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書法名士潘齡皋,一生最滿意的行書作品,字字精品如米芾親筆

清雅閣書畫 發佈 2020-01-14T14:01:14+00:00

逆鋒起筆,鋒尖反方向觸紙成跪筆,跪筆時鋒芒是曲而微張的,這是個重要的前秦,以此按下時,筆毫必然盡力鋪張,各就其位,成萬毫齊力之勢,所以起筆的逆的作用即在行筆的鋪毫中鋒,既清包世臣所謂「遞入平出,萬毫齊力」的名言,他還說:「凡下筆須使筆毫平鋪紙上,乃四面面圓足,此少溫篆法,書家真秘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台,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書畫原創首發頭條,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中國書法以含蓄雋永為最高境界,起收的逆勢使筆在畫中不作單一方向的行進,而是「四面勢全」,開端和結尾筆意豐富,形象豐滿。逆起逆收的原則也是筆性的要求。逆鋒起筆,鋒尖反方向觸紙成跪筆,跪筆時鋒芒是曲而微張的,這是個重要的前秦,以此按下時,筆毫必然盡力鋪張,各就其位,成萬毫齊力之勢,所以起筆的逆的作用即在行筆的鋪毫中鋒,既清包世臣所謂「遞入平出,萬毫齊力」的名言,他還說:「凡下筆須使筆毫平鋪紙上,乃四面面圓足,此少溫(李陽冰)篆法,書家真秘密語也。」初學者的逆鋒往往是不知其所以然,按章辦事,依樣葫蘆,回鋒收筆,須利用反作用力使筆鋒回頂還原,「及其定也,若端引繩」,如同舔過筆一樣,蘸一次筆可連寫數字甚至一行,保持了筆勢的連貫。




無論筆鋒,筆腰、筆根、筆側,都要做到力透紙背。 使用近前端的筆鋒,筆鋒變形程度小,易於恢復,「大筆寫小字」就是這個道理。 折角處的挫鋒,挑鉤處的蹲鋒,捺底出鋒前的微微回縮,均使散敗的毛筆在一定的程度得以復原立起。 收筆動作使筆頭恢復齊順原狀,可直接書寫下筆,保持了行筆的前後連貫性。 中鋒運筆,寫出的點畫,重心即在中間,筆畫圓潤飽滿,質地厚實,立體感強。中鋒用筆是千古不易的原則,「能運中鋒,雖敗筆亦圓;不會中鋒,即佳穎亦劣」、 「筆得中鋒則肉在外而骨在內」。











書作能否真具神采、真見性情,端在能否於「法」、「我」間會得秒合無垠之度。所謂「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川專以宋書而論,前人即已點明: 「宋人作書多取新意,然意須從本領中來」,「本領精熟,則心意自能變化」。川何謂「新意」? 即自家面目、個性風格。何謂「本領」即法度的掌握、功力的培固。

書者介紹:

潘齡皋(1867年2月6日-1954年6月19日),字錫九,河北安新人。1881年,15歲的潘齡皋考中秀才,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舉人,後殿試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先後在甘肅任知縣.知州.知府。辛亥革命成功後,潘齡皋擔任甘肅省省長,後因痛恨官場腐敗,於1922年辭職回鄉,之後移居天津、北平,以賦詩、寫字為樂,成為民國時期北方著名的書法家。日偽統治時期,他因拒絕出任偽河北省省長而被捕入獄。1948年,潘齡皋幾次寫信給傅作義,勸其與中共和談。1954年病逝於北京。



今人書法狀況淺論:

今天的書法家當然尚不能與張旭、懷素相提並論,但這種朝亞文化方向的發展,確實構成了中國書法發展的一個危機。今天,成立了書法家協會,在許多地方設立了書法的職業崗位,書法家甚至可以書法謀生了,但書法從主流文化中自我邊緣化是一種現實。最近,中國書協甚至把排在第一位的「學術委員會」大量壓縮排到第七位去了,而特地設立楷書、行草、草書、篆書、隸書專業委員會,這當然不是一種文化的選擇,而成了一種規範行業的選擇,當代書法的美術化、技術化、行業化已經邁上了不歸之路。書法將在通俗化、邊緣化的進程中,有可能泡沫叢生而陷入真正的危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