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城》:殺死孩子的不是暴力與罪惡,是集體扭曲的價值觀

小微影評 發佈 2020-01-15T01:41:36+00:00

【小微影評第25期】交叉跳躍的敘事結構以及手持搖晃鏡頭讓人咋舌,這些電影製作的技法實際上在導演費爾南多·梅里爾斯的電影並不少見。


小微影評第25期


交叉跳躍的敘事結構以及手持搖晃鏡頭讓人咋舌,這些電影製作的技法實際上在導演費爾南多·梅里爾斯的電影並不少見。接到這部電影的拍攝任務時,攝影師凱撒也認為這不過是一部動作戲:炫目槍枝、高速攝影、目不暇接的剪輯……此前,他有過無數這樣的經驗,腦海的「素材庫」里這樣的技法俯拾即是,信手拈來。

但在看過原著《上帝之城》之後,他有些汗顏,在原著小說客觀冷靜展示的貧民窟面前,那些技巧太過輕飄和花俏。而導演費爾南多也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更加接近真實。

從巴西這片貧民窟里選用非專業演員,從對群體的關注到投射到小人物的悲劇命運的悲憫,費爾南多開始意識到:只有在我們的意識當中認為每一個個體都應該受到關注,受到保護時,所謂的群體關懷才能從例外變成規則。

而當導演將鏡頭對準這片充滿暴力、毒品和陰暗的貧民區,對準一群小人物的成長與消亡時,透過那些冷峻的鏡頭,我們會發現:在「上帝之城」這個失去善惡的地方,真正讓孩子受到傷害,並且殺死一代又一代年輕孩子的,不是貧窮、黑幫,造成孩子們的悲劇的,是整個社會價值觀的扭曲。

被歧視、忽略是暴力和犯罪誕生的「溫床」

2016年,奧運會在巴西舉行,當地政府在高興之餘,也忙得焦頭爛額。此時,被列為最擔心的事項中,有兩項:一是恐怖襲擊。二是巴西里約熱內盧持續增高的犯罪率。但兩者之間,當地政府更加擔心的是後者。

《上帝之城》的發生地,就是里約熱內盧的西南部一個貧民窟。這裡被叫做「上帝之城」,但實際上這裡既沒有上帝,也稱不上一個城市,而是一個貧窮、充滿血腥、暴力的貧民窟。

故事分三段,分別講述了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發生在這裡的幾個年輕人的成長經歷,以及幾個黑幫的興衰史。

60年代,主要講述一個小幫派「少年三重奏」阿呆、阿毛和阿夾的成長史。

三個小混混專門搶劫商用貨車,然後分發給周圍的貧民。手段有點類似於「羅賓漢」們的「劫富濟貧」,貧民們也樂意為其提供幫助,以躲避警察的追捕。這種方式,也是貧民窟集體表示對政府的不滿,因為在他們的心裡:貧民窟是一個被政府拋棄的「孩子」,這裡沒有電,沒鋪路,也沒有公交車,陳舊落後。權貴者們並不關心他們的死活。


而實際上,接下來的一幕,就證明了當時政府有多腐朽了。三個小混混在搶劫了汽車旅館之後,被小個子舉報,逃進了樹林,警察進行搜捕時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對話,一個警察對另外的同事說:他們搶了不少錢,不如我們把錢吞了吧,反正偷黑人的錢又不犯法。

赫伯特·馬爾庫賽說:一個社會的基本制度和關係(它的結構)所具有的特點,使得它不能使用現有的物質手段和精神手段使人的存在(人性)充分地發揮出來,這時,這個社會就是有病的。

無疑,電影里60年代的里約熱內盧正處於這種「病態社會」的大環境下,在這裡對黑人充滿了歧視、不公和忽略。不健全的法制以及扭曲的社會價值觀,也正是這裡不斷衍生犯罪,暴力的根源所在。

搶劫事件之後,三個年輕人的命運就此改變。原本堅持「只搶劫,不殺人」原則的三個人,因為不滿「放風」任務的黑仔突然進入旅館大開殺戒而就此解散。阿毛在逃跑的路上被警察射殺,阿夾不想再過搶劫的日子,皈依了教會,而阿呆則在後來被黑仔射殺。


扭曲的價值觀下,人人都可能成為「兇手」

隨著鏡頭的推移,轉眼來到了70年代。暴力和血腥繼續在這裡發酵。進入到黑仔的時代。

此時的黑仔,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這裡的「統治者」,人稱「小霸王」。他開始在大開殺戮,剷除異己,並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王國。輔助他的,是曾經一起長大的玩伴班尼。由最初的搶劫,他們發現了另外一條生財之道:販賣毒品。


