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概述第十六部分 西晉(2)北方各族的內遷與發展壯大 早在東漢時期,北方的匈奴、鮮卑、羌、氐等族就逐漸遷居到北方各地。
文|格瓦拉同志魏武帝曹操之所以能夠削平諸侯、一統中原,除了把「足食足兵」的原則發揮到極致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他把漢獻帝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裡,由此獲得以朝廷名義征伐招討、號令天下的資本。
由於名著小說《三國演義》的廣為流傳,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偏於江東的孫吳政權,完全是歷史進程中的「配角」。在小說中,有關孫吳政權,不但筆墨少,亮點就更少。
夏商時期,刑罰嚴酷,紂王聽任妲己危言,將比干之心掏出。而其所作制度,皆使得民不聊生,除商紂王外,史上昏庸無道者多不勝數,然人終究是進化的動物,從原始社會的血腥殺戮,到後來崇尚文明,立定規則。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演變之中,然「刑為盛世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
楚國有多大經過一冬緊張運籌,冰消雪化,秦國的水軍終於編成了。廣袤華夏,除了西南巴蜀被秦國占領,整個江南、東南、嶺南的蒼茫萬里,都是楚國疆域。雖說楚國對嶺南的實際控制很鬆散,但是各個嶺南部族都以楚國為宗主,卻是任誰都承認的事實。
社會與人的發展是向前的,每個新時代的到來總會淘汰一些舊的、不符合社會健康發展的存在,諸如我國舊社會時期的女子纏足、束胸傳統。在近代化逐漸發展的民國社會,一場轟轟烈烈的天乳運動展開了。
日本侵華戰爭時期,風靡大上海的歌曲《夜來香》婦孺皆知,主唱這首歌的李香蘭本名山口淑子,祖籍日本佐賀縣。1920年生於中國奉天(今瀋陽)的北煙臺。1933年以「李香蘭」的藝名在廣播電台,演唱「滿洲」新歌曲。1938年加入滿洲映畫協會,先後拍攝《蜜月快車》、《富貴春夢》等影片。
文/王凱迪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宋朝的戰爭水平常常被今人視作戰五渣。宋朝在北方戰線上屢遭敗績也最終導致了其北方領土的全面淪陷。不過,就是這樣的宋朝,卻也曾經在今天青海一帶的吐蕃地區大展宏圖,取得了巨大的疆土突進。01 關鍵的吐蕃之地北宋時期,西北吐蕃居地位於國防的前沿地帶。
在中國古代,官員貪污腐敗是一直存在的現象。歷朝歷代不管是在防範官員貪污還是在懲戒貪污官員方面都制定了很多措施,甚至有些措施嚴酷至極。
後商喬治·斯坦納(George steiner):世界主義的嚴肅人文學者1929.4.23 - 2020.2.3喬治·斯坦納,猶太人,於1929年出生於法國巴黎,父親為銀行律師。
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周世宗柴榮北征回京後就因病死去。死前,他任命心腹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以防範他人窺視自己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的帝位。
關於被某位公眾人物說成是「三無王朝」——無明君、無名士、無名將的明朝,歷來就在民間引起了諸多爭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弔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樹上,這個不盡人意的結局,更是讓無數人感慨萬千、唏噓不已。
說起袁世凱,我們最常用的一個形容他的詞語是「竊國大盜」,袁世凱這位清朝末年的風雲人物,成功把自己活成了全國人民反對的樣子。在清朝末年,西方列強在談及晚清政府的改革時,指出只有袁世凱能救當時的中國。辛亥革命前,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曾經找過袁世凱,要他做中國的「華盛頓」。
說起劉邦建立漢朝,很多人都不得不佩服劉邦的能力,實際上劉邦平定天下,與自身的文治武功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他能夠登上皇帝寶座,靠得是會籠絡人,會用人,誠如《資治通鑑》記載劉邦在洛陽與群臣對話,分析為什麼自己能夠打敗項羽、登上皇位的原因:「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
劉邦帶兵剛到蜀地去當漢王,為了不引起西楚霸王項羽的猜嫉,夜裡偷偷下了命令放火燒了棧道,表明態度,再也不會回來了。
戰國時期,魏國率先重用法家李悝實行變法改革,使得魏國走上富強之路。而魏國強大後,立馬走上擴張之路,首選目標是西邊的秦國。秦國被迫割讓河西給魏國,自此,魏國將秦國壓制在洛水以西長達八十年。
亞歷山大三世,出生於公元前356年,馬其頓帝國國王。他是世界上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更是歐洲歷史上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亞歷山大這一生創造的成就,是輝煌的、是矚目的。他先後統一了希臘,帶兵掃蕩中東地區,占領了埃及,將波斯帝國踩在腳下。
01 情人無數卻終身未嫁1883年盛夏,可可·香奈兒出生在法國中部小城索米爾。香奈兒的童年是黑色的,12歲時母親去世,父親把她丟到一家修道院後,從此人間蒸發。也許是母親的不幸婚姻,給她留下了陰影,香奈兒一生雖然情人不斷,卻終身未嫁。
12月2日,俄羅斯聯邦對外情報局局長謝爾蓋·納里什金在接受《歷史學家》雜誌採訪時表示,發明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化學家德米特里·門捷列夫是19世紀俄國最優秀的情報人員之一。
十六世紀,隨著大航海時代的興起,世界歷史進入了新篇章,不主動擁抱世界變化、安於現狀的國家與民族,往往都將在未來為之還債。1513年,明正德九年,葡萄牙人(明朝稱之佛郎機人)乘船來到中國珠江口沿岸,開始和明朝交往,中西方交流進入新階段。面對西人浮海而來氣勢洶洶,明朝人有何應對?
