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糖尿病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出現斑塊、血栓等問題,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危害病人生命。糖尿病本來就是高危人群,如果合併其他危險因素,要密切注意,減少血栓風險,儘早預防。
我們知道,肝硬化會造成營養不良與肌肉減少,對日常活動能力與社會交往造成不便,也會影響生存周期。奧爾胡斯大學和奧爾胡斯大學醫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每周三小時的力量訓練與蛋白質補充劑相結合,可使肝硬化患者的肌肉更大、更強壯。
很多糖友有一個誤解,認為健康的每個人的消化系統都是差不多,別人吃的東西可以控制好血糖,我們吃也一樣。
過去研究發現糖尿病人的骨質疏鬆風險可能增加,謝菲爾德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患有糖尿病的人骨折的風險更高,可能也與此有關,要注意。
我們都知道糖尿病人可能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但是不一定就夠了,可能還要針對蛋白質進行控制。來自澳大利亞、丹麥和德國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在一項新研究中探索了一種限制必需胺基酸的飲食新方法,相關研究標題為「必需胺基酸的限制決定了對飲食蛋白質稀釋的全身代謝反應」,該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上。
很多糖友擔心脂肪飲食會影響血糖,過度控制脂肪,採取低脂飲食,結果發現血糖反而控制不佳,因為脂肪會延緩糖類吸收。
我們知道腸道菌群紊亂可能與生活方式、運動不足、遺傳、抗生素濫用等因素有關,但是最近研究發現,寄生蟲感染也會引起腸道菌群紊亂與消化問題,需要引起注意。
患者中年女性,山東人,糖尿病多年,現在使用多針胰島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非常不好,空腹、餐後都是10以上,身高172,體重77公斤。
我們都知道,肥胖人群容易發生糖尿病,而且他們普遍都腹部肥胖;但是,我們也發現很多偏瘦人群也出現血糖異常,究竟為什麼呢?最新研究發現,體脂肪對於調節代謝非常重要,臀部、大腿的脂肪可以調節血糖等代謝,控制血糖不是越瘦越好。
據法國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糖尿病並發新冠肺炎死亡風險大,10%患者在入院一周內死亡。現在,雖然國內疫情可控,但是有起伏的苗頭,而我國有1億以上糖尿病人、4億以上糖尿病前期人群,值得警惕。
最近糖友在傳一個消息,說一個18歲少女血糖95.8mmol/L、其他血液指標也非常差,住院急救,幸虧瑞金醫院醫術高明,搶救過來了,但是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今天給大家分析一下。
最近國際關於糖尿病的消息很多,有喜有憂,加拿大發現二甲雙胍可能有致癌物污染,其他研究發現1型糖尿病防治取得新進展,GLP-1藥物不會引起胰腺炎,下面我們分析介紹一下。
今天介紹一個腸道菌群重建改善2型糖尿病案例,該病人進行八周的腸道菌群重建,顯著改善腸道功能,停用糖尿病藥物,空腹血糖達標,糖化血紅蛋白顯著改善。
最近,2020年5月發表在《美國老年精神病學雜誌》上的 一項最新研究報告稱,包括氣功的綜合療法可能對預防和管理老年人的新冠肺炎有用。
現在帕金森疾病越來越多,影響老年人的生活,甚至造成痴呆等危害。因此,通過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道代謝,有可能減少帕金森病風險,加強藥物治療效果。
我們的糖尿病人社區研究與住院統計發現,大概60%左右的2型糖尿病人都有脂肪肝現象。一個由OGAWA Wataru教授和HOSOOKA Tetsuya副教授組成的研究小組闡明了在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發展的潛在機制,發現脂肪細胞胰島素抵抗是關鍵。
這項名為「來自21個國家的147,812個人中的乳製品消費與代謝綜合徵、高血壓和糖尿病的關係」的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 Care》雜誌上。
