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研究生的辛酸讀研史

2020-02-25T03:12:37+00:00

1、未入學前那時候對研究生生活很嚮往,每天暢想讀研的生活,那時候自己翻譯了10篇SCI,純手動翻譯不藉助工具,最多查查單詞,我至今都佩服我自己,之後我連藉助工具翻譯都不想看了→_→其實,錄取之後本科還沒畢業,開始了讀研初體驗,為導師服務了,那時候很單純,只想著讀博啦,兩耳不聞窗外

SCI論文二作對研究生有用嗎

2020-01-17T15:30:50+00:00

SCI論文二作對研究生有用嗎  SCI論文作者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多個人共同發表一篇SCI論文的話,肯定會變相地降低SCI論文的認可價值。

純乾貨考博經驗,這是一場痛苦的戰役

2020-01-08T08:23:27+00:00

首先聲明,樓主比較懶散,邏輯不好,文筆一般,我盡力去寫~  大噶也不要勉強,讀到不順意、看不慣的地方,不要客氣,請點X,歡迎再來~  拒絕抬槓、拒絕無理取鬧、拒絕人身攻擊、拒絕冷嘲熱諷、拒絕陰陽怪氣~  提前祝大家都能考取滿意的院校!閒話休提,正文開始!

這群中國醫生髮了篇 23 分的 SCI,論文主角居然是薯片筒?

2020-05-09T13:43:54+00:00

因此,有專家發表了一篇名為 COVID-19 out-break: less stethoscope, more ultrasound 的觀點論文,呼籲少使用聽診器,多用肺部超聲。

而立之年的我想對讀博的你說,博士該這樣讀

2020-05-26T00:10:13+00:00

人生沒有回頭路,而立之年的我深深體會到了當初讀博的自己是多麼的「不合時宜」,我想對正在讀博的你說,博士該這樣讀...

如何在不超過一個月內完成你的博士畢業論文

2020-01-09T13:01:26+00:00

MichelleCapes  Michelle Capes於2010年獲得生理學博士學位,是AHA資助的博士後研究員,直到2013年,她轉為私營部門,擔任科學招聘人員。

北大第一位博士:真正的教授,為中國贏得5個第一

2020-02-25T03:11:17+00:00

當時的校報刊文說,這是北大歷史上第一次授予博士學位。20年後,已經成為北大數學系教授的張築生,病倒在了講台上,並於2002年2月6日與世長辭。

原來,這才是博士在微信群里最真實的樣子

2020-04-27T15:36:10+00:00

俗話說得好,「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因為疫情,在家的小夥伴們,怕是已經好好體會了一把「假中無曆日」的感覺。每天都是歲月靜好,除了每天微信群里的 999 + 讓人有點心煩意亂。畢竟疫情讓開學變得遙遙無期,微信成了大家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課程群、班級群、課題組群,家族群...

一作發7篇SCI的博士,分享了這些論文寫作及發表經驗

2019-12-31T09:54:11+00:00

所在課題組內對博士畢業的要求較高,博士畢業通常需要在SCI二區及以上的IEEETrans. 或者 Journal 上發表至少一篇長文。

一位博士萌新的flag!歡迎各位監督

2019-12-30T12:03:17+00:00

◆◆ ◆ ◆ ◆  學長補充:  小學妹,你這個flag沒有量化啊,此乃博士大忌,大機率怕是要打臉了,你這是深夜頭腦發熱做的決定吧,可千萬不要讓你導知道~  學長想說,不論是讀博還是考博,或者人生也罷,都需要一個量化的計劃,而不是一個個沒有實操性的flag。

山大女博士發11篇SCI論文,坦言剛讀研時自己也很迷茫

2019-12-19T14:55:28+00:00

近日,2019年度山東大學「學術之星」評選結果揭曉。其評選結果充分體現了目前學校研究生的最高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每年全校不超過十人獲此殊榮,微電子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孫嘉敏就是其中一員。

2019年北京已畢業14978名博士,2萬多名博士無法按期畢業

2019-12-28T03:58:16+00:00

來源:考博之路  2019年12月25日,北京市教委發布《2019年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0月31日,2019屆北京地區高校(含科研院所)畢業生總數共234986人,其中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為230988人。

致研究生:科研實驗須知的「三三四」

2019-12-28T03:53:34+00:00

如所周知,科研工作者經常會進行科研實驗,這也是科研工作者離不開的工作內容。那麼在進行科研實驗前,科研工作者須知「三三四」,即三要素、三難題、四經驗,這也有助於科研工作者更好地進行科研實驗。  一、實驗設計的「三要素」  1、實驗對象  實驗所用的材料即為實驗對象。

研究生階段,你該如何做出更好的研究?

2019-12-31T10:20:35+00:00

本文來源:李世玉科學網博客、張凱英《科技論文投稿選刊的策略》  研究生如何做好研究,這是所有研究生永恆關注的一個話題。如何寫出一篇優秀高質量的論文,是每一個研究生都必須面對的攻堅難題。研究生要想做好研究,寫好論文,以下幾點不可忽視!  一、知識來自文獻  首先,知識來自文獻!

