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製造,叫做工業大道!這部話劇重現廣州工業發展史

南方plus客戶端 發佈 2020-01-09T21:21:57+00:00

曾經的「全國第一」如今的創新熱土1952年開始,海珠區作為廣州市重要的工業基地加以建設,廣州造紙廠、廣州重型機器廠、廣州造船廠等30多家大中型工業企業陸續崛起。

「許多名牌在這裡製造,冰箱、籃球、球鞋、電飯煲……只要你想要的都能找到。」1月8日,由海珠區委宣傳部和區文廣旅體局共同創作的話劇《工業大道》在小海燕劇場首演,話劇里爺孫三代人追求夢想的故事,勾起了觀眾對工業大道精神的集體共鳴。

循著話劇《工業大道》里爺孫三代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工業夢想的追求,在工業變遷中的執著和蛻變,關於工業大道的回憶淡淡泛開。

上世紀50年代築夢起航,撐起廣州工業「半邊天」。

上世紀90年代轟鳴的機器變得寂靜,不斷崛起的商住區鱗次櫛比。

這條位於廣州海珠西北呈東南走向的主幹道,以工業為名,匯集著最前沿的技術、滴灌過最滾燙的汗水、見證過最火紅的歲月,記錄著中國產業的變遷,也成為了廣州工業歷史重要記憶。

曾經的「全國第一」 如今的創新熱土

1952年開始,海珠區作為廣州市重要的工業基地加以建設,廣州造紙廠、廣州重型機器廠、廣州造船廠等30多家大中型工業企業陸續崛起。往後數十年里,5.5公里長的工業大道生產出了萬寶牌電冰箱、虎頭牌電池、五羊自行車等風靡全國的產品,也生產出廣州第一條萬噸巨輪、中國第一台離心機、世界上第一件鈦制潛水服等代表當時最先進工業水平的產品。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因城市發展、產業升級、環境污染、經營不善等問題,工業大道沿線的廠房面臨搬遷。以廣州氣體廠、第十一橡膠廠、廣州鍋爐廠等為代表的舊廠房逐漸被住宅小區取代。2011年1月,曾全國聞名的「南國紙城」廣州造紙廠基本完成環保搬遷工作,結束了其在工業大道的50多年曆程,也為工業大道曾經的輝煌畫下了句號。

近來隨著海珠創新島的建設,工業大道也開始了「逆生長」的歷程。保利1918、BIG大幹圍藝術園區、海尚明珠智慧園和O2PARK等一批科技創新園區在工業大道遍地開花。僅2018年,海珠區億元稅收園區就有5家。曾經爭創全國第一的工人們成為過去,如今在工業大道各個科技創新園區的創新創業者們,成為工業大道精神的延續。

留住廣州珍貴工業記憶 探討今日工業大道精神

飽含詩意的舞台表現,讓觀眾難以忘懷。

話劇中的多個場景成為一代人的寫照:老一代工人在工業大道的工廠里,用火一樣的熱情,鍛造出一個時代的輝煌,人生充滿著自豪;中年一代的工廠子弟,不再子承父業,在電商的大風口撈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風落時,卻少有真實的成就感;遠赴他鄉求學第三代人,在人生的黃金時期選擇回到這片熱土,踏入大灣區。他們從童年的工業大道走進今天的琶洲,開始了人工智慧的工業夢想……

為更加貼近時代與生活,話劇《工業大道》邀請到了廣東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唐棟擔綱藝術總監,並由其團隊擔綱本劇的主創。主創團隊進行實地採風、資料研究、內容討論等一系列的工作後,由中共海珠區委宣傳部指導相關部門精心編排劇目。

「工業大道代表了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光輝歷程,也展示了海珠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這次打造話劇《工業大道》是我們深挖海珠文化的縮影。」中共海珠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劉仕君介紹,工業大道作為廣州工業歷史的一個重要記憶,也是海珠人對城市的歸屬感所在。

「希望日後廣州能建設工業大道博物館。」沙園街廣重社區居民郭繼賢是廣州重型機器廠的退休職工,看完話劇後他感慨,工業大道的精神是創新實幹,在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工業大道的精神依舊曆久彌新,應該被傳承下去。

【記者】傅鵬

【攝影】符超軍

部分為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一條工業大道的城市心跳

【作者】 傅鵬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