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名將李廣: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讀書與人生 發佈 2020-03-28T04:32:49+00:00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每次讀到唐代邊塞大詩人王昌齡的這首《出塞》,不由得讓我想起那位曾久經沙場,戎馬征戰四十餘年,勇猛矯捷,屢建奇功,深為後世緬懷和傳頌的西漢名將——李廣。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每次讀到唐代邊塞大詩人王昌齡的這首《出塞》,不由得讓我想起那位曾久經沙場,戎馬征戰四十餘年,勇猛矯捷,屢建奇功,深為後世緬懷和傳頌的西漢名將——李廣。

小時候,常聽父輩說起漢代時期,天水城南有位「飛將軍」叫李廣,曾經深夜醉酒「射石虎」,第二天醒酒後才發現,晚間射的非真虎,實乃誤射一石頭,但箭卻沒「石虎」三分。李將軍精湛的箭藝,神勇的臂力,贏得了人們一片讚譽,這個故事便在民間廣為流傳,一時成為佳話。再後來,從地攤賣來的小人書上,我讀到更多李將軍彪炳史冊的英雄故事,心裡不由得敬佩和肅然起來。

當年,李將軍憑藉超群的智謀,百發百中的箭法,驍勇善戰的武藝,隻身匹馬抗禦匈奴騎兵,讓入侵邊關的敵人膽顫心驚,望風而逃,為漢王朝的邊疆穩定,百姓的安定生活作出卓越的貢獻,是一位深受百姓崇敬和愛戴的民族英雄。

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紀。廣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從史料得知:「飛將軍」李廣,甘肅天水人,西漢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從軍抗擊匈奴因功升為中郎將。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抗禦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將軍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元狩四年,李將軍再任前將軍,在漠北之戰中,因迷失道路,貽誤戰機,激憤自刎疆場,實為孤膽忠心,慷慨激昂。」

李將軍一生戎馬倥傯,軍功卓著,在堅守邊關期間,關心士兵,愛護百姓,將士同心,水乳交融,論戰績和人品,皆為後世效仿之楷模。相傳,「飛將軍」血染疆場後,將士們將他的衣冠帶回梓里,安葬於秦州南郊、文峰山腰的石馬坪,以示對李將軍的懷念和敬仰之情。

所以現存於石馬坪的李將軍墓,實為衣冠冢墓。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舊照片中,墓和四周遺物破敗不堪。去年夏天,我和幾位朋友特意前往墓地拜謁李將軍,看到墓地得到了重新修繕,道路和台階均為大理石鋪砌,修葺一新。墓地周圍松柏森森,林木蔥蘢,讓人無形中感到一種莊嚴肅穆。

李廣墓建於何時,史無記載。據《秦州直隸新志》記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今知府楊公進秦州,命知州重修墓碑。」清代、民國幾度重修,墓地垣、門、亭、石馬等恢復了原來的規模,並在此基礎上,建成了祭庭、浮雕、展覽館。如今,當遊人來到李將軍墓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上、中、下三層組建而成的重檐式漢代門闕一對,造型古樸,氣勢宏偉。

進入大門,其後是一院,由仿漢代風格的古建築群組成,內有近2000多平方米的展廳六座。其中第一展廳為文史廳,通過實物圖片等珍貴歷史資料,再現了李將軍當年英勇善戰的情形和愛國精神。第二展廳為文廳,收藏了社會各界人士和書畫家,為李廣所提寫的詩詞歌賦。

第三展廳為天水名人生平展。第四展廳主要介紹漢匈漠北戰役、漢匈河西戰役、漢匈天山戰役及李將軍做八郡太守時的分布圖,成紀李氏秦代至唐代世系表等,第五展廳是漢代服飾展,有將軍服、士兵服、漢代宮女和文官服飾。第六展廳是漢代兵器展,有漢代戰車、弓弩等十八般兵器及漢代鎧甲等。順著一院拾級而上,台階中央是一幅氣勢宏大的飛將軍李廣生平大型浮雕。

進入二院,門額上書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胡宗南題寫的「飛將佳城」匾額一幅。清代賈宇清撰聯,由原中國軍事博物館館長李鐸先生書寫的「虎臥沙場,射石昔曾傳沒羽;鶴歸華表,樹碑今再賦招魂」楹聯一幅。二院內建有懸山頂清代祭庭一座,內供李廣銅像一尊。祭庭後是墓區,占地1400多畝,墓地中央是一高約6米,周長35米左右的半球形墓冢,四周砌以青磚,青草蓋頂,莊嚴肅穆。

墓前豎立清乾隆已未年間重建「漢將軍李廣墓」和蔣中正題「漢將軍李廣之墓」兩塊石碑。墓冢台周圍種植64株柏樹,寓意李將軍終年64歲(公元前183年—公元前119年)。墓冢台左面種植高大喬木70餘株,寓意李廣一生與匈奴征戰70餘次;墓冢台右面種植紅葉李和紅葉桃,寓意司馬遷所著《史記·李將軍列傳》中對李廣的評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墓地祭亭門前有兩匹漢代石雕駿馬,線條流暢,造型粗獷,風格古樸,為漢代遺物,經過千年的風吹雨蝕,現已磨損殘缺,或許「石馬坪」也因此而得名。相傳,佇立在李廣墓前的兩匹石馬,天長日久有了靈性,每天目睹人們對主人的無限懷念和崇敬,非常感激,決心為當地百姓辦點好事,在春後小麥返青時,兩匹石馬夜出晝歸,為窮苦人家的麥苗踏青,凡被踏過的麥地,收成倍增。

有一天,石馬又夜出踏青,清晨回來發現主人墓冢被盜,悲痛欲絕,雙蹄騰空刨平墓地。從此,兩匹石馬便全神貫注地分立兩旁,日夜守護著陵墓。

唐朝著名詩人王勃曾在《滕王閣序》里寫道「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千百年來,李廣成為懷才不遇的典型,而王維更是以一句「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作為這場兩千年前封侯之爭的結論。

其實,對於李廣一生的得與失,不管古人如何褒貶,今人如何評論,我們憑弔和懷念這位征戰沙場的「飛將軍」,就是要學習他畢生為邊關百姓能夠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而甘於獻身的高尚人格魅力,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以及誓死捍衛邊疆穩定的精神。

在上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中,為民族團結、安定和領土完整披荊斬棘,義無反顧,血灑疆場的人,將會被歷史永遠銘記。


(作者/編輯:甘肅 周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