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HR絕對不會招哪種人?

壹職有你 發佈 2020-01-13T20:40:58+00:00

我行我素,自恃與人為善,卻不太受待見的人,屬於盲目區太大,看不到自己的表現和他人的反饋;存在感低,優秀卻不被選擇、做了很多卻不被回報的人,屬於隱秘區太大,開放區太小,不擅長讓別人了解自己;生活迷茫、工作不順的人,屬於未知區太大,不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擅長什麼,日子被推著走,當然




招人討厭的幾類人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他很喜歡張羅,但從來不問大家的想法,即使問了之後也不聽答案;自作主張,還自以為勞苦功高,殊不知大家只是表面配合,心裡早就避而遠之。


或者這樣的「好」同事?


她待人有禮、顧全大局,但從來不說自己要什麼,從沒露出過不悅;這樣的人說不上哪裡不好,可是和她相處就是不自在,搞得自己也沒法破口大罵、暢快吃喝。


他們都不是故意想惹人厭,只是自身性格如此,而且誤以為那樣是正確的,結果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或許,我們也存在這樣的認知盲點,既誤解了相處,也誤解了自己……



就像有些網友提出的疑惑:


  • 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同事疏遠了?
  • 明明對伴侶很好很好,但分手的時候ta卻被指責太自我?
  • 覺得自己做人挺低調親和的,結果大家說自己高冷要強不好惹……


以上困惑,是因為人際相處中,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和別人對我們的認知,存在偏差。


如果總站在自我角度去看待事情,永遠不會知道偏差在哪裡;掌握「約哈里窗戶」理論,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看待人際相處,避開交際雷區。


對自我的探知越多,生活越順暢


「約哈里窗戶」理論,將人們對自己的認識分為四個區域:


開放區,公開的自我,即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信息;

盲目區,盲點的自我,即自己不知道、但別人知道的信息;

隱秘區,隱藏的自我,即自己知道、但別人不知道的信息;

未知區,未知的自我,即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信息,也就是所謂的潛意識。

我們人際關係的好壞,跟自我展示的程度有關;工作生活的張力,則跟自我認知的寬度有關 。


我行我素,自恃與人為善,卻不太受待見的人,屬於盲目區太大,看不到自己的表現和他人的反饋;


存在感低,優秀卻不被選擇、做了很多卻不被回報的人,屬於隱秘區太大,開放區太小,不擅長讓別人了解自己;


生活迷茫、工作不順的人,屬於未知區太大,不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擅長什麼,日子被推著走,當然不快樂……


約哈利之窗不是靜止、而是動態的,我們可以調節自我認知和行動,改變約哈利之窗四個區域的分布。



當我們提高自我認識,逐步擴大開放區,探索未知區,縮小盲目區和隱蔽區;就能在人際相處中權衡自我和關係,在工作生活中挖掘個人潛能,真正走向自我實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