(電影《投名狀》)(電影《投名狀》)曾國藩上奏咸豐請調羅澤南,希望能讓羅澤南回援江西。其實就算他不上奏,鑒於江西局勢的岌岌可危,朝廷上下也已議論紛紛,很多朝臣都主張儘快將羅澤南部回調,但咸豐俯瞰全局,認為武昌攻守正進入關鍵階段,這個時候不能抽走主力。
歡迎大家繼續閱讀本號的北洋系列文章。接上回,袁世凱總攬大權、掌控軍事,勢必跟清朝皇室產生巨大矛盾。袁世凱為了緩和矛盾,也曾經故作姿態,多次舉薦滿族大臣擔任要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袁世凱想到了用這些來表明自己的高姿態,清朝皇室的一部分人並不買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攝政王載灃聞報,立命陸軍大臣蔭昌督率軍隊前往鎮壓。14日,又在內閣總理大臣奕劻(kuānɡ)和協理大臣那桐、徐世昌極力保薦與威脅下發布上諭,任命兩年前被他罷官後定居在河南彰德(今安陽)的袁世凱為湖廣總督,督辦剿撫事宜。
文|格瓦拉同志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年僅30歲的明景帝朱祁鈺一病不起,越來越接近生命的終點。然而,由於獨生子朱見濟先前已經夭折,而儲君之位空虛,一旦皇帝駕崩,江山社稷將無人可以託付。
本篇系精讀中國史連載199,《隋唐史話》連載09(點擊藍字可查看上篇),歡迎收看。武則天出身大貴族大官僚家庭。她的父親武士彠,由於參與李唐建國有功,封太原郡公、應國公,任工部尚書,食實封800戶,賜田300頃。武則天14歲入宮,當了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後,她入感業寺為尼。
皇帝的嬪妃們大抵是古代最讓人憐惜的人了吧?受皇帝寵愛時要提防著其他嬪妃的明槍暗箭,而不受皇帝寵愛時又得日日坐「冷板凳」,時不時還得看太監宮女們的臉色。
徐志摩是近視眼,一目了然。關於他第一次配眼鏡的時間地點,韓石山《徐志摩傳》(十月文藝出版社2000年10月版)這樣說的:也是在開智學堂上學期間,他的眼睛近視了,家裡給配了眼鏡。第一次戴上眼鏡,天已昏黑,在硤石泥城橋附近和一個朋友去走走路。
大型日本侵華檔案文獻資料集——《日本侵華戰爭軍事密檔·最高決策》新書28日在北京發布。本資料集突出以昭和天皇為首的日本大本營統帥部發動和指揮侵華戰爭全過程的決策內幕,多是尚未公開和新近發掘的機密文件。
我們都知道新四軍和八路軍,是我們共產黨抗戰時所領導的軍隊,奮戰在敵後戰場,用無數鮮血和汗水,為抗戰勝利做出來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這是一代偉人毛澤東對曹操的讚許。從曹操一生的經歷來看,他完全完成了自己成為帝王將相的理想。從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駕漢獻帝遷都至許昌開始,以「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種絕對優勢的條件,更是把他的權力一點點推至頂峰。
編者按:隋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分裂,但在其後卻又因觸動了士族集團的利益,引起了各大士族起兵反隋的運動,戰火在隋朝的疆土上燃起。出身關隴集團的李氏一族最終得了天下,其中最大的功臣莫過於秦王李世民。歷史上,李世民的軍事才能異常出彩,但卻一直被掩蓋於千古一帝的光環之下。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在各路諸侯中,曹操無疑是其中文武兼備,理論與實踐結合,最全能的一位雄主。而且,在軍事上,曹操一向以軍法嚴明著稱,最注重軍紀。比如在民間流傳非常廣的「割發代首」的典故,就是說的曹操嚴守軍紀的故事。當時軍隊經過一片麥田,曹操下令:嚴禁踩踏損毀麥田,犯者處死!
一、卷首讀史,以服務當今,察歷史牛人,以強自我——這種觀點,恐怕是絕大多數人所信奉的。畢竟,現實無非是歷史的延伸,而歷史則是現實的鏡像,兩者不能分割。也皆知,自古以來能成大事者,無不是以人為本。換句話說就是,必須要有牛逼到爆的識人術。曹操堪稱這方面的典型。
先看《新唐書》的兩段描述:「文德皇后生承乾......陰妃生......楊氏生明」、「母本巢王妃,帝寵之。」有無看出什麼「微妙」之處?曹王李明是李世民最小的兒子,其生母就是楊氏,無任何頭銜,而楊氏本是巢王妃,也就是李元吉的正妻。思維是不是亂了?
