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病逝,導致「沙丘之變」的發生

心恬澹 發佈 2020-02-28T05:14:58+00:00

這個地方在統一前屬於趙國,五十年前,嬴政出生在趙國的土地上,最後也死在了趙國的土地上,這算得上是一個輪迴吧。

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嬴政在沙丘駕崩,享年五十歲。這個地方在統一前屬於趙國,五十年前,嬴政出生在趙國的土地上,最後也死在了趙國的土地上,這算得上是一個輪迴吧。

曾經苦苦搜尋不死藥的秦始皇,曾經試圖讓自己的功績得到天的認可的秦始皇,曾經叱吒風雲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最終也不得不面臨世俗之人所必須面臨的死亡之關。


秦始皇漸漸感覺到了自己日益老邁無力,不服輸的他並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生命有終結的一天,於是,他瘋狂的想要尋找到不死仙丹。

古博浪沙的遇刺令秦始皇感到驚恐不安,巨大的鐵錘一不小心就擲到自己頭上。這樣偶然性事件讓生命變得十分脆弱,也令秦始皇對於長生不老感到懷疑。此時,還在為大鐵錘心驚膽戰的秦始皇,又聽見民間傳來的幾個傳聞。

  • 有人發現了一塊隕石,隕石上面刻有一行字:「始皇帝死而地分」。這句話的重量遠遠超過那個巨大的大鐵錘。大鐵錘最多奪走的是秦始皇的性命,這句話中卻包括了秦始皇的土地,秦始皇的一世二世…千秋萬世的理想被這句話擊得粉碎,迷信的他因此陷入更深的恐懼中。
  • 秦始皇派去的使者從關東路過華陰平舒道時,有一個人忽然拿著一塊玉璧出現在使者面前,然後對他說:「今年祖龍死」。「祖龍」二字指的便是秦始皇。

如果說之前的預言只是預言秦始皇會死,而這次的預言更進一步,直接說秦始皇死到臨頭。如果說之前的預言已經讓秦始皇惶惶不安,這次預言則直接讓秦始皇的恐慌達到最高點。

此時,迷信的秦始皇惶惶不可終日,坐立不安地在宮殿慌亂走來走去。除了求救神仙,已再無他法。於是,秦始皇找來相卜師為自己卜卦。結果,卦象顯示秦始皇需要進行一次東巡,才能消災免難,解除災禍。

這些實在是胡說,迷信的秦始皇卻深信不疑。明白人都知道,那些所謂的預言也不過是有心人編造出來的,畢竟當時在秦始皇的暴政之下,想要秦始皇死的人也不少。武力上贏不過秦始皇,深知秦始皇迷信、怕死,裝神弄鬼從精神上嚇唬嚇唬他還是可以做到的。

秦始皇確實是時候安排自己的後事了,不過,他還想繼續活下去。於是他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力不從心的他又進行了第五次顛簸的巡視之路。

行程數萬里,交通又不發達,秦始皇坐在馬車裡,嚴寒酷暑、雨雪風霜,一路顛簸,風塵僕僕,看上去很風光,實則是件極為辛苦的差事。當巡視隊伍來到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的時候,本就困頓不已的秦始皇病倒了。

此時的秦始皇徹底地明白了,從他瘋狂追求長生不老的夢中醒來。他已經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是該考慮自己的位置由誰來繼承。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的兒子一共有十四個。不過,在皇帝的心裡,他理想的繼承人是他的長子扶蘇。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母親鄭妃是鄭國人,在秦宮中經常吟唱鄭國的情歌《山有扶蘇》,因而,秦始皇便將兩人之子取名扶蘇。這裡頗有浪漫愛情故事的意味。「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可見對扶蘇寄託著無限的期望。

年少時的扶蘇機智聰穎,生具一副悲天憫人的慈悲心腸,因此在政見上,經常與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馳。偏執的秦始皇認為扶蘇雖然聰明,卻缺少剛毅的性格。於是,下令讓扶蘇協助大將軍蒙恬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北方匈奴,希望藉此培養出扶蘇的剛毅果敢。

幾年的塞外征戰,讓扶蘇成長得與眾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敏銳的洞察力與出色的指揮令駐守邊疆的老將們不由得讚嘆一代新秀的崛起。他愛民如子、謙遜待人,更讓他深得廣大百姓的愛戴與推崇。

扶蘇的成就秦始皇看在眼裡,但是偏執的秦始皇心裡仍舊不服輸,他如果認同了自己的兒子,就是變相的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不過,秦始皇內心深處,不得不承認這個兒子是出色的,有才能的,是值得自己驕傲的。