販賣毒品是犯法的,但弔詭的一面產生了,通過賄賂警察,貧民窟成了一個無人管的地方,更加詭異的是,這裡的居民還成了毒品販賣產業鏈上的助推者,主動為小霸王提供幫助。而這裡孩子的成長規律依然循著60年代小混混們的發展模式,他們搶劫,延續著小霸王曾經的道路繼續前行,並且更加年輕化。而小霸王在這裡稱王稱霸,一度還充當起了這裡的「警察」。70年代的貧民窟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洶湧,山雨欲來。



善良的光輝,在集體的冷漠下顯得如此「渺茫」


80年代後,隨著小霸王的助手好兄弟班尼在告別誤會上被紅毛手下誤殺之後,這裡的秩序開始發生變化。

班尼是電影里為數不多想要改變貧民窟的清醒者之一,他熱愛自由,追求愛情,熱愛音樂,追逐時尚。憧憬愛與和平的生活,人性里的善在他內心裡還尚有餘溫,所以他一直勸誡小霸王要遵循規則,給予別人寬恕。

他曾是小霸王的左膀右臂,手上沾滿無數血腥,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必然遭到因果循環的反噬。所以一度在戀愛之後想著退出江湖。但現實很殘酷,一如古龍最經典的那句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管是外部環境,還是內部矛盾,都終將導致走向滅亡。

能夠勸誡小霸王的班尼死後,這裡原先的秩序也不服存在。小霸王開始瘋對這個賴以生存的貧民窟進行報復。他殺向紅毛的住所,強姦了曾是部隊神槍手,現在售貨員身份卻一心想要逃離「上帝之城」的奈德女友,並槍殺了其弟弟和叔叔。為了復仇,奈德加入了紅毛的幫派,從開始秉持不殺人的信條,到一步步成為嗜殺成性的冷酷殺手,並在搶劫的時候殺死了一名保安。

即使如此,奈德的內里還是善良的。他有自己的原則。他譴責黃毛為什麼要讓孩子參與進來,他身處泥潭之中,是為了復仇,卻清醒地認識到:和瘋子暴力狂鬼混,是在自毀前程,而作為眾多孩子的代表,那個小孩子的話讓人悚然一驚,他說:我吸毒,殺人放火,我是男子漢。


當吸毒、肆意殺人就是「男子漢」成為孩子們的信條時,足可見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已經扭曲到何種地步。而無力解決這種困境,才是「奈德」們的困境,也是整個社會應該思考的問題。

小霸王和紅毛的戰爭大規模升級,整日的槍戰,讓當地居民隨時有被流彈擊中的可能,從而陷入惶惶不可終日的險境中。最終,黃毛在混戰中被警方逮捕,奈德被保安孩子射殺,小霸王在這場戰爭中大傷元氣,通過賄賂警察得到釋放的他發現戰爭的結果使得他破產了,他想著東山再起時,充滿諷刺的一幕出現了:更加年輕的幫派孩子,向他舉起了槍。

這一幅幅畫面,都被躲在暗中的攝影師阿炮(阿呆的弟弟)拍攝了下來。

面對暴力和罪惡,反抗是最佳「出路」

在這場鬧劇里,值得一提的是集體冷漠的「旁觀者」們的態度。

代表公正、法律的警察們,他們對待貧民窟的態度很值得商榷,因為在他們眼裡:貧民窟的人都是流氓。

而作為「社會的眼睛」的媒體們,則把貧民窟作為獵奇的對象,他們密集報導貧民窟的目的,也不過是想滿足外界的獵奇心理,賺足噱頭帶來的利益。

當集體陷入冷漠時,這片貧民窟難逃淪為煉獄的命運。恰如電影開頭,故事敘述者阿炮說的那樣:若你逃走,野獸會抓住你;若你停留,野獸會吃掉你。無論是走,還是留,都無法擺脫這張名為「冷漠」的怪獸之口。而面對暴力與罪惡,我們要做的並非逃走或停留,而是握緊雙拳,對這世界的冷漠發出怒吼。

魯迅先生說:救救孩子。但如何拯救這裡的孩子,還得從如何健全「上帝之城」的法制,讓人文關懷更加深入到這裡,解除人們普遍的冷漠入手。

部分參考資料:

1,知乎《如何解讀電影上帝之城?》

2,百度TA說《上帝之城:被上帝遺忘的地方》

3,百度百科:《上帝之城》

4,環球網《巴西司法部:里約熱內盧高犯罪率比恐襲更讓政府擔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