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父母不要忍不下心

尼莫媽媽日記 發佈 2020-02-28T19:25:11+00:00

在現在的很多教育理念里都將"鼓勵式"、"呵護式"教育作為兒童教育的宗旨,而很多父母在學習外國教育方式時常常會誤認為保護孩子,幫助孩子掃清障礙可以讓孩子更自信、快樂健康地成長。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現在的很多教育理念里都將"鼓勵式"、"呵護式"教育作為兒童教育的宗旨,而很多父母在學習外國教育方式時常常會誤認為保護孩子,幫助孩子掃清障礙可以讓孩子更自信、快樂健康地成長。

對於"談痛色變"的家長,我想說,挫折和成就都是人生的必經之路,一些挫折並不會打擊、擊潰孩子,而我們現在看到新聞中孩子動不動就自殘、為感情之事甚至跳樓、好學生被發現作弊就自殺的事情,很多都是沒受過挫折教育,對待事情承受力不足,加上心智不成熟所造成的。

我並不鼓勵暴力、激烈、發泄家長情緒的挫折教育,但我建議父母們都給孩子上一堂適當、有意義的挫折教育課。

挫折和困難是孩子成長中必要的

手上擦破點皮就委屈地大哭特哭,怎麼也哄不好;看到父母表揚其他孩子就不開心鬧脾氣;遇到需要自己獨立做事就"我不會";被同學碰了一下就告狀生氣;老師沒有表揚自己就不肯上學……

這些都是在很多兒童身上真真切切發生的事,包括近兩年報導有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因為考試作弊被抓而不堪壓力跳樓、因為失戀而想要輕生的孩子也越來越低齡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1999年5~14歲的孩子自殺率是0.8/10萬。同樣也有研究表明,心中懷有自殺意念和企圖的孩子比率已經到了讓我們驚訝的程度。

在我們仍然覺得孩子青春期、叛逆期沒過而意志消沉、喜怒不定而忽略不管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想法早已悄然發生變化了,孩子比我們想的要成熟得多。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成長的第一站,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挫折和困難都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雖然孩子可能還年幼無知,但同樣會遇到挫折,比如拼七巧板遇到困難、不會自己鋪床、自己洗碗、作業不會做、和同伴鬧彆扭、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想法等等,這些其實都算是他們成長中的困難。

這時候我們的態度如何會影響到孩子對挫折的認知和應對能力,我們是包辦孩子的生活,還是提出建議讓孩子自己嘗試?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利用挫折對孩子進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這對孩子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培養孩子雙商的同時,別忘了還有"逆商"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孩子需要挫折教育。受點挫折、誤解、甚至是拒絕孩子的一些需要也是合理的,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時也會培養孩子驕縱無度性格。

山東師範大學教科院教授孫汀蘭說,挫折教育實際就是"抗挫折教育"。這個時候,"抗挫折力"就和孩子的"逆商"掛鈎了。

所謂"逆商",全稱是"逆境商數",一般是指逆境商和挫折商,指人在遇到逆境的時候的反應方式。就像智商情商一樣,逆商越高,孩子的抗挫力就越強。

逆商高的人挫折感越低,逆商低的人挫折感越高。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沒有什麼教育比逆境更來的實在。"

實際上我們都是普通人,一帆風順的人生是很少有的,如果一遇到困難就全身而退或者消極低沉,是成長不了的。

現代科學理論在兒童教育的"逆商"方面也增添了內容:如果我們能夠從小培養孩子的逆商,這對他以後成長的道路大有裨益。

為什麼現在孩子的"抗挫力"都太低了?實際上是因為我們對於孩子的"失敗"過度放大的結果。

"這次考試你怎麼考得這麼低,你都在學什麼?"

"整天一點小事就哭哭啼啼的,有什麼好哭的,真是丟人!"

"第二就是落後!"

很多家長都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玻璃心,但是有時候孩子之所以會這樣,還是家長們輸不起、要面子導致的,而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很累,長大後容易變得功利。

在《少年說》里有這麼一個事例讓我覺得很可愛:

一個男孩"控訴"自己的家人,竟然是因為別人家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排名越高越好,但自己的家人卻不覺得。

原來是孩子從小就有很強的上進心,很好強,雖然孩子考第一名媽媽也很高興,但是一次看到孩子在自己的桌子上寫:"第二就是落後"時,媽媽覺得:孩子是不是太看重排名了。

於是她便聯合全家"拖孩子後腿":

"生活中除了高考,還有詩和遠方。"

孩子在意輸贏是本能,但如果只看結果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輸不起",適當讓孩子接受挫折教育才能讓孩子保持健康的心態,自由成長。

正確引導孩子孩子上一堂"挫折"必修課

說了這麼多,我們到底應該在故意不打擊不暴力的前提下幫孩子上好"挫折"必修課呢?

1.適時讓孩子"受點氣",樹立正確輸贏觀

有時候我們可以讓孩子體驗失敗的感覺。我經常會看到有些媽媽給我留言:孩子輸不起怎麼辦?

遊戲輸了就丟在一邊:"再也不玩了!";積木一不小心倒了就生氣亂扔;作業一碰到不會的就不想做了……

這都是因為父母們沒有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輸贏觀,或者經常在遊戲中讓著孩子。

我們要和孩子說明白,比賽中有輸有贏是正常的,失敗沒什麼不好,這都是暫時的。

就像大家還記得《爸爸去哪兒》第二季,奧運冠軍楊威的兒子楊陽洋。

可能多少受到父親和周圍人的影響,他的好勝心很重,遊戲中爸爸一輸他就會生氣地嘟起嘴巴,沮喪地哭。

而楊威一看到孩子這樣,就會馬上和孩子說明白比賽輸贏只是暫時的,只要享受其中的樂趣就好了。

2.給予孩子建議和鼓勵,而不是代勞

有時候孩子會受挫,是因為很多時候父母都將孩子面前的挑戰代勞了,我們沒有讓孩子經歷他們這個年齡應該經歷的困難。

很多父母以為提高孩子的"逆商",就是要故意給孩子製造困難、吃苦受罪,不斷經歷和接受失敗。

但其實並不是這樣,我們給孩子製造一些人為的挫折是沒有意義的,重要的是我們在日常小事上就要捨得放手讓孩子嘗試,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些網友說,自己一決定要學什麼,父母就很嫌棄地讓自己一邊去。

我們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做不好,但這主要是因為我們沒有給孩子嘗試的機會。

比如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可以讓他們自己穿衣服、自己鋪床,在做一些瑣事選擇時也可以問問孩子的意見。

3.疏解孩子的情緒

再"抗壓"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時也會忍不住生出沮喪、難過、頹廢的情緒狀態,這時候我們必須第一時間給予安慰和支持,而不是打擊否定,比如有的家長喜歡說:"不就是批評幾句,這就不愛聽了。"

父母應該關注孩子的經歷,他們表現的情緒,表達認同和理解。

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才是構成孩子面對挫折的內心力量。

總而言之,"挫折教育"必不可少,但如何引導和幫助孩子提高"逆商",還需要父母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