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七成養老床位由社會力量提供

廣州日報 發佈 2020-01-13T11:12:28+00:00

廣州市民政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廣州市共有養老機構217間,養老床位6.8萬張,2016年以來,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基本實現40張。

松鶴養老院成為長者們的「港灣」。

在長者較多的老城區,嵌入式養老正在興起。

唱歌下棋玩遊戲,和老友們暢聊趣事……在廣州的217間養老機構里,長者們過著幸福的晚年生活。廣州市民政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廣州市共有養老機構217間,養老床位6.8萬張,2016年以來,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基本實現40張。如今,全覆蓋、多層次、多支撐、多主體的養老服務格局基本形成,廣州全市73%的養老床位、85.5%的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95%的長者飯堂、84.5%的家政養老服務由社會力量提供,社會參與廣度、深度居全國前列。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贊

廣州共有217間養老機構

58.4%的養老床位分布在中心片區。

社會力量成廣州提供養老服務的主體

目前,廣州全市73%的養老床位、85.5%的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95%的長者飯堂、84.5%的家政養老服務由社會力量提供。

集中式養老:

舊廠房盤活成園林 長者有了新「港灣」

在不少老街坊的記憶中,沙園路沒有養老院,只有一片舊廠房。實際上,廣州當時正在進行「三舊」改造,松鶴養老院的前身就是原四建工程機械廠舊址。松鶴養老院院長甘焯新告訴記者,「在盤活舊廠房方面,企業有一定的優勢,而市區內能融入社區的地塊可謂可遇不可求,當時我們便與多方一拍即合,將這裡變成了一家養老院。」

據了解,松鶴養老院於2010年5月1日正式開工,項目用地面積2.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公寓床位800多個,2012年正式運營時,這裡也成了廣州市中心內最大型的、具有嶺南特色的園林式養老院。

2015年,家住沙園路附近的朱儀珍來到了松鶴養老院,腿腳不便的她出行都離不開輪椅,平日裡還需要專業人員護理,來到這裡以後,她發現:「原來環境這麼好,工作人員對我照顧有加,每天都安排了許多活動,我感到非常開心。」現在,這裡已經成了朱儀珍的「港灣」。

據了解,每天早上吃罷早餐,唱歌、園藝、棋牌、益智遊戲等活動輪番登場。「我們還成立了歌友會,以歌會友,你看,我連歌譜都隨身帶著。」每每提及這些,朱儀珍便笑得合不攏嘴。最近,歌友會的成員們正在排練新年歌曲,養老院裡洋溢著暖暖的年味。朱儀珍說,雖然過年例牌都要回家,但心裡總挂念著養老院的這個家,「等不及要回來跟老友們分享過年趣事,所以總是在家裡待不夠三四天就回來了。」

該養老院社工主管劉穎桃是朱儀珍的多年好友。據其介紹,這裡活動多社工多,每天都很熱鬧。「長者們會提出新需求,這促使我們不斷優化服務,最近,我們打算帶大家開闢一片菜地。」

嵌入式養老:養老機構搬進寫字樓 助力社區居家養老

除了集中式養老,在長者較多的廣州市老城區,還興起了嵌入式養老。一棟16層樓高的「寫字樓」在越秀區大德路上拔地而起,其前身是紡織大廈,如今被盤活成了嵌入式養老機構——越秀銀幸頤園,有60餘位老人住了進來。

郭熾棠就是其中一名入住的老人,此前,郭熾棠的兒女四處尋找可以安頓父親的地方,直到在大德路上「偶遇」這棟高樓。剛入住時,老人對陌生人還很抗拒,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他已漸漸能和周圍的人交流。對此,老人的兒女十分感慨:「入住時,父親雙腳無力,不能伸直,腳部還有未癒合的傷口,每次觸碰到都會痛苦萬分。經過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父親的身體也慢慢恢復了。」

據介紹,該養老機構一至三層為功能配套區,四至十五層為長者居住區,分自理、半護理、全護理、失智專區等不同區域,此外,還設置了日照中心、居家安否調度中心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嵌入式功能區。據越秀銀幸頤園(大德路)院長周雯芹透露:「要把一棟寫字樓改造成嵌入式養老空間並不容易,在寫字樓改造,需要運營者和設計者不斷協商,並就一些適老化細節不斷完善,最終形成功能分區。」

記者了解到,為了更好地服務社區,該街道還率先開展了家庭養老床位「三入戶」的探索,首張家庭養老床位落地在人民街大德中社區李永輝家中。李永輝今年80多歲,妻子黃帶英身患多種慢性病,走路也不方便,平時都是自己照顧妻子。去年8月,街道和社會愛心人士來到李永輝家中,表示可以提供適老化改造入戶,「整個裝修沒讓我們出一分錢」。

「廁所有階梯不安全」「廚房存在安全隱患」「對外聯繫能力較弱」……李永輝說,由於家裡需要進行較大幅度的改造,為此,他們還搬進越秀銀幸頤園住了一段時間。

去年12月,李永輝和妻子搬進改造好的家中。在他看來:「有的老人對自己的家有感情,居家養老無疑增加了生活的幸福感。」對此,周雯芹也表示,老城區的長者家庭對於適老化改造入戶有較大的需求。

八成受訪市民滿意廣州「老有所養」

近年來,廣州市按照政府主導、社會主體、市場推動、全民參與的原則,深化養老服務放管服改革,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著力構建具有廣州特色的「大城市大養老」服務模式,全覆蓋、多層次、多支撐、多主體的養老服務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廣州全市73%的養老床位、85.5%的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95%的長者飯堂、84.5%的家政養老服務由社會力量提供,社會參與廣度、深度居全國前列,湧現出一批立足廣州、輻射全國的品牌養老服務機構,社會力量已成為廣州提供養老服務的主體。

民調顯示,2018年廣州市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現狀的滿意度比2015年提高了11%,2019年,82.6%的受訪市民對廣州「老有所養」的發展現狀表示滿意。

按《廣州市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布局規劃(2013-2020年)》,廣州市落實「9064」計劃,即居家養老在養老體系中將占到90%比例,社區養老達到6%,機構養老達到4%,每千名老年人要擁有40張養老床位。機構養老在整個養老體系中將起到支撐和兜底的作用。

該負責人表示,這些目標的實現得益於廣州放寬市場准入,對本地、外地和境外投資者舉辦養老服務項目實行同等待遇,引導支持境內外企業和機構落戶廣州從事養老服務業。此外,廣州編制《廣州市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布局規劃(2013-2020年)》《廣州市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布局規劃修編(2019-2025年)》,90%的地塊將交由社會力量建設或採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形式引入社會力量建設;出台《涉及利用既有房屋舉辦養老機構許可手續指引》,打通利用既有房屋舉辦養老機構消防、規劃的障礙,支持社會力量盤活利用閒置物業舉辦養老機構設施,既增加中心城區優質養老服務設施供給,又充分盤活利用閒置資源。

據了解,廣州建立健全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養老服務收費管理機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和民辦養老機構服務收費項目和標準由經營者確定,明碼標價,自願消費。目前,廣州市58.4%的床位分布在中心片區,較好地滿足了老年人在中心城區就近養老的願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