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放療「引爆」免疫反應!科學家發現,放療能激活肺內分泌細胞,產生限制免疫抑制細胞的有益蛋白質丨科學大發現

2021-10-17T04:27:59+00:00

參考資料:1.Ban Y, Markowitz G J, Zou Y, et al. Radiation-activated secretory proteins of Scgb1a1+ club cells increase the efficacy of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n lung cancer. Nature Cancer, 2021, 2: 919-931.

《自然》子刊:熬夜毀膠原蛋白!科學家發現,破壞晝夜節律導致膠原蛋白的合成受阻,彈性變差,強度降低丨科學大發現

2020-01-08T03:23:27+00:00

不過要是以為膠原蛋白只是跟「臉」有關,那可就大錯特錯了。要知道,人體里按重量算,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是各種膠原蛋白[2]。除了讓皮膚光滑緊緻外,肌腱、骨骼等結構也有膠原蛋白的大量參與,整合素等等生物大分子要附著在膠原蛋白纖維上發揮作用。可以說,人體的生長發育,處處都離不開膠原蛋白。膠

傳染病的流行和基因究竟有沒有關係?群體易感性研究或許能告訴你答案

2020-05-03T04:05:54+00:00

根據該項目的官方網站介紹,截至4月8日,已經有全球300餘家研究機構宣布參與到該聯盟當中,其中不乏UKBiobank, Rotterdam Study這類頂級流行病學的經典研究項目,也有Genomics Medicine Ireland、 Qatar Genome Program

最新發現:卡介苗或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美日兩獨立團隊分析大數據發現,卡介苗接種國家新冠確診和死亡病例數增長較慢

2020-04-13T21:13:53+00:00

參考資料:[1]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30.20048165v1[2]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05.20054163v1[3] Ar

BMJ子刊:地中海飲食可以幫老年人保養腸菌!科學家發現地中海飲食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改善老年人的虛弱、炎症和認知功能丨臨床大發現

2020-03-31T04:20:50+00:00

參考資料:[1]Ghosh TS, Rampelli S, Jeffery IB, et al. Mediterranean diet intervention alters the gut microbiome in older people reducing frailty

《自然》:憋死超級細菌!科學家發現與青黴素作用相反的全新抗生素,能阻止細菌分裂時的細胞壁分解,將細菌活活憋死丨科學大發現

2020-03-04T03:05:09+00:00

而最近,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ElizabethJ. Culp和Gerard D. Wright等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與青黴素作用機制完全相反的兩種抗生素——complestatin和corbomycin。

到了這一步還不及時干預,90%的患者都會骨轉移!治療攝護腺癌,千萬別錯過黃金時期丨奇點深度

2019-12-16T07:36:23+00:00

2012年4月,有「股神」之稱的沃倫·巴菲特發表了一封致公司股東的信,信中說明,自己被診斷為I期攝護腺癌,但醫生告知他,他的病情遠不危及生命,腫瘤還沒有發生轉移,他將在工作的同時接受為期兩個月的放療。到現在為止,7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巴菲特依然活躍在大家的視線中。

《細胞》子刊:癌王又一秘笈被破解!研究發現,腫瘤新抗原反倒會促進胰腺癌進展,增強樹突狀細胞功能可破解

2020-04-26T08:56:47+00:00

參考文獻:1.Hegde S, Krisnawan V E, Herzog B H, et al. Dendritic cell paucity leads to dysfunctional immune surveillance in pancreatic cancer[J].

首個!中國科學家率先發布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臨床前實驗數據,可在恆河猴中安全有效誘導中和抗體,預防新冠感染

2020-04-22T20:28:23+00:00

參考文獻:1.GAO Q, BAO L, MAO H, et al. 2020. Rapid development of an inactivated vaccine for SARS-CoV-2. bioRxiv [J]: 2020.2004.2017.046375.2. L

長跑激活抑癌基因!科學家發現運動能激活肝細胞的p53等抑癌基因,就算不降體重,也能大幅降低小鼠肝癌發病風險丨科學大發現

2020-05-03T03:25:25+00:00

參考資料:1.ArfiantiA, Pok S, Barn V, et al. Exercise retards hepatocarcinogenesis in obese mice independently of weight control[J]. Journal of H

