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區到園區的「戰疫」啟示:未來我們需要怎樣的智慧城市?

21世紀經濟報道 發佈 2020-02-28T12:50:23+00:00

廣東一位園區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第一個星期園區內企業申請復工的積極性並不高,主要是企業主普遍覺得疫情還不明朗,如果迅速復工,公司承擔的防疫壓力過大,因此一開始持觀望態度的較多。」

2月中旬開始,各地的企業、園區陸續迎來復工,疫情防控的主戰場也由社區延伸到了寫字樓、園區。

廣東一位園區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第一個星期園區內企業申請復工的積極性並不高,主要是企業主普遍覺得疫情還不明朗,如果迅速復工,公司承擔的防疫壓力過大,因此一開始持觀望態度的較多。」

這代表了很多企業和園區的心聲。伴隨著復工潮,疫情防控也進入了下半程,追求防疫、生產兩不誤。從社區到園區,基本覆蓋了城市諸多勞動者的日常生活軌跡,如何打造防疫閉環,成為了各地的一大考驗。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需要建立相應的精細化的治理手段,及時發現問題,儘早處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但說起基層治理,比如社區管理,此前一直更集中於治安方面的管控等,對於普通人群、突發事件如何管理,未曾提到一個相應的高度。

2020年距離上一次的非典疫情,已經過去了17年之久,科技日新月異,數位技術被大量應用於城市治理。此次疫情防控也被視作是檢驗智慧城市建設質量的有力場景。經此一役,智慧城市積累和提升了應對公共事件的能力。在未來回歸常態之後,智慧城市也必將面向更多具體的應用場景,發揮定製性的服務作用。

從智慧社區到智慧園區的防控閉環

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要「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並明確指出要把防控力量下沉。

這精準指明了社區、園區疫情防控的戰略任務。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園區負責人張溪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由於社區和園區的社會場景,人員背景不一樣,防疫工作的基礎建設亦有較大差異。

具體而言,社區人員流動多為短時間近距離定向生活採購,且各大小社區管理和商業物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在管理宣導上以居家不流動為主;而園區企業復工必定要流動,且人員密集,場景豐富,故此需大力藉助智能化手段實現園區基礎數據、健康數據、行動軌跡、社會服務、醫療保障等,實施有效的預警防控機制。

平安智慧城市是中國平安旗下智慧城市生態圈的主要建設載體,針對社區和園區防控,它們也細分了不同的負責團隊。

其中,平安智慧社區團隊參與了廣東、安徽等地的疫情發現-跟蹤-隔離-上報-諮詢-服務為一體的平台建設,幫助疫情在社區得到有效控制。

平安智慧城市智慧社區負責人洪創業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這一平台也滿足了社區基層管理人員的要求,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而依靠傳統手段挨家挨戶地去管理和宣傳,很難滿足這種高強度,高效率的工作要求。

數據收集了,下一步如何應用?易感人群如何發現?如何實現對易感人群進行人物畫像?如何避免疫情的擴散?洪創業說,採用算法模型,實現精準防疫,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社區建設核心訴求。

園區則是疫情防控的另一個基層堡壘。張溪介紹,平安智慧園區團隊在疫情爆發第一時間便應客戶所需,發布了「智慧園區疫情防控平台」。

平台通過人員信息的登記採集,溫度採集、身體特徵、人員流向跟蹤等有效的控制人員的流動,對人員的信息進行實時把控,並建立人員相關信息檔案,人員行為跟蹤,監控數據表,繪製相關的人員信息資料庫等,在自我管控園區成員防疫信息時,可同步生成園區成員疫情信息報告一鍵導出上報任何上級單位。此外,平台還實時統計復工情況,風險自動預警;無接觸復工,助力園區做好防控管理;園區健康行碼掃碼通行,免繁瑣填報、免排隊聚集、免接觸交叉感染。

截止到2月26日,智慧園區疫情防控平台短短一個月內已經助力全國10餘+大型產城園區,總計上線129家企業,如遠洋集團遠洋創意園等員工用戶1424人,二維碼通行單功能使用4718人次,體溫上報總計上報1127人次,復工登記1003人次,各功能累計使用1萬+。目前平台數據還在大倍數增加。

隨著疫情後時期的管控發展,安全防疫復工是城市、園區、企業、民生的頭等大事,平安智慧園區在防疫戰役中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最有效防線。在四面八方匯集復工的當年,做到提前移動端手機復工申報,在未見人前真正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提前通過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園區疫情防控平台排查疫情渠道,實現從源頭上防微杜漸。

理想的智慧城市平台

無論是智慧社區還是智慧園區,都是智慧城市建設的縮影。如何既防治疫情,又兼顧城市的運轉,是智慧城市平台建設的一大挑戰。

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在具體的場景之中,理想且健全的智慧城市平台,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功能?

平安智慧城市聯席總經理胡瑋向記者總結,第一,善政,智慧城市說到底是個一把手工程,打破不同部門不同地域之間的壁壘,實現數據的有效共享和交換,最終使數據服務於城市管理人員;第二,惠民,其根本目的是讓數據多走路,讓市民少跑路,提升對市民的服務能力;第三,興業,數據能反映出城市目前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同時也能催生一些行業的發展,研究如何有效的利用數據服務於行業發展,從而帶動城市的整體發展,需要專業的公司給出專業的意見。

但首要的一步,數據的有效共享和交換,是否已經順利實現?

張溪說,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經歷了好幾年時間了,從最早的各個委辦局大數據建設到後來部分城市的平台建設,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數據共享問題。但從這次疫情爆發情況來看,不同單位之間的數據壁壘依然存在。

洪創業也提到了社區智慧化建設中存在的幾個具體問題:第一、數據採集難,社區人員構成複雜,流動性大,這就無形中增加了數據採集難度;第二、社區警務、衛健委和工作站三方都參與,數據交換和共享存在問題;第三、社區工作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第四、社區服務能力不足;第五、投資不足,很多社區建設滯後淪為爛尾工程。

這些問題的暴露,為今後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怎樣的經驗或啟示?

洪創業總結,第一,參與政府和企業應該做實行業應用,讓數據真正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第二,加強智慧社區這一末端建設,讓更多基礎數據滿足於基層應用,提升基層的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第三,更多的機構參與到社區運營中,孵化更多的企業讓智慧社區良性發展。

「從宏觀上說,很多城市大的平台已經建設完成,但是如何有效利用這些已經掌握的數據來服務於民,服務於政府這個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還需要從制度建設、流程建設和專業隊伍建設幾個方面著手。」洪創業說。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