當秦始皇面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刻,秦始皇決定將自己的皇位交由扶蘇來繼承。在他兒子裡面沒有一個比扶蘇更為出色的,當年之所以讓扶蘇前往北方參加戰爭,也是想磨練磨練他,為自己培養接班人。

秦始皇喚人來奉命寫下自己的遺詔,並命令寫遺詔的人要將這封遺詔送到當時監軍河套地區扶蘇的手中。可是,這封信還沒有送出去之前,秦始皇便死在了沙丘行宮(今河北邢台廣宗)。

秦始皇就這樣死了帶著他的一生功績安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在秦始皇死前,他身邊沒有親人,沒有大臣,豁然開朗的他最終兩眼一閉,是非對錯也任由後世之人來評論了。

對於這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後世評價不一:

  • 有人認為他殘暴無道,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和苦痛。
  • 有人則認為秦始皇創立的偉業,很少有人能夠企及,功勞不能抹殺。

對於秦始皇的評價,我們應該保持中立的態度一分為二的來看

  • 秦始皇確實是具有雄才偉略的帝王,統一天下創立豐功偉業,他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推動歷史的進步,為後世留下寶貴的遺產。同時,作為一名皇帝,他四處巡視,每天處理大量奏章文書。可謂非常的勤勉。
  • 他統一後,犯了一個重大錯誤,多年戰爭導致人民苦不堪言,人民渴望統一後得到和平幸福的生活。秦始皇應該順從民意,讓人民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全力醫治戰爭的創傷。但他偏偏背道而馳,繼續發動戰爭、接二連三大興土木,遠遠超過人民的承載力,為了有效實施自己的政策,採取嚴刑峻法的手段,他的所作所為,不可避免的加速了秦朝的滅亡,也讓自己在歷史上留下千古罵名。

秦始皇的死標誌著一個歷史時代的結束,除了秦始皇外,縱觀大秦王朝的歷史,還有兩個人對於大秦王朝的走向起了非要重要的作用,這便是李斯和趙高。

秦始皇安排好後事,遺詔還未送出,秦始皇就駕崩了。此時,在秦始皇的身邊,有一個人已經對秦始皇的權力覬覦很久,此人抓住了秦始皇逝世的時機,準備開始他的陰謀奪權之路,這個人就是為秦始皇寫遺詔的人——趙高

趙高在秦始皇時期地位不高,論族譜,他是秦國某位國君之後,他的父親和秦王是遠方本家,後因犯罪被施刑,其母受牽連淪為奴婢。因此,趙高弟兄遂數人世世卑賤。可以說,趙高和秦始皇還有點遠親的關係。

趙高自小聰明,學習刻苦,寫得一手好字。因此被秦始皇提拔為中車府令,掌皇帝車輿。秦始皇還讓他教自己的小兒子胡亥學習。趙高在侍候秦始皇和胡亥時,善於察言觀色,小心翼翼。受到秦始皇稱讚「敏於事」。

有一次,趙高犯下重罪,準備接受法律制裁,後來秦始皇出面,赦免了他並官復原職。可見,秦始皇對趙高的偏愛。這種偏愛發展到最後竟然變成趙高滋生奪權陰謀的罪魁禍首。

憑藉秦始皇的偏愛,趙高越來越放肆,膽子和野心也越來越大。此時的趙高並不滿足只能當一個內侍,他想要掌控朝廷。趙高一直都在等待時機。而秦始皇在巡視的路上突然去世,無疑是給趙高奪權帶來最好的時機。

秦始皇臨終前喚來趙高,替自己寫下遺詔。遺詔的內容是對趙高奪權不利的。扶蘇繼承皇位,朝廷大權必然歸到扶蘇老師蒙恬手中,趙高與蒙氏兄弟向來不合,趙高對此十分擔心。

於是,老奸巨猾的趙高很快想到一個巨大的陰謀。他先將遺詔私自扣下,等秦始皇死後再自己改寫遺詔,令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即位為皇帝。趙高是胡亥的師傅,胡亥如果即位,趙高的權力自然會隨著增大。除此之外,胡亥純粹是個紈絝子弟。

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兒子,深得秦始皇喜愛。性格頑劣,毫無扶蘇的大氣。一次,秦始皇設宴邀請大臣,讓眾多兒子也參加。胡亥不願意和這些臣子們循規蹈矩地坐著飲酒聊天。於是,早早地辭退出去。出來後,胡亥看見殿門外擺放著一排整齊的鞋子,鞋子是臣子們入殿時脫下的。胡亥做了個惡作劇,他用腳將這些擺放整齊的鞋子踢得橫七豎八,然後心裡竊喜地揚長而去。

秦始皇對此比誰都清楚,雖然疼愛這個兒子,但是不會傻到將國家交由他來玩。趙高也清楚胡亥的性格。這樣的人正是趙高最好利用的棋子。

趙高扣下遺詔不久,秦始皇就去世了。秦始皇的死亡只有幾個寵臣知道。李斯得知時,憑自己多年從政經驗,決定按下消息不發。因為此時正在宮外,他怕引發諸子爭權,甚至導致天下大亂。

趙高此時地位不高,難以憑藉自己的花令眾人信服。於是,他決定找李斯參與自己的陰謀。可是李斯願意嗎?

