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四代帝王不惜亡國也要滅了它 這個小國到底是誰

何偉讀史 發佈 2020-02-28T01:53:08+00:00

隋朝和唐朝,雖然一個只存活了37年,一個享國289年,但這兩個國家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領域極為相似,因此史學家往往並稱為「隋唐」。

隋朝和唐朝,雖然一個只存活了37年,一個享國289年,但這兩個國家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領域極為相似,因此史學家往往並稱為「隋唐」。

鮮為人知的是,隋朝和唐朝,有四代帝王,曾經不約而同,幾乎是發狂一樣猛烈攻打一個小國。在某種意義上,隋朝的滅亡就與攻打這個小國有關。

這個引得隋唐四代帝王不惜亡國也要滅了的小國叫高句麗。

高句麗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公元前1世紀,這個國家就開始活躍於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在中國漢朝時期,高句麗崛起了,走向了擴張之路。往哪裡擴張?自然就是一衣帶水的中國。高句麗侵吞漢朝的國土,還攻打與漢朝關係良好的部族。

漢朝那時候正處於鼎盛階段,怎麼受得了高句麗的這種欺負?幾次軍事衝突後,高句麗敗下陣來,被迫將都城從國內城搬遷到丸都城。三國時期,高句麗又惹到曹魏王朝身上,挨了一頓老拳後,被迫再次遷都,將都城從丸都城搬遷到平壤。

在漢朝、曹魏、晉朝以及後來的北魏等中原王朝的壓制和威懾下,高句麗的侵略擴張收斂了許多。高句麗不敢輕易去招惹這些中原王朝,卻通過軍事行動,控制了百濟和新羅,儼然成為東北亞地區的一個強國。

然而,高句麗一直對富庶繁華的中原地區虎視眈眈。他們保持著一支龐大的軍隊,數量多達10餘萬人。他們在遼東與中原王朝接壤的地方,建立了大量軍事堡壘。他們等待時機,伺機南下。

對於高句麗的野心,中原王朝心知肚明。從隋文帝楊堅開始,隋唐四代帝王,像接力賽一樣,持續不斷地向高句麗這個國家發起征伐之戰。

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在滅掉了南陳、實現了統一後,向高句麗發起了挑戰。楊堅在詔書中說:「王謂遼水之廣,何如長江?高麗之人,多少陳國?朕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將軍,何待多力!」

公元598年,楊堅命漢王楊諒、上柱國王世積為行軍元帥,周羅喉為水軍總管,率30萬大軍,分水陸兩路進攻高句麗。但是,陸路上,由於戰線太長,又遇上雨季,道路泥濘,使得糧草供應不上,軍隊嚴重匱乏食物;水路上又在海上遇大風,船多沉沒。很快,兩路大軍無功而返。

楊堅去世後,隋煬帝楊廣繼位。楊廣接過了攻打高句麗的接力棒,採取了更加瘋狂的行動。

根據記載,楊廣三次御駕親征,率軍攻打高句麗。第一次和第二次,都遭到了慘敗。第三次,高句麗或許是被打怕了,或許是使出緩兵之策,遣使向隋朝請降。楊廣這才宣布得勝,班師回朝。

楊廣為了三次攻打高句麗,徵召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隋朝國力大為衰減,百姓民不聊生,紛紛揭竿而起,最終導致隋朝覆滅。

唐唐朝取代隋朝後,唐太宗李世民也像楊廣一樣,率領15萬大軍親自征伐高句麗。唐朝軍隊的戰鬥力還是挺高的,接連攻克了高句麗幾個軍事重鎮。後來,由於天氣寒冷,草枯水凍,唐朝軍隊無法久留,李世民從容退兵。

李世民回去後,採納大臣意見,不再使用主力部隊攻打高句麗,而是採用一支精銳的偏師,不斷對高句麗進行襲擊騷擾,使之疲於應對。這一招,本來是北方遊牧民族對付中原王朝的「絕招「,現在被李世民學去,效果還挺好。高句麗被唐朝軍隊侵擾得苦不堪言在,其國王只好派兒子前來唐朝謝罪。

在那以後,高句麗不斷走下坡路。到唐太宗第九子、唐高宗李治繼位後,高句麗實力已經大不如前。李治一鼓作氣,派大將蘇定方、薛仁貴等人征討高句麗,終於將這個肆虐了700多年的東北亞王朝徹底滅掉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