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之聲:天上的三個「太陽」,並不都是太陽

2023-02-09T09:50:17.251141+00:00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里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

研究揭示巨噬細胞調控糖代謝和清除細菌的機制

2021-10-18T23:29:21+00:00

巨噬細胞通過模式識別受體等機制,識別細菌的各種組分,能啟動炎症反應、吞噬細菌或者導致感染巨噬細胞發生焦亡等,在宿主防禦細菌感染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感染細菌或被LPS激活後,巨噬細胞發生顯著的葡萄糖代謝變化,包括有氧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徑、三羧酸循環。

科研人員提出二維介孔材料保護鈉金屬電池負極新策略

2021-10-18T23:29:44+00:00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催化新過程放大與開發研究組研究員葉茂團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余彥團隊合作,提出了一種有序介孔聚多巴胺-石墨烯納米片保護金屬鈉策略,獲得了高穩定、無枝晶的鈉金屬負極,構築出高性

吃水果,突然露出「鬼臉」是種什麼體驗?丨花顏鳥語

2021-10-18T18:52:03+00:00

編者按:在地球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生命世界譜寫了一曲曲悲壯讚歌,塑造了地球環境,孕育了人類文明史詩,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

研究發現飢餓誘導酮體生成的新型調控機制

2021-10-20T15:44:42+00:00

近日,Molecular Metabolism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陳雁研究組題為PAQR9 regulates hepatic ketogenesis and fatty acid oxidation during fasting by modulating protein stability of PPARα的研究論文。

說一說「飛-發匹配」

2021-10-19T20:12:58+00:00

為了實現飛機在特定高度特定速度下的飛行,就需要配備一定推力的發動機為其提供飛行動力。俗話說,「好馬配好鞍」,一般來說航空發動機都是與裝備的飛機匹配設計的,即便飛機設計選用已有的發動機,發動機也需要按照飛機的需求進行某些修改以達到飛發相互匹配。

想建立月球基地?你需要這把生命的保護傘丨Calling太空

2021-10-20T17:35:49+00:00

編者按:"浩瀚的空天還有許多未知的奧秘有待探索",為此,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聯合開設「Calling太空」科普專欄,為大家講述有趣的故事,介紹一些與空間科學和航天相關的知識。

微流控高通量篩選塑料解聚酶研究獲進展

2021-10-20T17:35:55+00:00

塑料污染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要環境問題之一,塑料污染不僅會破壞生物多樣性、加劇氣候變化,更危及人類和地球的健康。微生物降解塑料是理想、環保的方法,也是近年來的研究重點。

科研人員實現千赫茲級譜線解析度的單自旋順磁共振

2020-06-14T01:09:13+00:00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杜江峰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提出並實驗實現了一種基於金剛石氮-空位色心量子傳感器的高分辨順磁共振探測方法,獲得了千赫茲譜線解析度的單自旋順磁共振譜。

電商衍生詞——刷單丨專欄

2020-06-14T01:08:46+00:00

小白:刷單是指由買家提供購買費用,幫指定的網店賣家購買商品從而提高銷量和信用度,並填寫虛假好評的行為。

納米樣品的磁各向異性測量和分析研究獲進展

2020-06-14T01:08:39+00:00

相關研究結果以Inferring the magnetic anisotropy of a nano-sample through dynamic cantilever magnetometry measurements 為題發表在《應用物理快報》上。

ALMA,組大團,望深空

2020-03-10T00:38:15+00:00

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與大家一起,揭開這位幕後英雄的神秘面紗,一睹其廬山真面目…那裡海拔5000米,空氣乾燥,人煙稀少,是全世界公認的天文觀測絕佳之地,擁有內陸最優的毫米波/亞毫米波地面觀測條件。

比較基因組學揭示海洋最深魚類嗅覺的適應性進化

2020-01-03T02:28:07+00:00

海斗深淵是地球上最不為人知的生態系統,具有高壓、溫差巨大、終年無光、食物匱乏等特殊極端條件,是常規生命形式的禁區。

研究發現森林演替過程中植物生理生態性狀隨環境梯度變化

2020-06-11T23:20:08+00:00

研究還發現葉片生理性狀在森林演替過程中與土壤pH值具有較強關聯。同時,該研究也有助於加深對森林演替過程中植物生存和更新策略的理解。

「蜘蛛抱蛋」,抱的是個啥「蛋」?