哈佛大學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與布羅德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以及西班牙合作者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新發現的「代謝特徵」可以評估個體對地中海飲食的依從性和代謝反應,並有助於預測未來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牙齦炎、牙周炎和種植體周圍炎是慢性炎性牙齦疾病,影響全球數億成年人,而且會引起血糖高等很多問題,但是大部分人不以為然,危害健康。
在這項新研究中,Lakkis與共同作者、皮特大學外科助理教授、醫學博士Martin Oberbarnscheidt以及美國免疫學與移植科學中心主任李憲,醫學博士休斯頓衛理公會醫院使用轉基因的小鼠器官移植模型顯示,先天免疫細胞一旦暴露於異物組織,將來暴露於該異物組織就可以記住並啟動
歡迎私信回復糖尿病,學習糖尿病康復與逆轉方法@南方健康@護脾養胃林教授@藥師方健@湖南醫聊 @愛護120 @頭條健康 #南方健康超能團# #健康科普排位賽# #了不起的醫生#
歡迎私信回復糖尿病,學習糖尿病康復與逆轉方法@南方健康@護脾養胃林教授@藥師方健@湖南醫聊 @愛護120 @頭條健康 #南方健康超能團# #健康科普排位賽# #戰疫必勝#
現在癌症的發生越來越多,中國每年有幾百萬人確診癌症,死亡人數也很多。歡迎私信回復糖尿病,學習糖尿病康復與逆轉方法@南方健康@護脾養胃林教授@藥師方健@湖南醫聊 @愛護120 @頭條健康 #南方健康超能團# #健康科普排位賽# #癌症#參考論文連結:https://doi.org/
我們在減肥案例中發現,很多人進行生活方式干預效果很快,但是有些人效果比較緩慢,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呢?
歡迎私信回復糖尿病,學習糖尿病康復與逆轉方法@南方健康@護脾養胃林教授@藥師方健@湖南醫聊 @愛護120 @頭條健康 #南方健康超能團# #健康科普排位賽# #五一小長假#
這項研究也證明了我們的理論,2型糖尿病是炎症性疾病,血糖本身不造成併發症問題,要通過抗炎來減少併發症,改善血糖,才是2型糖尿病治療關鍵。
歡迎私信回復糖尿病,學習糖尿病康復與逆轉方法@南方健康@護脾養胃林教授@藥師方健@湖南醫聊 @愛護120 @頭條健康 #南方健康超能團# #健康科普排位賽# #糖尿病#
現在1型糖尿病在迅速增加,大概5%左右的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中國有超過500萬的1型糖尿病人,包括成人與未成年人,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歡迎私信回復糖尿病,學習糖尿病康復與逆轉方法@南方健康@護脾養胃林教授@藥師方健@湖南醫聊 @愛護120 @頭條健康 #南方健康超能團# #健康科普排位賽# #健康真相館#
參考論文連結:http://dx.doi.org/10.1038/s41467-020-15717-8歡迎私信回復糖尿病,學習糖尿病康復與逆轉方法@南方健康@護脾養胃林教授@藥師方健@湖南醫聊 @愛護120 @頭條健康 #南方健康超能團# #健康科普排位賽# #健康真相館#
復旦大學內分泌糖尿病研究所所長鬍仁明教授提出代謝性炎症綜合徵思想,認為炎症是引起2型糖尿病、脂肪肝、肥胖、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巨噬細胞激化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腸道菌群問題引起的炎症會激化巨噬細胞。
「如果然後您選擇的葡萄糖水平略高於100mg / dl的人,則該第一階段的胰島素釋放會受到損害。當水平超過115 mg / dl時,它就消失了。因此,實際上所有的β細胞對這種急性刺激都沒有反應。」
參考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99-7歡迎私信回復糖尿病,學習糖尿病康復與逆轉方法@南方健康@護脾養胃林教授@藥師方健@湖南醫聊 @愛護120 @頭條健康 #南方健康超能團# #健康科普排位賽# #健康真相
糖尿病病人要經常測量血糖,特別是1型糖尿病人,每天要多次扎手指測量血糖,十指連心,指尖上密密麻麻的針眼,非常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