為,之所以亞洲人容易出現蒙古褶,和幼態持續有關,而幼態持續,也是蒙古人種的特點之一。

幼態持續

幼態持續是指人的臉部比例。學美術的同學都知道,嬰兒的眼睛分布在頭部的二分之一往下,而成人的眼睛分布在頭部的1/3處,甚至更高。

但是,蒙古人種和高加索人種、尼格羅人種相比,蒙古人種的眼睛更靠下,看起來更具有幼態特徵。

不僅如此,高加索人以及尼格羅人種的骨骼發育都比黃種人要好,所以他們的面部結構很立體,看起來會比較成熟。而蒙古人種的面部脂肪較多,看起來比較低齡化。

還有,蒙古人種和其他人相比,擁有更寬的顴骨,更寬的顴骨意味著臉型偏向於短款性,而這也是嬰兒的特徵。因此蒙古人種看起來年齡要比實際年齡偏小。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發現歐美人很顯老,其實也是這個原因。

除此之外,眉眼間距,鼻子的特點等特徵,蒙古人種都偏向於幼態,而尼格羅人種以及高加索人種偏向於成熟。所以蒙古人種去歐美國家旅行時,經常會被當地人認為未成年。

鏟狀牙齒

你可以用舌頭舔一下自己的牙齒,看看自己的門牙是否具有凹槽,這個凹槽就是蒙古人種的特點——鏟狀牙齒。

這種牙齒對人類而言並沒有明顯的好處,但也沒有什麼壞處,就這樣一直被蒙古人種保留至今,逐漸形成了蒙古人種獨有的標誌。

據說在一些跨國犯罪中,鏟狀牙齒也經常被法醫用來辨認屍體來自哪個地方的特徵之一。

蒙古人種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獨有標識?

其實,不只是蒙古人種擁有如此多的獨有標識,各個膚色的人種都有,甚至蒙古人種之間也有不同的獨有表示,比如:在韓國出道的女明星Lisa經常被人吐槽長相帶有越南特徵。實際上她就是越南人。所以,即便是按照現在這樣的分類,我們也可以很容易識別出各個不同地區人種的區別。

不同人種之所以有較多的獨有標識,是因為各個不同地區的人,在過去由於地理環境的阻隔,再加上交通工具不便,導致不同地區的人很難與另一個民族發生基因交流。

因此,在不同的民族內部,會各自積累一些基因突變,這些基因突變有些對當地人有利,比如:高鼻樑可以幫助歐洲人適應更冷的環境,因此這個特徵被保留了下來。還有一些特徵,雖然沒什麼好處,但也沒有壞處,這種中性基因一定的機率會被保存下來。

就這樣,不同地區的人,經過N代繁衍之後就會積累大量的基因突變,導致形成了本地區獨有的特徵,比如:歐美人的金髮碧眼;亞洲人的幼態持續特徵等。

總結

由於各個地區的人分化時間較晚,還沒有形成生殖隔離,所以儘管各個地區的人長相不同、膚色不同,但我們都是同一種人:智人。因此,種族歧視這種觀念其實是極其不可取的,這完全是一種無知的體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