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張藝興,為何連敗三期?

誇誇奇談吧 發佈 2020-05-02T02:49:08+00:00

《我是唱作人》第二季第三期,張藝興對戰霍尊又吃敗仗。此次Demo互聽環節,張藝興用了一個5分鐘製作出的伴奏,而在正式開唱環節,他更換了一個精心製作了兩三天beat,結果卻並不理想。


《我是唱作人》第二季第三期,張藝興對戰霍尊又吃敗仗。此次Demo互聽環節,張藝興用了一個5分鐘製作出的伴奏,而在正式開唱環節,他更換了一個精心製作了兩三天beat,結果卻並不理想。


回到中位區房間,鄭鈞和劉思鑒都覺得張藝興的新beat並不一定比原來Demo版的好聽,覺得原版的Disco挺棒的。張藝興直言「自己懵了」,「不敢相信一直輸」。

從第一期開始到現在,張藝興已連輸三期。張藝興的唱作人之路,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簡言之,張藝興到現在還沒找到自己的風格,或者說,張藝興還不夠成熟,缺乏一套關於音樂、關於音樂市場的屬於自己的邏輯。

三期下來,張藝興帶給了聽眾完全不同的三種風格,每一首歌都可以說有亮點,但每一首歌都缺一個爆點,用來打上位區的音樂人,能量不夠。

第一期,《Joker》,經典的Trap曲風,張藝興用嘻哈來表達自己的態度。這是一首好聽的,耐聽的歌,如果是和下位區的音樂人比,綽綽有餘。但是和上位區比,就略顯平庸。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歌詞上:單薄,不夠硬。

《Joker》整首歌詞講一個不被世人理解、不被世人看到的表達自己雄心壯志的故事。但歌詞中看到的只有空空的骨架,只有吶喊。聽完《Joker》這首歌,你會把哪個句子單摘出來當做金句?沒有。

古人要言志會怎麼辦?會借景抒情,會托物言志,言之有實。把自己的志向、情感寄托在具體的事、物、景之中,便可以使空泛的口號落下來,成為引發別人共鳴的引擎。


很明顯在作詞這一塊,張藝興的力度是不夠的。第三期的《小城姑娘》稍好一些,但仍顯空泛。一首歌的詞是引起聽者共鳴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而作詞稍弱的話,如果想要在編曲上出彩,是比較難的。

第三期張藝興使用了兩個不同的編曲,但鄭鈞和劉思鑒都認為那個偏迪斯科的編曲更好,因為他們可以跟著那個伴奏律動起來。而張藝興現場版的編曲,雖然花了不少心思,但直觀上觀眾感受不到那個點。

所以編曲是一個比較難以把握的東西,它需要大量的練習與實戰。它需要風格化,比如就做單純的迪斯科,風格代表已經有一批人認可這種音樂它也需要突破風格,與時俱進,否則就會像隔壁老樊那樣,被霍尊認為是「十年前的音樂」。要既有堅持又有變化。


對於張藝興來說,每期的唱作人都是他的一片新的試驗田,他可以在這片田野上盡情撒野,但某種程度上又有些過於野了,聽起來頗有些讓人摸不到頭腦。

所以說,張藝興的每一首歌都有亮點,但都缺爆點,於是便打不到大眾評審的心裡。

事實上,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人的問題。唱作人唱作人,比到最後,比的是人。周延夠狠,霍尊夠仙,陳粒夠獨,鄭鈞夠老,但提到張藝興,並不一定能用哪個詞來定義他。

張藝興的個性、創作環境、音樂面對的市場限制了他在音樂上的發展。他的個性——小綿羊;他的創作環境——略顯封閉;他的音樂受眾——略顯狹窄。

小綿羊的個性使他有些缺乏主見,需要通過別人的意見來認可自己,進而構建自己的思想世界。他有自己的大目標,但到實處時會頗為迷茫。而一個優秀的音樂製作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比如李榮浩,比如上一季《唱作人》常石磊。

張藝興的創作環境,或者說他的日常生活都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裡。藝術創作需要到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中去體驗,去收集靈感。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張藝興近年來爆出過什麼關於戀愛的消息嗎?好像沒有,那沒有戀愛體驗,怎麼寫好情歌?

再說張藝興音樂的受眾:作為所謂的「流量明星」,他的受眾大多數來自於粉絲。粉絲對於偶像的作品的反饋往往是比較單一的,要想檢驗自己作品的水平,就要把作品放到一個更大的市場上。或者說,歌曲在市場上反映好不好,先不管黑粉怎麼樣,得看看能不能抓到路人的心。


當然,這些問題他自己也意識到了。張藝興在努力的,也在不斷突破自己的風格,不斷出圈。他在央視留下的一首《精忠報國》便得到了不少路人的認可。

在音樂的道路上,張藝興可以尋找一個領路人,多向前輩學習經驗技巧,同時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體驗,向生活要藝術,並對生活發出思考,對音樂發出思考,思考出一套屬於自己的音樂邏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