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的最佳體溫是37°C左右?若溫度升高,一天或吃四五頓

怪羅科普 發佈 2020-01-09T15:37:01+00:00

因為無論導向什麼結果,我們對於改變自身是無能為力的,而且最佳體溫仍在變化中,隨著全球變暖,或許在未來有一天,我們的最佳體溫也會再次回升。


眾所周知,人是恆溫動物,冷了要穿衣服,熱了要脫衣服,最近冷空氣襲來,小編就默默穿上羽絨服保命。

人體的體溫基本恆定在37°C左右,為什麼不是30°C,也不是50°C,而是37°C?

科學家認為,37°C左右的溫度,人體利益是最大化的。

溫度太高,新城代謝就會很快,我們就需要不斷吃更多的食物來維持體能;而溫度太低,容易滋生真菌感染。

37°C左右的溫度,是一個完美的平衡,足以防止真菌感染,但又不會太熱,導致我們一天要吃四五頓才能活命。

科學家認為高級哺乳動物體溫比其他動物高的原因,可能也與真菌有關。

體溫每升高1°C,能夠繁殖並感染動物的真菌種類就會減少6%。這也是我們不選擇30°C的原因,我們需要更高的體溫來抵禦真菌感染。

那溫度越高就越好嗎?顯然也不是。

科學家設計了一個數學模型,分析後發現,防止真菌感染和消費成本(攝入額外食物保持新陳代謝),當體溫30°C和40°C之間利益是最大化的,而36.7°C時,是實現最大化收益和最小成本的最佳溫度,這個溫度非常接近正常人體溫。

也再次證明,人類選擇37°C左右的體溫是非常科學的。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人類的最佳體溫一直在波動,且存在下降趨勢。

換句話說,隨著人類的發展,人體最佳體溫也在波動。

為了研究最佳體溫的變化,研究人員查閱了19世紀末、20世紀70年代初和21世紀初三個時期,共50多萬個人體溫度數據,發現不同時期的人,最佳溫度出現了很大差距。

過去的人,最佳體溫比現在的人略高,尤其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男性最佳溫度下降0.59°C,而女性下降了0.32°C。

最後

數據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在生理上,我們和過去的人不同了。

但這種變化究竟是好還是壞?

這是個難題,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環境和過去的人相差太多了,最佳體溫存在差異也非常合理,但值得注意的是,最佳體溫不斷下降的趨勢,似乎更有利於真菌的感染。

難道今後我們將面對更多的感染嗎?顯然這樣的擔憂也是多餘的。

因為無論導向什麼結果,我們對於改變自身是無能為力的,而且最佳體溫仍在變化中,隨著全球變暖,或許在未來有一天,我們的最佳體溫也會再次回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