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技術網」南昌大學王小磊/潘秉興改造納米顆粒實現小膠質細胞炎性轉變

2021-12-29T02:21:19+00:00

2021年12月12日南昌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王小磊教授、生命科學學院潘秉興教授聯合研究團隊對UZPM系統進行改造,升級成為CAR-M-UZPM,能夠實現有效抑制M1型小膠質細胞炎症活性,發揮抗抑鬱作用。

中科院營養所陳雁團隊發現飢餓誘導酮體生成的新機制

2021-10-18T23:56:22+00:00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陳雁研究組在Molecular Metabolism 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PAQR9 regulates hepatic ketogenesis and fatty acid oxidation during fasting by modulating protein stability of PPARα 的研究論文。

Science揭示人體免疫新細節:殺傷性T細胞的蛋白質「炸彈」

2020-05-11T06:49:28+00:00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免疫學家Christopher Mody說:「這篇論文值得稱讚,因為它提出了一種新的範式,說明穿孔素和顆粒酶是如何在靶細胞膜上聚合的。

北大團隊:新型冠狀病毒中間宿主或為水貂

2020-01-26T13:33:31+00:00

參考文獻:Hostand infectivity prediction of Wuhan 2019 novel coronavirus using deep learning algorithmDOI:10.1101/2020.01.21.914044

「配對」的性染色體,或是長壽的秘訣?

2020-03-04T16:51:51+00:00

具有相同性染色體的雌性動物,如哺乳動物、爬行動物、昆蟲和魚類,平均比雄性多活20.9%,而具有相同性染色體的雄性動物,如鳥類和蝴蝶的壽命比雌性平均長7.1%。

科學家研製出近紅外激發的納米探針

2020-04-21T10:28:00+00:00

4月18日,《科學進展》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高靈敏和特異的納米探針用於近紅外鉀離子成像》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杜久林研究組、熊志奇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施劍林、步文博研究組的一項合作研

十位名師講解微生物組學技術及大數據分析——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精品公開課

2020-04-27T20:40:39+00:00

海量數據的產生,使得微生物組學成了一門真正的大數據科學,數據分析已成為微生物組學研究面對的最大挑戰。

BMJ:食用發酵豆製品可以降低死亡風險

2020-01-31T08:01:59+00:00

截止到1月30日11:53,中國已確診7738例,死亡170例,治癒126例。北京時間1月30日,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日本國立癌症中心的研究團隊發現,食用更多的發酵豆製品,如味噌和納豆,可以降低死亡風險。

被傳「3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離棄祖國」,顏寧:扯淡

2020-05-26T06:01:26+00:00

近日,網上流傳著多則講述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早年經歷的故事,稱其身為「清華才女」,卻在連續3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最終離棄祖國,花落美國科學院」。

巴西迎來最黑暗時期,馬瑙斯市市長喊話總統:閉嘴!待在家裡吧...

2020-05-26T05:54:04+00:00

據CNN報導,當地時間周日,巴西衛生部報告了15813例新確診病例,周一又報告了11687例新增病例,使其總病例數至少達到374898例。

發現第一個冠狀病毒的科學家——June Almeida

2020-04-20T16:29:08+00:00

電子顯微鏡下冠狀病毒成像後來關於樣本B814的新發現於1965年在雜誌BritishMedical Journal上發表,兩年後,她製作的第一張冠狀病毒照片發表在雜誌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上。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法國疫情由本地流傳病毒毒株引發

2020-05-03T16:32:12+00:00

據人民日報5月2日報導,法國巴斯德研究所4月28日發布新聞公告稱,該所的一項「法國輸入性與早期傳播病毒的溯源分析」研究顯示,法國的新冠肺炎疫情由一種在本地流傳的來源未知的病毒毒株所引發。

法老科學家在寮國發現迄今為止和新冠病毒最接近的冠狀病毒,同樣具有感染人類細胞的潛力

2021-09-20T05:09:52+00:00

北京時間9月18日,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Research Square》上的一篇最新研究中,來自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和寮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寮國北部石灰岩喀斯特的洞穴中發現的蝙蝠攜帶與SARS-CoV-2有共同特徵的冠狀病毒。

Science新聞頭條:「荒謬!」77位美國諾獎得主抨擊NIH,要求取消對中國蝙蝠冠狀病毒研究終止撥款的決定

2020-05-22T07:54:51+00:00

北京時間5月22日,《Science》頭條新聞報導,77位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要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Francis Collins與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Alex Azar應「緊急採取行動」,審查NIH那項有爭議的決定,即終止對在中國研究蝙蝠冠狀病毒的經費支持。

上海研究團隊《自然》發文:新冠進化穩定,兩個分支臨床區別不大

2020-05-22T07:55:15+00:00

上述研究來自當地時間5月20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以「加快評審文章 」形式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題為「Viral and host factors related to the clinic outcome of COVID-19」。