2020-06-11T23:18:19+00:00

西疇蜘蛛抱蛋A: 植株,B&C: 葉柄及花,D: 花側面觀,E: 柱頭,F: 果,G: 花正面觀,H:花縱切面,I:果縱切面。輻射蜘蛛抱蛋Aspidistra radiata G.W. Hu & Q.F. Wang。

上層海洋鹽度年代際變異及環流影響研究取得進展

2020-06-11T23:18:25+00:00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春在團隊在上層海洋鹽度年代際變異及環流影響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嚴幼芳為第一作者、王春在為通信作者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學雜誌—海洋》(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上。

研究揭示淺水型淡水湖泊枝角類群落組成及其對湖泊生態環境演變的響應特徵

2020-01-22T07:38:33+00:00

東太湖作為太湖的一部分,其生態環境與太湖西部、北部以及中心湖區以藻型生態型為主要環境特徵不同,東太湖表現為較明顯的草型生態型環境特徵。

社會情緒「拐點」需要一個過程 | 心理專家解讀戰「疫」

2020-02-07T02:23:35+00:00

2020年新春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正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這場疫情何時能「『疫』去不復返」?社會情緒「拐點」如何到來?大眾常見的心理應激問題有哪些?

科學家發展X射線顯微成像遺傳編碼探針

2020-05-07T13:32:48+00:00

近日,上海光源科學中心研究員諸穎、胡鈞、王麗華和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樊春海的聯合團隊發展了一種X射線遺傳編碼探針,成功在同步輻射X射線顯微鏡上實現了對細胞內特定蛋白質的內源標記和原位納米分辨成像。

揭秘骨骼生長的「幕後推手」

2021-10-18T07:30:05+00:00

在人體肢骨的發育過程中,會經歷幾個不同的階段:在幼兒及青春期,四肢骨骼處於活躍的縱向生長期;而到成年時期(女性20歲左右,男性23歲左右),肢骨的縱向生長基本停滯,身高也不再有變化。

科學家製備直接Z型光催化材料實現對毒死蜱的高靈敏高選擇性檢測

2020-02-07T04:48:36+00:00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黃行九課題組首次設計製備了一種具有中空結構的直接Z型光催化異質結ZnS/Co9S8,構築出ZnS/Co9S8光電傳感器,可實現對有機污染物毒死蜱的高靈敏高選擇性檢測。

最簡單?不簡單!——最簡單化學反應中的量子現象

2020-05-15T12:52:06+00:00

在不少人看來,量子相關的研究和理論都比較「反常」,其實在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中,也經常發現「反常」的現象,因為化學反應的過程,也受量子力學原理支配。

無線充電晶片設計研究取得進展

2020-04-26T02:52:22+00:00

該研究成果近日以A6.78-MHz Single-Stage Wireless Charger With Constant-Current Constant-Voltage Charging Technique 為題發表於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期刊IEEE Journal of Sol

中秋時節,佳果為伴丨箋草釋木

2021-09-19T21:29:22+00:00

編者按:植物發芽有時,開花有時,結實也有時,從一株植物到一個種群,再到一片群落和一個生態系統,從植物進化到植被演替,從一個樣點到一片區域,植物是演變過程中生命更迭的記錄者,更是歲月變遷中生命力量的守護者。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可通過腸道菌群影響鼠類生長及其種群變化

2020-04-27T07:20:08+00:00

4月20日,國際微生物生態學會主辦的期刊ISMEJournal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科院生物互作卓越創新中心、揚州大學、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的研究論文「Host-microbiota interaction helps to expla

中國「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紅背蜘蛛」脈衝雙星系統

2020-04-28T05:53:31+00:00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獲悉,該台科研人員利用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觀測數據,在球狀星團M92中最新發現一個典型的「紅背蜘蛛」脈衝雙星系統M92A,其距離地球約2.6萬光年,也是在M92中首次探測到的脈衝星。

我國火星探測七十米天線整體吊裝成功

2020-04-28T05:53:33+00:00

欲探火星須先解遠距離信號傳輸難題根據計劃,2020年我國將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繞、落、巡」三大任務,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進行巡視勘查,這也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

科學家揭示高能粒子在外日球層的傳播特徵

2020-01-07T05:36:02+00:00

行星際輻射是行星物理的重要研究內容。行星際輻射主要由太陽高能粒子和銀河宇宙射線組成,其對深空探測活動產生重要影響,成為行星科學及其工程技術方面的重要研究課題。

研究揭示化療藥物誘導腫瘤細胞焦亡調控機制

2020-05-15T12:52:19+00:00

同時,該研究還發現了藥物誘導的細胞凋亡和細胞焦亡轉換的新機制。相關論文「Chemotherapy-induced Pyroptosis Is Mediated by BAK/BAX-caspase-3-GSDME Pathway and Inhibited by 2-bromop

科學家研製出近紅外激發的納米探針

2020-04-18T12:04:33+00:00

4月18日,《科學進展》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高靈敏和特異的納米探針用於近紅外鉀離子成像》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杜久林研究組、熊志奇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施劍林、步文博研究組的一項合作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