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心梗後應該吃藥還是進行介入治療?

銀杏醫生 發佈 2020-01-09T15:06:09+00:00

簡而言之,對於心肌梗死的患者來說,做介入和吃藥治療並不是矛盾對立的,應該結合起來,標本兼治,保證治療效果。

心肌梗死是一種嚴重危及生命的心臟病,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基礎上,突然發生血管堵塞,使相應的心肌壞死所致的。20世紀70年代以前,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達30%。

近年來,由於介入治療等技術的發展,通過支架撐開閉塞的冠狀動脈,能夠迅速使瀕臨壞死的心肌得到充分而有效的血液供應,使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率降至5%以下。冠心病介入治療是20世紀重要醫學科技創新之一。

但是在2016年4月份,著名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該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選擇做介人手術,遠期效果並不比僅僅進行規範藥物治療好。這個研究結果不僅在醫學界引起廣泛爭議,也讓許多患者對此產生了懷疑。

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什麼是介入治療,我們在面對心梗時應該如何選擇!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這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搶救中廣為流傳的一句經典語錄。這句話十分形象地告訴我們,儘快恢復梗死心肌區域的血流,就可以挽救更多的心肌,從而降低死亡率。

目前使閉塞的冠狀動脈恢復血流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溶栓治療,另一種就是介入治療。溶栓治療有許多限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僅有1/3適宜接受溶栓治療;接受溶栓治療者。血管通暢率只有50%一70%。溶栓治療後由於殘餘狹窄的存在,大約1/3的患者會再發心肌缺血。

而急診介入治療,是將一個微小的網狀合金管裝在帶有壓縮球囊的導管上,導管進入病變血管時,將球囊擴張撐開支架,使其緊貼血管壁。接著回縮球囊,撤回導管,支架就被永久地置於該處。血管就得以撐開,血流保持暢通,從而使瀕臨壞死的心肌得到救治。

這種治療方法具有創傷小、療效好、併發症少和病死率低的優勢,但急診介入治療對手術醫生的技術水平、經驗。儀器設備,以及醫生團隊協作的要求很高。還要求儘量能在患者就診後60—90分鐘內,開始進行介入治療等。因此,此項手術目前在國內,只有一些大型心臟介入中心才能開展。

需要強調的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效果與時間有很大關係,去醫院看病的時間越早,可供醫生選擇治療的方法越多,治療效果越好。

不少冠心病患者有一個錯誤的想法,以為放了支架就沒事了,不按照醫生的意見吃藥,平時也不注意改變生活方式,結果引起支架處的閉塞或血管其他地方的病變發展。

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證據提示,對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介入治療植入支架能撐開血管的狹窄處,使血管恢復血流,顯著降低死亡率。然而,支架僅僅是解除狹窄,而非針對冠心病本身。

簡而言之,對於心肌梗死的患者來說,做介入和吃藥治療並不是矛盾對立的,應該結合起來,標本兼治,保證治療效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