在如何說服李斯方面,趙高多少還是有點把握的。他早已抓住李斯的弱點。趙高知道李斯也時刻擔憂著自己的未來,生怕一不小心丞相的權力化為泡影。趙高決定從這個方面作為突破點,逼李斯就範。

趙高徑直找到李斯,有恃無恐地對他坦言:「皇上駕崩一事,外人無從知道,給大公子扶蘇的詔書及符璽也在我那裡,定誰為太子,全在丞相與高一句話,丞相看著辦吧。」

李斯大驚,聽出了他想篡詔改立的意圖。當下斷然拒絕,義正辭嚴地說,「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你怎麼說得出口!李斯本來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顯貴。皇上現今將天下存亡安危託付給你我,怎麼能夠辜負他呢!」

趙高見正面遊說無效,又將話鋒轉移:「丞相,依你之見,在才能、功績、謀略、取信天下以及扶蘇的信任程度這幾方面,你與蒙恬將軍誰強呢?」李斯沉默半晌,黯然地說:「不及也。」

趙高敏銳地抓住李斯的心理防線鬆動的時機,又進一步試探道:「丞相是個聰明人,其中,利害關係恐怕比我看得更清楚。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職必定落入蒙恬之手,到時候,你還能得善終嗎?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實乃立嗣的最佳人選,希望丞相仔細度量度量。」

此刻的李斯心亂如麻,經過權衡利弊,激烈的思想鬥爭後,他終於向趙高妥協,趙高知計已成,欣喜若狂。

趙高、李斯、胡亥三人很快達成統一戰線,一場驚天大陰謀即將上演——史稱「沙丘之變」

  • 首先,趙高和李斯同謀,先假託秦始皇之命,立胡亥為太子。
  • 其次,又偽造一份假的詔書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賜扶蘇與蒙恬自裁。

這封假詔書送到上郡,扶蘇見信,如晴天霹靂,立即失聲大哭。沒想到自己奮戰多年,一心想要得到父皇認可,結果卻得到父皇的質疑。大哭之後,扶蘇轉身回營中,準備按照父皇旨意,拔劍自殺。

蒙恬立即趕來勸諫,蒙恬頭腦非常清醒,他認為扶蘇雖被罰出咸陽但並無其他過錯,自己戍邊多年,頗受秦始皇信任,為什麼秦始皇要突然賜死兩人呢?據他分析這個詔書很有問題,請扶蘇不要自盡上書請求覆核,沒有問題再自盡也不遲。

一向仁孝的扶蘇聽不進蒙恬的話,他說:「陛下當年令我監軍,已是無立我為太子之心也。今胡亥既定為太子,年最幼,陛下必恐諸公子不服,尤其是我。你我領三十萬大軍,守邊御賊,其勢足以謀反,雖陛下神威天降,卻也不得不防。陛下賜我以死,正為此也。我一日不死,陛下一日不得心安。」言罷揮劍自殺。

蒙恬不肯不明不白地死,使者便將他囚禁在陽周(今陝西子長縣北),兵權移交給副將王離,又安排李斯的親信為護軍,這才回去復命。

聽到扶蘇自盡的消息,胡亥、趙高、李斯終於鬆了口氣。趙高見障礙已除,建議胡亥趕快回去繼承皇位。

由於氣候炎熱,秦始皇的屍體已開始腐爛,一陣陣惡臭從車中傳出。為掩人耳目,趙高便命人買來大批鮑魚將臭味蓋住,一行人浩浩蕩蕩回到了咸陽,這才發喪,公告天下,不久舉行了空前隆重的葬禮。太子胡亥帝,是為秦二世。趙高官被封郎中令,成為了胡亥最親信的決策者。

秦始皇永遠也不會知道,他的遺詔最終變成一封廢紙,而扶蘇也沒有當上自己的繼承人。生前君臨天下威風一世的帝王,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的控制力隨著自己的死亡消散得如此之快。控制力的喪失足以令九泉之下的秦始皇感到痛苦。更讓他感到痛心的是一個是他寵信的宦官,一個是他疼愛的兒子,一個是他重用的丞相,三個人會在他去世之後密謀了「沙丘之變」,將他最優秀的兒子密謀害死,將他辛苦創立的萬世繼業付之東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