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細胞升高 ,難道都是感染 ?

一枚心內科醫生 發佈 2020-01-13T14:47:00+00:00

⑥惡性腫瘤非造血系統惡性腫瘤有時可出現持續性WBC增高,以N為主,可能的機制為:a. 腫瘤組織壞死的分解產物刺激骨髓中的粒細胞釋放;b. 某些腫瘤如肝Ca、腎Ca等腫瘤細胞可產生促粒細胞生成因子;c. 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破壞骨髓對粒細胞釋放的調控作用;異常增生性增多見於粒細胞白血病

如果體內的白細胞的數量高於正常值,很可能是身體有了炎症。但是不一定是感染,今天我們就其中的中性粒細胞(N)來談談其升高和降低的原因。


白細胞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前三種因其胞質內含有嗜色顆粒,所以稱為粒細胞。白細胞是人體與疾病鬥爭的「衛士」。當病菌侵入人體體內時,白細胞能通過變形而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如果體內的白細胞的數量高於正常值,很可能是身體有了炎症。但是不一定是感染,今天我們就其中的中性粒細胞(N)來談談其升高和降低的原因。

1

正常參考值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0.40~0.75(40%~75%);

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80~6.30)×109/L

(等於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

2

生理性中性粒細胞增多

飽餐、激動、劇烈運動、高溫、嚴寒可使N暫時性升高;

新生兒、月經期、妊娠5個月以上可增高;

生理性增多都是—過性的,不伴有白細胞質量變化。


3

病理性中性粒細胞增多

原因很多,大致歸為反應性增多和異常增生性增多兩大類:反應性增多是機體對各種病因刺激的應激反應,動員骨髓貯存池中的粒C釋放或邊緣池粒C進入血循環。

因此,增多的粒C大多為成熟的分葉核粒C或較成熟的杆狀核粒C,而異常增生性增多為造血組織中原始或幼稚粒C大量增生,釋放至外周血中的主要是病理性粒C。

① 急性感染或炎症

中性粒細胞升高最多見原因,尤其化膿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或全身性感染,此外,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真菌等,病毒如流行性出血熱,乙腦、狂犬病,立克次體如斑診傷寒,螺旋體如鉤體病,梅毒、寄生蟲如肺吸蟲。增高程度與病原體種類,感染部位和程度以及機體的反應性有關。

②廣泛的組織損傷或壞死

嚴重外傷、手術、大面積燒傷、心梗、肺梗……

③急性溶血

RBC大量破壞導致相對缺氧,以及RBC破壞後的分解產物刺激骨髓貯存池中的粒細胞釋放。

④急性失血

可能與大出血所致的缺氧和機體的應激反應,動員骨髓貯存池中的血細胞釋放有關。

⑤急性中毒

酸中毒、尿毒症、鉛中毒、汞中毒等。

⑥惡性腫瘤

非造血系統惡性腫瘤有時可出現持續性WBC增高,以N為主,可能的機制為:

a. 腫瘤組織壞死的分解產物刺激骨髓中的粒細胞釋放;

b. 某些腫瘤如肝Ca、腎Ca等腫瘤細胞可產生促粒細胞生成因子;

c. 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破壞骨髓對粒細胞釋放的調控作用;

異常增生性增多見於粒細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AML、CML 。


4

中性粒細胞減少

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5×109/L稱粒細胞下降;

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5×109/L稱粒缺。

①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流感、麻診、風診、肝炎;

細菌:傷寒,嚴重的細菌感染如粟粒性TB;

年老:慢性消耗疾病或晚期惡性腫瘤伴感染→預後差。

②血液系統疾病

AA、粒缺、非白血性白血病 、惡性貧血、PNH

物理、化學因素、放射線、核素、毒物、藥物

單核-巨噬C系統功能亢進、脾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