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和幽門螺桿菌到底什麼關係?被感染後該如何根除?

小克大夫 發佈 2020-01-14T03:08:14+00:00

不論是糜爛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都有可能是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存在的,這也是為什麼醫生在治療胃炎的時候,第一步就是要根除幽門螺桿菌,因為如果幽門螺桿菌不被根除的話,即便是患者的症狀消失,痊癒,可還是潛在有感染復發的風險,但是現在由

說起慢性胃炎和幽門螺桿菌,想必有胃病的朋友都不會陌生,在對於慢性胃炎和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治療過程當中,很多患者反應出幽門螺桿菌難以有效根除,胃病難以有效治癒這樣的問題。那麼小克今天就來為大家詳細的說一下幽門螺桿菌感染和慢性胃炎之間到底有啥關係,以及胃炎和幽門螺桿菌在治療過程當中為什麼會出現效果不理想的情況。

先來說一下幽門螺桿菌到底是什麼?它為什麼會導致我們的胃部出現疾病:

幽門螺桿菌是屬於細菌的一種,而不是有些人所說的病毒,衣原體等微生物,幽門螺桿菌於1983年被人類首次發現,發現幽門螺桿菌的科學家也因此而榮膺諾貝爾獎,幽門螺桿菌對於生存環境要求極為嚴格,所以胃內的環境時適宜幽門螺桿菌生存的,而幽門螺桿菌之所以可以在胃內做到長期的生存並繁殖,主要和它自身的結構和它分泌的毒素有關。


幽門螺桿菌藉助自身結構的優勢,在進入到胃內之後,雖然會被胃酸,胃蛋白酶等殺滅一部分,但是還是會有一部分的病菌進入到胃黏膜的深層,這樣既避免了胃酸的殺滅,也不會在胃排空時所排出,這使得幽門螺桿菌在深層的胃黏膜內分泌毒素,繁殖,引起相應的胃部炎症,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

截止到現在,基本上90%的慢性胃炎患者都存在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存在,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和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的飲食文化,飲食方式有關,我國的飲食主要是以「共餐制」為主,也就是說一盤菜端上來之後會被每個人的筷子夾,每個人的湯勺舀,甚至在有些時候會隨意的更換碗筷,這就造成了一些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的筷子筷子上的病菌往餐盤內和其他人的碗筷傳播。


不論是糜爛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都有可能是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存在的,這也是為什麼醫生在治療胃炎的時候,第一步就是要根除幽門螺桿菌,因為如果幽門螺桿菌不被根除的話,即便是患者的症狀消失,痊癒,可還是潛在有感染復發的風險,但是現在由於網絡媒介的傳播,使得一些胃病患者接受到的是錯誤的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方法,如單純的通過某一種食物(西藍花,綠豆,蜂蜜,大蒜),某一種保健品(火麻油,養胃粉)去進行根除,小克在前面也已經提及,幽門螺桿菌是細菌,而要想有效的根除細菌,就必須得用到抗生素,這就是導致很多患者覺得幽門螺桿菌難以根除,無法有效治療最重要的原因。


雖然小克說幽門螺桿菌需要進行根除,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幽門螺桿菌患者都需要接受抗生素的根除治療,對於感染輕微,引起的胃黏膜炎症輕微,且沒有症狀或症狀較輕的患者來說,是完全沒有必要去服用藥物治療的,我們只需要建立良好的飲食方式,注重飲食中的營養均衡,葷素搭配,不要做有損胃粘膜的事,如避免過度辛辣刺激飲食,避免菸酒,避免有損胃粘膜的藥物,就有可能將胃炎自愈或將幽門螺桿菌根除。

但是對於幽門螺桿菌感染嚴重,且引起了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糜爛性胃炎等疾病的患者來說,還是應該通過藥物的方式予以根除,常用的根除方案除了抗生素之外還有胃粘膜保護藥物和抑酸藥物的參與,這樣的聯合用藥方式旨在將幽門螺桿菌徹底根除,避免復發。以下就是常見的幽門螺桿菌根除方案:

  1. 奧美拉唑+鋁碳酸鎂+克拉黴素+阿莫西林
  2. 泮托拉唑+果膠鉍+克拉黴素+阿莫西林

以上兩種方案就是根除幽門螺桿菌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根除方案,但是現在由於地區差異性的不同,使得每個地區的抗生素耐藥性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搭配抗生素時切記要選擇本地區耐藥性小的抗生素,另外在以以上方案進行治療的時候,一定要在醫生和藥師指導下服用,不要自行長時間的服用抗生素,如果長時間濫用抗生素的話,有可能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加重,後期變的難以根除。

總之,對於幽門螺桿菌的根除和慢性胃炎的治療是既簡單又複雜的一件事,除了有效的藥物治療之外,患者本身的狀態和心理也是治療的關鍵,如果患者自身不能管住自己的嘴,成天大魚大肉,胡吃海喝,那麼再好的藥物也是無濟於事的。


我是專注科普健康知識的小克,期待您的點讚和評論,關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