《自然》:暨南大學團隊在人類巨噬細胞發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0-05-22T20:07:22+00:00

5月20日,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蘭雨研究員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在人類巨噬細胞發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題為「Deciphering Human Macrophage Development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的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美CDC更新指南:新冠病毒「不易」通過物體表面傳播,「人傳人」仍是主要途徑

2020-05-22T20:07:16+00:00

CDC最近更新的指南說:「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疾病,我們仍在研究它是如何傳播的,它可能會以其他方式傳播,但這些方式並不被認為是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

疫情之下的紐約:死者難安息

2020-05-06T07:46:44+00:00

他說:「我們儘量讓葬禮儘可能接近傳統葬禮。我們有一名死者死於新冠肺炎,我們所有人都得穿著防護服,家屬都在遠離棺材的地方。有人祈禱了幾聲,就回到了車裡。然後我知道還有更多的人在車裡,他們不會出來。」

Cool!哈佛科學家發明了超「cool」的減肥法

2020-01-18T20:19:13+00:00

參考文獻:SubcutaneousFat Reduction with Injected Ice Slurrydoi: 10.1097/PRS.0000000000006658

遺傳發育所發現幹細胞譜系自我維持新機制

2020-04-14T09:18:20+00:00

該成果於4月2日正式發表於CurrentBiology雜誌,文章標題為A self-activation loop maintains meristematic cell fate for branching。

新冠病毒mRNA疫苗何時能上市?企業:仍在動物試驗階段

2020-01-29T18:58:59+00:00

新型冠狀病毒武漢株02,NPRC2020.000021月28日,澎湃新聞記者從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獲悉,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轉化醫學平台與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託「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幹細胞戰略庫與幹細胞技術臨床轉化平台」課題子任務——mRNA合成平台成果,快速推動新

WHO:過早解除限制措施可能導致疫情捲土重來,非洲疫情嚴峻

2020-04-11T02:13:55+00:00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昨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說:「這周,我們看到在西班牙、義大利、德國和法國等疫情最嚴重的歐洲國家,新增確診病例似乎正在減緩。但是,過早解除居家隔離等限制措施可能會導致疫情捲土重來。」

Science報導:新冠狀病毒登陸美國,疫情令人堪憂

2020-01-23T10:17:43+00:00

根據目前的流行病學認知,新型冠狀病毒對兒童等年紀小的人不易感。來自愛丁堡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AndrewRambaut在網上發表的一篇分析文章中說,這種適應性會在病毒的基因組中表現出來,但到目前為止,該冠狀病毒的14個基因組幾乎沒有變異。

合肥研究院揭示納米材料環境轉化過程對生態毒性的影響及其機制

2020-04-03T17:18:56+00:00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黃青課題組以水生生態系統初級生產者藻類為受試對象,應用光譜技術對納米氧化鋅在含磷水體中的轉化過程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闡明了環境物質轉化過程對小球藻毒性效應的影響及其機制。

浙江麗水百山祖國家公園發現全球大型真菌新物種

2021-10-12T22:09:24+00:00

近日,專家團隊在浙江省麗水市百山祖國家公園發現全球大型真菌新物種——近藍紫絲膜菌。

死亡率領跑全歐的瑞典,「群體免疫」實現了嗎?

2020-05-26T05:54:15+00:00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上周四,瑞典透露,儘管採取了更為寬鬆的措施來控制新冠病毒,但到4月下旬,斯德哥爾摩只有7.3%的人產生了抗體。

「為母則剛」不只是成語,清華大學祁海課題組發現兩性抗體免疫機制新差異

2019-12-28T08:47:22+00:00

一句流傳甚廣的「為母則剛」不再只是成語,而是有了科學依據。

根際微生物對大豆—根瘤菌互作至關重要

2020-05-11T06:49:15+00:00

圖片來源:《國際微生物生態學會雜誌》近日,《國際微生物生態學會雜誌》在線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李霞團隊最新成果。

「下一次大流行可能會來自反向動物源疾病,也就是人類把病毒傳至動物...」

2021-10-06T18:28:12+00:00

據新加坡多家媒體6日報導,在當天舉行的東協數碼公共衛生特別部長級會議上,傳染病專家指出,下一次疫情大流行可能會來自反向動物源疾病,也就是人類把病毒傳至動物,病毒再變種並傳回給人類,使情況更加複雜。國際間應從當前疫情吸取教訓,加強合作以應對挑戰。

中國科學家發現間歇性禁食減少糖尿病認知損傷新機制

2020-03-01T14:56:51+00:00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學院劉學波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多個專家團隊對此作了回答:他們在《自然-通訊》期刊上在線發表的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間歇性禁食模式在改善2型糖尿病及相關腦認知損傷作用中的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