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文藝薰陶 孩子收穫滿滿

廣州日報 發佈 2020-01-02T21:49:11+00:00

肖小平說,「吹奏時,手指不能翹得太高,2厘米高就可以了,否則吹快節奏音樂時,手指就不能及時回來按孔。」

同學們在練習吹葫蘆絲。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道嵐 通訊員穗文明

讓更多山區學生接受優質文藝教育,共享文藝支教資源。2019年12月19日,由從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文聯聯合舉辦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青苗藝術學苑優秀課程錄製活動分別在鰲頭鎮高平小學、江埔街禾倉小學舉行。高平小學8位學生去年在全國性音樂比賽中獲金獎,讓助教老師備受鼓舞,承諾將會堅持葫蘆絲教學,讓更多孩子體驗民族文化精粹。

先秦葫蘆絲奏響民族新聲

2019年12月19日,一陣陣悠揚的葫蘆絲曲調從鰲頭鎮高平小學傳出,原來是青苗藝術學苑老師肖小平在給該校學生上葫蘆絲演奏課程,讓孩子得到藝術薰陶,提升他們的藝術素養。

「葫蘆絲有幾個音孔,你們知道嗎?」肖小平向學生們提問,「7個。」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沒錯,現在我給大家示範吹奏,演奏時一定要注意手形,大拇指要起到支撐作用。」 肖小平說,「吹奏時,手指不能翹得太高,2厘米高就可以了,否則吹快節奏音樂時,手指就不能及時回來按孔。」

在肖小平吹奏下,優美動聽的曲聲在課室內飄揚開來。演奏完畢後,他在現場教學中與學生進行互動,指導學生如何進行運氣和練習吐音,強調要把握吹葫蘆絲的節奏,更好地展現了藝術課堂的魅力。隨後,肖小平請參加過葫蘆絲比賽的同學進行示範演奏。兩名學生高難度吹響《荷塘月色》,「有模有樣,跟專業藝人相比也毫不遜色。」

李淑婷同學說:「肖老師會教我們一些吹奏葫蘆絲的技巧,比如顫音、撥音。以前學習這個技巧比較難,現在有了文藝支教,在老師的指點下,我們學得更快了。」李鈺淋同學則表示:「一開始只是好奇葫蘆絲這種樂器,在比賽獲獎之後,我就真的愛上它了,現在每天都有練習葫蘆絲。 」

據介紹,高平小學幾年前開設葫蘆絲課程,肖小平老師於2017年來校授課,主教葫蘆絲演奏。他表示,要讓更多鄉村孩子了解和學習葫蘆絲藝術,趁退休後尚有餘力,便選擇了高平小學作為教學示範基地。去年7月,高平小學8位學生代表學校前往北京參加全國性音樂比賽,一舉斬獲金獎。肖小平備受鼓舞,承諾將會堅持葫蘆絲教學,讓更多孩子受惠。

2800多偏遠山區學生享受文藝滋養

書法藝術亦為中華國粹,蘊含著豐厚民族文化和深刻民族精神。漢字所具有的獨特性和意向性以及由漢字所構成的書法藝術,具有深厚而廣泛的美學價值,同時它還具備了潛在的育人功能,被教育界視為培養學生人文素養、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徑。

上月19日,在禾倉小學的硬筆書法課堂上,陳燕雲老師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講解示範。她注重教授方法,引導學生體悟書法作品的精神氣息,應用生動活潑的肢體語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調整自己的坐姿、站姿及寫字的姿勢。課堂上學練結合,學子興致盎然。

從化區文明辦介紹,近年來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深入推進,從化區聚焦鄉村文化振興,廣泛開展鄉村文藝支教等群眾性文化活動,讓群眾在文明實踐中獲取文化滋養。為把文藝種子撒向偏遠的山區中小學,讓孩子更有獲得感,從化區於2013年開始選派文藝支教老師到全區各中小學開設文藝培訓班,至今受益學生達到2800多人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