疫情期間,已婚女博士生活和科研的成功「蛻變」

2020-05-01T14:19:21+00:00

寶寶出生一年後,我就和老公商量好,他和婆婆在家帶娃,我去南京讀博。因為今年這次寒假疫情的原因,學校遲遲不能開學,細細算來,我已經被「困」濟南近70天,積極響應國家、學校疫情期間「守住自己門、看好自己人」號召,開啟了線上科研-線下帶娃的模式,踏上了自我「蛻變」的旅程。

曬一曬我的博士錄取通知書,本碩三非,我是這麼考上南開的

2020-02-26T17:48:32+00:00

在村上和鎮上讀小學、初中時一直是佼佼者,所以如願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但卻在高考前的一個月生病,導致發揮失常考上一所一本大學,為了不給家裡增加負擔沒有復讀。

文科「青椒」的一點自得之見:我的課題申請就這樣成功了

2020-01-07T09:37:02+00:00

來源:學術志 作者:大海一漚  01、跨專業讀研,原來可行  我叫大海一漚,是一名標準的雙魚座文科生。專業原來比較冷艷,但在當下看起來還是有些溫度的中國哲學。本科學的是法學專業,雖然也曾經考過專業年級前三,但實在對這個專業提不起興趣。後來我想這可能與我的星座有關。

哈佛終身教授:年輕人如何做科研?博士論文怎樣算合格?

2020-01-06T13:31:16+00:00

本文來源:何毓琦/科學網、華強電子網  何毓琦先生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何先生從博士畢業到獲得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職位僅用四年時間,2000年6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同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1年受聘清華大學講座教授。

為什麼說「論文選題」對博士至關重要?

2020-01-11T12:37:51+00:00

在指導同學完成博士論文的過程中,選擇一個好的課題至關重要,值得老師和同學坐下來認真討論,共同提高認識。

一位擬錄取博士考研、博士申請的艱難歷程

2020-05-09T13:39:08+00:00

到了第二天上午考其中一門專業課,我發現有個題是課本證明,可是我完全忘記了,並且有個簡單的計算也算錯了,中午也沒怎麼吃飯也沒睡覺,覺得自己要完蛋了,不過自我感覺下午的專業課考的還可以。

張五常談思考問題的方法

2019-11-21T14:47:19+00:00

文章來源:地瓜園,轉載自地瓜園  作者:張五常  如何去思考?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張五常教授總結了常人思考的幾種方法,告訴我們如何從現象出發去思考世界。  張五常:「我半個天才也算不上。但正因為這個緣故,我倒可以寫一點有實用性的思考方法。我的思考方法是學回來的。

這篇 Science 文章的作者,在 66 歲高齡時終於博士畢業了

2020-06-25T23:34:13+00:00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數據,5.3% 的博士學位獲得者年齡在 41 - 45 歲之間,8% 的人年齡超過 45 歲。

研究生導師,原來也可以這般可愛

2020-06-16T10:25:26+00:00

說到研究生導師,現在網上、學術類公眾號中的批評、吐槽之聲,可謂是一浪高過一浪:「目前還是單身,其實感覺也挺好的,想玩遊戲玩遊戲,想打球就去打球,好不快活自在!

臨時增設畢業要求,近8成博士被迫延畢,湘雅醫學院八年制

2020-07-17T05:20:14+00:00

事情要追溯到 2017 年 12 月。湘雅醫學院臨時出通知,要求 2010 級,2011 級赴外交流學生及 2012 級全體學生髮表一作 SCI 論文後才能畢業,這讓 10、11、12 級的學生陷入一個尷尬的處境。

畢業兩年後我才悟到的讀博奧秘:致准博士生

2020-07-17T06:25:32+00:00

細想我們這20多年的讀書經歷,一路走來真的是不容易。最後,我不祝各位準博士們一帆風順,我祝你們乘風破浪!

兩碩士買了同一篇畢業論文?研究生生涯究竟該如何度過?

2020-07-17T16:10:01+00:00

前幾日,有媒體報導,天津大學軟體學院軟體工程專業 2018 屆碩士畢業生——劉宇宸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 J2EE 的環保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與同年畢業的廈門大學信息學院軟體工程專業學生——林鯉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 J2EE 的環保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出現標題、摘要、關鍵詞、正文的結構及內容雷同或高度相似,多個段落一字不差。

一個清華博士的求學沉浮錄!起起伏伏

2020-07-15T02:50:07+00:00

但,我家家庭條件,在很多人眼裡,一直被認為不是很好。雖然,也有過八十年代初的「小康」,我家曾擁有村上第一台電視機、第一台電風扇等多個第一。

我為什麼不後悔讀博,又不推薦讀博,以及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士?

2020-08-03T12:10:40+00:00

閱讀預警:此文是個人體會,不代表「正確」和「通用」,請辯證閱讀。此文是個人感悟,可能不適用於其他學科,其他地區,其他院系,其他個人。

研究生不發論文就能畢業,是否意味著培養質量「放水」?

2020-08-07T19:13:24+00:00

8月3日,中國傳媒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全面拉開了該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此次改革中,中傳在規範博士生和學碩生科研訓練、專碩生實踐訓練等方面,設置多元化學術評價指標體系,取消碩士生髮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

堅持了5年,終於做出老闆眼中的「諾獎級發現」!投稿卻接連被拒

2020-08-15T18:49:56+00:00

本文作者潘碧峰,已發表多篇Nature、Nat Med、Nat Biotechnol 、Nat Commun、Neuron等高水平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