《細胞》子刊:二甲雙胍抗衰老新機制!科學家發現,二甲雙胍能改善CD4+T細胞自噬和線粒體功能,緩解「炎性衰老」丨科學大發現

2020-05-17T09:05:57+00:00

誰都想活到老,而且是健健康康,無病無災地老去,但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太佛系可不行。最近美國肯塔基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又找到了二甲雙胍抗衰老的新機制:二甲雙胍,能夠限制在炎性衰老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類CD4+T細胞——Th17細胞亞群。

《科學》子刊:突破!皰疹病毒竟能獨立誘導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徵,科學家在首個阿爾茨海默病3D大腦模型中的驚人發現丨科學大發現

2020-05-29T09:13:51+00:00

近期,《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科學家們發現,在人類誘導神經幹細胞構成的3D大腦模型中,1型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竟然能夠在完全沒有其他因素參與的情況下,誘導澱粉樣蛋白沉澱形成、神經膠質增生、神經炎症和神經功能下降——也就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標誌性病理變化!

《循環》:ω-3補充劑竟與房顫有關!科學家分析了8萬人的臨床研究,發現使用ω-3補充劑與房顫風險升高25%有關,攝入越多風險越高

2021-10-19T11:04:17+00:00

該研究對7項臨床試驗進行了匯總分析,共涉及8萬餘名參與者,結果提示:使用海洋生物ω-3脂肪酸營養補充劑和房顫發生風險增高25%顯著相關,這一效應在補充劑日攝入量>1g的參與者中更加明顯,且存在劑量-風險線性關聯。

《自然》子刊:胰腺癌治療新進展!CXCR4拮抗劑+PD-1抑制劑+化療的三聯療法,初步試驗中疾病控制率達77% | 臨床大發現

2020-05-28T20:34:31+00:00

這種三聯療法,在試驗中作為二線治療使用,疾病控制率達到77%,其中35%的患者實現了客觀緩解,緩解持續時間達到7.8個月,這些數據都是胰腺癌治療多年來難得的進步。

《科學》:T細胞異常或會加速衰老!科學家發現,線粒體功能異常的T細胞會導致早衰,恢復代謝或有助於抗衰老丨科學大發現

2020-05-28T07:53:05+00:00

近期,《科學》雜誌發表了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們發現,線粒體功能障礙的T細胞竟然會成為衰老的加速器,在小鼠中引發代謝、認知、心血管等多方面的衰老特徵,壽命降低一半!

罕見病的元兇,卻也是神奇降脂靶點!華麗轉身後誕生的PCSK9抑制劑阿利西尤單抗登陸中國,成為冠心病患者治療新選擇 | 奇點深度

2020-01-14T06:50:41+00:00

20多年前,法國科學家Catherine Boileau開啟了一個課題:尋找「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的致病基因。

NEJM重磅:創造歷史!免疫治療首次取得晚期肝癌一線治療成功,患者1年生存率達67.2% | 臨床大發現

2020-05-14T13:12:00+00:00

根據世衛組織2018年發布的全球癌症統計報告,中國每年新發的肝癌達到39.3萬例,死亡病例則有36.9萬例,這兩個數字不僅讓肝癌在中國位居惡性腫瘤發病率第四、死亡數第二,更是占到了全球肝癌的50%以上。

《細胞》子刊:被小肥肉感動了!科學家發現,為了修復皮膚的損傷,脂肪細胞竟然主動「減肥」,瘦身之後變身成纖維細胞填補傷口

2020-04-21T05:40:08+00:00

那句流行的話咋說,ai了ai了圖源| pixabay組織的損傷修復是個很複雜的過程,需要多種細胞協調合作,脂肪細胞的重要戲份是近些年才被發現的。脂肪細胞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儲存能量,也會把它分解成脂肪酸來支持周圍細胞和組織的新陳代謝。有研究顯示,脂肪細胞來源的脂質具有刺激免疫的作用[

EHJ:吸菸毒害心血管!超36萬人數據表明,吸菸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戒菸可大幅降低其風險,最高可超過50%丨臨床大發現

2020-05-06T04:10:36+00:00

參考資料:[1]https://www.cdc.gov/tobacco/data_statistics/fact_sheets/health_effects/effects_cig_smoking/index.htm[2]Susanna C Larsson, Amy M Maso

《科學》子刊:抗抑鬱藥或能助力免疫治療!科學家發現,5-羥色胺會上調癌細胞PD-L1表達,抗抑鬱藥+PD-1抑制劑可協同增效

2021-10-17T07:27:35+00:00

參考資料:1.Schneider Marcel A, Heeb L, Beffinger Michal M, et al. Attenuation of peripheral serotonin inhibits tumor growth and enhances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therapy in murine tumor models.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1, 13: eabc8188.

