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營造山水畫的意境?

書畫藝術客戶端 發佈 2020-04-03T13:16:38+00:00

該畫作者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準確的理解並把握了話題中一個「藏」字的含義。巧妙的處理畫中物象的「藏」與「露」的辯正關係。該藏的藏,該露的露,寺廟要藏,而蜿蜒的山路、打水的小和尚就要露,否則直接畫出寺廟,即便是畫出廟宇的一角,也談不上是藏。但如果不畫小路與小和尚打水,觀眾也聯想不到山中

我們常聽到有人說:「某某人的山水畫得真好,有意境。」可見有無意境,意境的大小、高下、深淺,是衡量山水畫檔次與品味的一條重要標準。那麼,什麼是意境呢?意境是藝術辯證法的基本範疇之一,是藝術創作中一個重要的美學概念。概言之,意境就是屬於主觀範疇的意與屬於客觀範疇的境二者有機結合的一種藝術境界,即藝術作品中所描繪的景物和作品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它能使觀賞者通過想像和聯想,進入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甚至產生共鳴。具體地說:「意」包括「情」與「理」,即作者的情感以及他對社會、對生活、對大自然的認識、理解和評價;「境」包括「形」與「神」,即經作者提煉、概括而描繪出來的生活形象及其內在本質與精神。意境就是由這兩部分構成的,有機融合、缺一不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情景交融。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就是這個道理。

就山水畫來說,如何才能營造出富有意境的作品來呢?首先應做到意在筆先,心中有譜。作品意境的高下,主導在意。畫家只有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關愛民生、崇尚真善美,才能充分發揮其創作潛能,創作出富有意境的高格調作品來。如欣賞錢松岩的《紅岩圖》,你會體會到一種雄偉壯麗、光明燦爛的意境。因為這個意境是畫家欽仰「紅岩」這一歷史豐碑所產生的思想感情的凝聚物,是革命先烈偉大精神的象徵。李可染的《茂林清暑》,則又是一種意境:山泉飛瀉、林木蔥鬱、寧靜清幽,一片清涼世界,表現了祖國大好河山中的另一特色:恬淡清幽之美。趙春秋的《春山雨霽》,萬物復甦,山明水秀,生機盎然,清新自然,可謂「春山澹冶而如笑」。





其二,營造意境,可以詩詞入畫,並運用抒情、寓意、象徵、比興等手法。山水畫常常表現出畫家主觀的精神色彩。如傅抱石、關山月合作的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就是根據毛澤東的詞《沁園春·詠雪》來進行創作的。圖中那蒼勁的青松、雄偉的山岩、莽莽原野、綿綿雪嶺,長江、黃河的奔騰傾瀉,珠穆朗瑪峰的橫空出世,這些景物不僅集中地、典型化地表現出祖國壯麗的河山,也最能代表我們偉大民族的精神。圖中那蜿蜒的萬里長城,象徵我們民族悠久的文化,冉冉升起的紅日,寓意新中國燦爛的前程。毫不誇張地說,這件巨作富有廣闊、高遠、欣欣向榮的意境。有意境的畫,一般都蘊含著濃濃的詩情,尤其是山水畫。同樣,一首好的山水詩就是一副氣韻生動的畫。趙春秋冰雪山水《北國風光》,同樣根據毛澤東詞意創作,把北國的冰封雪凍描繪得淋漓盡致,氣勢恢弘,波瀾壯闊。


其三,營造意境,應講究構圖布局。中國山水畫注重氣勢,多採取全景構思圖,主山雄踞圖中,挺拔凝重,氣勢迫人;有的表現情韻,作品多取「邊角式」構圖,顯得空靈俊逸。而且構圖時必須妥善處理景物的賓主、虛實、疏密、呼應、藏露、開合等對立統一關係。

例如「虛」與「實」就得根據作品需表達的思想來精心設計。因為中國畫中的「虛」,即空白,並非無物,而是比畫出實物更具豐富的內容。如馬遠的《漁父圖》,只畫了一葉扁舟,四周全是空白,然而卻更能表現萬頃煙波、迷茫遼闊的意境。如果把背景全畫出來,那就一覽無餘,全無意趣了。這就是中國畫構圖的「實則虛之、虛則實之、虛實相生」的辯證法則。山水畫中還有一種「以虛破實」的表現方法,對於比較滿、實的畫面,可在其間留出一點空白,名之曰「活眼」或叫「透氣」,以此化壅為靈動,則通體皆活。


所謂「呼應」是指畫中一切物象要互相關聯、有呼有應。山與山,樹與樹,山石、房舍、舟楫、雲水以及其中的人物、動物等等並非各不相干,而是應該互相呼應。蘇軾說:「王摩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中呼應的巧妙處理就使王維的畫具有情景交融,詩意盎然的特點。同樣,王維的詩也充滿了畫的意境。如他的五言律詩《終南山》「太已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最後兩句,就是應用了呼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有身臨其境之感。


藏與露的處理也是山水畫營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中國畫貴含蓄,藏得好,可以使「無景色處似有景色 。」「形不見而意見。」山水畫中,常借煙雲掩映,隱去山間水涯許多景物,使人覺得江山無盡、氣象萬千,從而引發觀賞者的想像與聯想,使有限變無限,畫面反而更顯得豐富了。有時藏是為了露。正如郭熙所比「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傳說有位著名老畫師以「深山藏古寺」為題考他的學生的創作能力。眾多學生所畫的均令老畫師不滿意,唯有一名學生的畫受到老師的讚賞。但見畫中一座挺拔的高山,林木蔥蘢,雲霧繚繞,山間看不到寺廟,甚至連廟宇的一角也不出現。一條羊腸小道,蜿蜒曲折,時隱時現,通向山腳下的小河邊。河岸上一個小和尚正在用水桶打水。觀眾初看這副畫時,一定會心生疑惑:「廟宇在哪裡呀?」仔細觀賞並思索之後,才會悟出深山中隱藏著寺廟。該畫作者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準確的理解並把握了話題中一個「藏」字的含義。巧妙的處理畫中物象的「藏」與「露」的辯正關係。該藏的藏,該露的露,寺廟要藏,而蜿蜒的山路、打水的小和尚就要露,否則直接畫出寺廟,即便是畫出廟宇的一角,也談不上是藏。但如果不畫小路與小和尚打水,觀眾也聯想不到山中有寺了。


要創作富有意境的山水畫,僅有繪畫技巧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藝術修養和生活修養。藝術要反映廣闊的生活,就必須要知識廣博、胸襟開闊,並廣泛汲取其他姐妹藝術的營養,借鑑、活用。清代唐岱說:「畫學高深廣大,變化幽微,天時、人事、地理、物態,無不備焉。……胸中具有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有縱橫萬里之勢,立身畫外、存心畫中,潑墨揮毫,皆成天趣。」


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是藝術的源泉。成天坐在畫室里僅靠臨摹傳統作品,師法古人是難有長進的,必須深入生活,走近大自然,大量寫生,以造化為師,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對畫家來說,生活不僅要廣,更重要的是深。不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而是要探微鉤沉、融會貫通。黃賓虹大師說:「吾人唯有看山入骨髓,才能寫山之真,心手相印,益臻化境。」這個化境,指的就是高檔次、高格調、高品味的意境。

圖片內容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