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影廠:一座國漫繞不開的高峰!4000字回顧它的絢爛歷程

隔夜說動漫 發佈 2020-02-28T20:21:48+00:00

2015年7月《大聖歸來》上映,短短兩個月收穫了9.56億票房,即便放眼整個中國影視圈也是不容小覷的存在。

2015年7月《大聖歸來》上映,短短兩個月收穫了9.56億票房,即便放眼整個中國影視圈也是不容小覷的存在。

2016年7月,製作耗時足足12年的《大魚海棠》上映了,雖說劇情存在不少的爭議,但最終也以5.65億票房成為了年度國產動畫之冠。

隨後2017年7月《大護法》,2018年8月《風語咒》,以及2019年的《白蛇:緣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這系列佳作不僅屢屢刷新影迷們的口碑,而最後者更憑藉超50億票房成為了其餘一切電影可望不可即的存在(目前位列國內影史第二)。

毫無疑問,過去這幾年國漫佳作基本保持著一年至少1部的速率產出,而每每上映也總能喚起動漫迷亢奮至極的情緒,於是那句極具燃味的話語也就鋪天蓋地湧現到網際網路的各個角落咯:國漫崛起!

我不否認國漫進步的神速,但我認為「崛起」二字並不那麼準確,畢竟山巔對國內創作者來說從來都不是未曾攀登過的存在。

就在那不太久遠的過去,中國動漫的絢爛可要比當下還要奪目百倍呢......


01.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1937年12月底,華特迪士尼先生在幾經資金危機之後,終於將那部製作3年之久的《白雪公主》帶上了熒幕。

這部作品在迪士尼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它不僅帶來了超1.8億美元的票房收益,還對遠隔重洋的萬家四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觸動,讓他們立志創作出高質量的動畫來揚眉吐氣。

時間到來次年,萬氏兄弟們進入了新華聯合影業公司的卡通部,而時值抗日戰爭時期,這幾位熱血方剛的青年在借鑑了中國經典神話小說後,最終選定了《西遊記》中孫悟空等人為通過火焰山而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並與強大可怕的牛魔王來上了一場生死搏鬥的劇情為題材。

前前後後動員了100多名員工,耗費了1年半時間,且在孫悟空的造型上萬籟鳴導演還特地緊抓把關,最終在時任原動畫創作組組長的嚴定憲的多番修改下,方才最終成型。

這部動畫一經推出立馬引起了轟動,雖然原片中的一句:「人民大眾起來爭取最後勝利」,在公映時遭到了敵偽的裁剪,但這部作品依舊為觀眾感受到了強烈的反抗精神,成為抗戰背景下極為鼓舞人心的文化產物。

不僅如此,就當影片被日軍收繳回國並放映後(經過大幅度剪裁),如上感觸也依舊為一位日本小孩深刻的感受到了---

「該片中的孫悟空號召人民大眾起來反對牛魔王,實際上是諷刺日軍對中國的侵略」

此人便是手冢治蟲,而他在日漫領域的封神之路也恰恰就是在《鐵扇公主》的觸動下開啟的,並也自此將萬籟鳴導演奉若為偶像。

《鐵扇公主》的成功極大鼓舞了萬氏兄弟,讓他們萌生出了更大的動畫製作野望---《大鬧天宮》。

但可惜的是,隨著戰爭的蔓延,萬氏兄弟也不得不遷居香港,直到1950年代方才再度回到上海,並進入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時間到來1958年,在時任動作設計的胡進慶的協助下,萬古蟾導演也順利將願想了很久的剪紙動畫拍出來了,而這就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剪紙作品《豬八戒吃西瓜》。

1963年,萬古蟾導演再接再厲,在原先班底的基礎上還找上了副導演錢運達,通力創作出另一部剪紙動畫《金色的海螺》,而這部作品也在次年獲得了印度尼西亞第3屆亞非電影節盧蒙巴獎。

國際獎項確實耀眼,但在我看來彼時美影廠的製作人員也早已司空見慣。

畢竟就在1960年,在此時的美影廠廠長特偉的執導下,協同徐景達、戴鐵郎、嚴定憲等一班動畫設計人才,耗時三月推出的中國首部水墨動畫短片《小蝌蚪找媽媽》可就已經收穫了無盡的讚嘆。

迪士尼在它面前黯然失色,來自日本的宮崎駿則稱作為東方奇蹟,而同為吉卜力創始人之一的高畑勛就更是毫不吝嗇讚美之詞:「我看的都傻眼了」,紛紛在心裡奉中國為動畫創作的聖地。

1962年美影廠推出動畫《沒頭腦和不高興》,初看起來這只是通過讓劇中胖瘦兩形的主角遭遇各種糗事來逗樂觀眾,但事實上劇中出現的一幕幕荒誕畫面,也嘲諷了烏合之眾的隨波逐流---

明明沒頭腦繪製的設計圖是最精緻的,但卻因為名字寫反了而遭到同學們的嘲笑。不僅如此,就當沒頭腦長大並蓄意建造「千層大廈」後,施工單位居然按部就班的做了,並讓居民承受了極大的苦痛。

簡簡單單的一部喜劇,我卻感受到了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里的諷刺,只是劇中沒有那位說「不」的小孩罷了。

不僅如此,就在停擺了10多年後,《大鬧天宮》的製作也被重新提上了日程。這一次同樣由萬籟鳴導演帶隊,而之前在《鐵扇公主》負責孫悟空造型設計的嚴定憲也被提作為本劇的首席動畫設計。