說起唐朝,相信很多人跟小湯圓一樣會想起唐太宗李世民,因為他的存在,為中國的歷史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讓中國的社會、經濟、科技、藝術等多方面一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而身為唐高宗的第二個兒子的他,是怎麼一躍成為太子,並取代唐高宗的呢?別急,跟著小湯圓一起來探索吧!
經過小魚上次說的錯殺老張張蘊古事件後,唐太宗李世民:我有一個小心愿,以後千萬少生氣,千萬少殺人 李世民先生痛定思痛,決定為了防止以後自己頭腦發熱亂殺人,好好花了一番精力,把死刑執行的流程與標準重新規劃了一遍。
呵呵,絕對沒到「一手遮天」的地步。很簡單的道理,如果李世民已經把握了國家大權,或者至少掌握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國家權力,他就沒必要冒險發動玄武門之變了。無情最是帝王家。你可以相信,李世民對親哥哥建成、親弟弟元吉毫無兄弟之情。但是再怎麼無情,李世民也不會不重視輿論、不會不看重聲名。
于謙為什麼能被稱之為明朝的名臣?除了他曾贏得了京師保衛戰,得到了明朝人的擁戴之外,則是于謙在奪門之變時的態度,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清白,就如他自己所說的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在於曹操,在於曹操的三次致命失誤。曹操一生,有三次致命的失誤:(一)放走劉備,(二)未能善待張松,(三)過早發動赤壁之戰。倘無三次致命的失誤,就不會有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下面我們來一一看一下。 (一)放走劉備 放走劉備,是曹操一生中最致命的失誤。
在中國的古代史上,有很多個盛世,比如西漢時期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等。明朝初期也有三大盛世,分別是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
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最關鍵的戰役之一,這一仗基本決定了天下三分的格局。 那麼。曹操做為三國時期的大政治家,謀略超群,披肝瀝膽,宵衣旰食,志在天下。為什麼會輸掉赤壁之戰呢? 其實,嚴格來說,打孫權就不是曹操本來的意思。
作為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劉邦和曹操在每個國人心中都非常熟悉,對於他們的很多故事,連幾歲的小孩子都可以說上幾句,其實除了他們的影響力外,情史也是非常豐富,愛好更是與眾不同。與絕大多男人喜歡年輕貌美的女子不一樣,他倆對於寡婦和別人的老婆情有獨鍾。我們先來說說漢高祖劉邦的感情歷史。
歷史上曹操的名聲很差,如他雖為漢朝丞相,但是壯大之後,卻有了不軌之心,想取漢獻帝稱帝。同時,曹操在四處征戰的過程中,還曾多次縱然士兵屠城,這給天下百姓造成了沉重災難。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是劉備一生中最為關鍵的轉折之年。這一年他雙喜臨門,一是得到了賢才諸葛亮,二是甘夫人生下一個兒子——劉禪。眼見著自己的力量越來越強大,劉備心裡沾沾自喜。只要假以時日,自己就會像平地上突兀而起的一棵參天大樹。
曹操也許不知道,在禰衡眼裡,他屬於最渣渣那一類,看不起他,厭惡他。所以當曹操想見禰衡,禰衡說對不起我有病,還是精神病,見面就免了吧,怕精神病發作起來,傷了你。
從曹操殺人的風格來看,聰明人在他那裡是活不長的(其他原因被殺的不在此文討論之列),比如有神童之稱的周不疑,這孩子還是他最喜歡的兒子曹沖的好友,自從曹沖早夭後,他就派人把他暗殺了,年僅十七歲。
官渡之戰,曹操以弱勝強,打敗了兵多糧足的袁紹。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從袁紹的圖書中檢出一束書信,是曹營里的人暗中寫給袁紹的投降書。當時有人向曹操建議,把這些寫信的人逐個抓起來殺掉。曹操說:「當袁紹強大時,我都不能自保,況且是別人?
中國與朝鮮半島一江相望,一橋相連。朝鮮之存早在《史記》就有記載。不過當時朝鮮半島分為高句麗、新羅、百濟。新羅、百濟處於半島端頭。應該在中國大隋稍前,朝鮮半島崛起。當時國家一強盛向外擴張是必然選擇。與之相鄰最富庶之地就是中國,與中國發生衝突也就自然。隋煬帝承文帝之餘烈三次東征。
嘉靖審海瑞,在大明1566的電視劇里有這麼一個場景。嘉靖,裕王,朱翊鈞,三個人坐在大殿之上,將海瑞叫來。嘉靖對海瑞進行審問。他們的審問,實際上是從海瑞的美名開始的。嘉靖說,你們知不知道海瑞在福建的時候,有一個外號,兩人碩不知道。
歷史上中華文明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漢字書寫系統,然而當時周邊的其他民族大多還處於一種只有口頭語言而無書面文字的狀態。這些民族在與華夏民族的交流中不斷接觸到各種先進的文化和制度,隨著這些民族的文明程度日漸開化之後就需要用文字對日常的生產生活進行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