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因陶瓷而生的老街,烈士27歲英勇就義,家鄉用陶瓷為他建墓

懶游的故事 發佈 2020-05-23T07:42:13+00:00

湖南長沙銅官,因陶而生,因商而盛。歷經近百年風雨,老街人依然沒有忘記郭亮,他們用陶瓷為他建墓,用他的名字為街道和學校命名。

湖南長沙銅官,因陶而生,因商而盛。據考古發現,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這裡就開始燒窯制陶。

銅官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老街至今保留著民國時期的建築群落,紅磚黛瓦的店鋪,民居鱗次櫛比,麻石板鋪就的老街,由南向北延伸開來。

20世紀初,中國社會內憂外患,大量洋貨瘋狂傾銷,擠占市場。當時,銅官有72條龍窯。雖然窯火終日不熄,窯工終年辛勞,卻因利潤微薄,難以養家餬口。「做坯猶如牛推磨,裝窯猶如進翁壇,燒窯猶如焙淡干」。那時,窯工們無比期盼社會發生變革,擺脫這種困苦的生活。

五四運動爆發後,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潮傳到了長沙。正如千年熊熊不變的窯火,風起雲湧的變革思潮在銅官涌動。老街上的一名年輕人郭亮,在《湘江評論》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時機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閘門動了,且開了。浩浩蕩蕩的新思潮,業已奔騰澎湃於湘江兩岸了」。這些振奮人心的話語,深深撼動了郭亮的內心,他立刻趕去長沙,尋找文章的作者毛澤東。

他到了第一師範學院,看見了兩個學生大冬天在洗冷水澡,這兩個人就是毛澤東和蔡和森。毛澤東解釋說,要健身,要強國。連續幾天的徹夜長談,讓這來自銅官的年輕人豁然開朗,共產主義思想猶如黑夜裡的一盞明燈,為他點亮了前行的道路,更堅定了他勇於變革的決心。

隨後,郭亮回到家鄉,組織窯工成立了陶業工會,辦起了工人夜校和子弟學校。窯工們在郭亮的帶領下上街遊行,開展起反對苛捐雜稅的鬥爭。毛主席還送來了一副對聯「誰說散沙不能成大器,須知泥土可以變黃金」。

這場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影響深遠,很多地方的工會紛紛聲援。在郭亮的影響下,老街先後走出了上千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郭亮烈士1901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16年,年僅15歲的郭亮在長沙街頭看見了被殺害的革命黨人頭顱,詠詩「湘水蕩蕩不盡流,多少血淚多少仇?雪恥需傾洞庭水,愛國豈能怕掛頭!」。1922年郭亮被派到湖南嶽陽從事鐵路工人運動,發動了震撼全國的粵漢鐵路工人大罷工。1927年5月郭亮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不久,任中共湖南省委代理書記。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1928年1月郭亮任中共湘鄂贛邊特委書記,到岳陽組織武裝起義。1928年3月27日被捕,1928年3月29日在長沙英勇就義,年僅27歲。

歷經近百年風雨,老街人依然沒有忘記郭亮,他們用陶瓷為他建墓,用他的名字為街道和學校命名。先輩們敢於衝破時代枷鎖,變中求進的豪情,也深深烙印在湖湘大地上,感染者老街上的每一個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