《自然》:重大突破!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中樞神經能直接調控適應性免疫的通路,軀體行為可以增強免疫應答丨科學大發現

2020-05-01T10:54:34+00:00

參考資料:[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35-7[2]Saalmüller, A. & Mettenleiter, T. C. Rapid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ce

《自然》:健康子宮內膜也有癌症驅動突變!科學家發現,正常子宮內膜中也存在大量致癌突變,很多突變在10歲前產生丨科學大發現

2020-04-28T20:03:58+00:00

參考資料:[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14-z[2] Martincorena I, Raine K, Gerstung M, et al. Universal Patterns of Selection in

《自然》子刊:神奇馬桶自動檢測每一坨便便!斯坦福學者開發可安裝馬桶系統,可通過排泄物分析進行個性化健康監測丨科學大發現

2020-04-29T06:49:23+00:00

參考文獻:[1]Park S, Won D D, Lee B J, et al. A mountable toilet system for personalized health monitoring via the analysis of excreta[J]. Nature

《自然》子刊:新冠肺炎傳染性高峰或在症狀出現前一天!港大與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團隊發現,44%的傳染髮生在症狀出現之前丨臨床大發現

2020-04-17T14:58:23+00:00

參考資料:1.HeX, Lau E H Y, Wu P, et al. Temporal dynamics in viral shedding and transmissibility of COVID-19 [J]. Nature Medicine, 2020.2.Sanche

孕期糖尿病或影響兒孫輩記性!科學家首次發現,宮內高血糖暴露可能影響小鼠兩代雄性後代的記憶能力丨科學大發現

2021-10-16T14:04:16+00:00

而近日,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浙江大學的合作團隊在《自然》出版旗下期刊《轉化精神病學》上發表了最新研究結果,更是發現宮內高血糖暴露可能影響兩代雄性後代的記憶能力。

《自然》:節食的時候腸菌竟會幫忙!科學家發現,節食和抗生素會對腸道微生物造成擾動,增加營養流失丨臨床大發現

2020-04-20T09:01:57+00:00

參考資料:[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801-z[2] Heymsfield S B, Smith J, Kasriel S, et al. Energy malabsorption: measurement an

PNAS:他汀讓癌細胞不能大口吃肉!科學家發現,他汀可以抑制癌細胞的大胞飲,讓癌細胞不能攝取蛋白質,最終被活活餓死丨科學大發現

2020-04-19T06:17:17+00:00

參考文獻:1.Jiao Z, Cai H, Long Y, et al. Statin-induced GGPP depletion blocks macropinocytosis and starves cells with oncogenic defects[J]. Proc

JACC:常吃辣椒心腦血管好!科學家發現,每周吃辣椒四次以上,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下降33%,腦血管病死亡風險下降61%有關

2019-12-29T01:29:28+00:00

吃不到一起的人,難進一個門啊。對於這句經典老劇《暗算》里的台詞,已經不止一次獨占鴛鴦鍋不辣那邊的奇點糕,實在太有感觸了。沒辦法,吃辣的能力也是老天給的。像奇點糕連吃包蝦條,都能辣出一把鼻涕一把淚,就註定和水煮魚麻婆豆腐重慶火鍋無緣吧?

《細胞》子刊:每個人都有一條五彩斑斕的舌頭!科學家發現舌苔具有複雜的微生物結構,不同細菌竟然還會搞聯盟丨科學大發現

2020-04-14T01:33:25+00:00

參考文獻:1.WILBERT S A, MARK WELCH J L, BORISY G G 2020. Spatial Ecology of the Human Tongue Dorsum Microbiome. Cell Reports [J], 30: 4003-4015.

早飯前鍛鍊更健康!科學家發現早飯前鍛鍊能消耗2倍脂肪,長期堅持可更好地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和心臟病風險 | 臨床大發現

2020-01-04T04:25:05+00:00

就奇點糕我個人的習慣,每天早上起來把飯熱上,然後就會趁這個時間做點小運動,比如練練伏地挺身啥的。(別問為啥是伏地挺身,問就是我練胸肌當然了,我這麼幹主要是為了節約時間,省得等飯的時候沒事做,也免了專門空出一塊時間來鍛鍊,倒不是說特意早起空腹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