這部動畫可謂傾盡了美影廠所有的精英,而囿於當時並無電腦繪畫一說,10分鐘的動畫就要多達7000到1萬張原畫來支持,因此僅僅繪製便用了2年之久。

最終《大鬧天宮》分成了上下集,上集於1961年上映,而下集原本安排在1964年放的,但因為某些特殊原因不得不擱置到1978年方才得以公映。

我可以很自信的說,截至今天為止《大鬧天宮》都可謂為國產動畫領域的巔峰之作。

它藉由出生草莽的孫悟空因為忍受不了天庭統治者們的飛揚跋扈,故而抄起了棍子,率領花果山的猴群直面天兵天將,並將玉帝老兒打得成屁顛屁顛的劇情來將所謂的反壓迫的精神拽拉到了極致。

《大鬧天宮》一經推出,遠隔重洋的美聯社便給予了如此讚嘆:「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美國絕不可能拍出這樣的動畫片。」

而待到1980年,當手冢治蟲首次來華「朝聖」的時候,他也特意給萬籟鳴導演送上了一張阿童木聯動孫悟空的插畫,以表自己對《大鬧天宮》的喜愛。

甚至到來1988年,當手冢治蟲已經身患胃癌之際,他仍舊義不容辭地接受了中方的第一屆國際動畫節的評委邀請。而到了次年2月,一代漫畫之神卻因病患黯然辭世了。

可以看到,在萬氏兄弟帶領下的美影廠可謂一直屹立在亞洲乃至世界動畫創作的頂點位置。那時候的國產動畫不僅創新力非凡,畫面精雕細琢,劇情也多含深刻的寓意,且在間接之下也帶動了日本動畫的發展。

不過就正如俗話所說的那般:「歲月是把殺豬刀」,屬於萬氏兄弟們的時代也隨著《大鬧天宮》的上映而走向落幕了。

幸運的是,美影廠的傳奇還在續寫著......


02.傳承和轉型

1979年,原先在《小蝌蚪找媽媽》有過合作的嚴定憲徐景達也找上了王樹忱導演,以及負責動作特技的常光希聯合製作了一部新動畫。

故事同樣取材自中國神話小說,但他們通過描繪一位小孩兒因追求個體自由而觸碰到忠孝價值矛盾時,所做出的削骨肉還父母的行為來鞭撻落後的封建禮俗。

這部動畫名為《哪吒鬧海》,而哪吒的激進行為也沒少在當時引起轟動,即便數十年過去了,也仍舊讓不少大人們心有餘悸。

但毫無疑問,恰恰因為如此炸裂的一幕,《哪吒鬧海》也才會被視作為中國動畫電影的高峰,與同《大鬧天宮》媲美等肩。

隨後到來1983年,之前在《金色的海螺》中擔任副導演的錢運達先生,此時此刻也導拍了一部神話作品《天書奇譚》。

這部動畫以袁公私自盜竊天書而被貶凡間開始,再以純潔善良的蛋生在袁公的引導下從妖怪手中奪回天書為過程,最後輔以袁公被不可抗力的力量帶離人間為結束。

短短數十分鐘,卻給我們呈現了寓意深刻的普羅米修斯式的盜火故事:將權力、資源、光明通通帶到人民群眾手上。

時間到來1984年,美影廠因為響應影視改革的號召,將原來側重於大熒幕高投入的製作計劃,逐步轉變為針對電視投放的連續劇形式(電視媒介已經逐步普及開來了)。

而就在這樣的機制影響下,曾在《小蝌蚪找媽媽》擔任動畫設計的戴鐵郎導演也推出了影響深遠的《黑貓警長》。

這部作品曾一度因為「缺乏民族特色」而於第二集上映後停擺了下來,但到來1986年又因美影廠對電視改革的強烈感知而得以創作至5集,而那集被無數小孩視作為童年陰影的螳螂新娘吃丈夫的劇情便涵蓋其中。

同年,曾在《豬八戒吃西瓜》擔任動作設計的胡進慶導演也給我們帶來了《葫蘆兄弟》。

這部動畫改編自《十兄弟》,但因為製作經費的問題而被胡進慶導演裁剪至7人,且最終僅憑每幀3至6元的成本給完好的製作了出來。

1994年改編自童話大王鄭淵潔的《魔方大廈》開播了。表面看來這只是講述主角萊克意外進入了魔方世界,並遭遇上各種奇聞怪事的獵奇冒險。

但看過的朋友無不清楚這部動畫內含的深刻諷刺:第7集夏河銀行通過高科技將居民調整為劃一的駭人驚悚的笑顏,而第8集則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全體居民頭戴惡魔頭盔的頭盔城。

什麼規訓的可怕,什麼制度下的人性妥協等等,都被《魔方大廈》用簡單的故事給淋漓盡致的詮釋出來了。

時間到來1999年,20年前曾在《哪吒鬧海》擔任動作設計的常光希先生此時此刻也晉升為導演,並給我們帶來了千禧年前的最後一部大名鼎鼎的動畫《寶蓮燈》。

雖然故事背景依舊取材中國古代神話,但在我看來,整部《寶蓮燈》的風格都極為相像1994年上映的迪士尼動畫《獅子王》。

沉香在人間遊歷的那整個成長過程,經由李玟、劉歡、張信哲等大咖演唱的一首又一首天籟般的配樂,無時不刻都在調動起動漫迷對迪士尼的想像,最終這部動畫也被無數90後奉若為童年的經典之一。

可以看到,儘管萬氏兄弟早在70年代的時候便已然退居幕後,但曾經跟隨他們的創作人也紛紛憑藉自身的能力樹立了一座座讓人仰觀的山頭,繼續維持著美影廠出色的創作形象。

不過就當我們期盼千禧年往後更多佳作到來的時候,我們卻赫然發現,那個屬於美影廠的時代,似乎已經不復存在了......


03.現狀和展望

長久以來,美影廠的生產模式都可稱為「計劃經濟」,由國家統一撥款,然後讓創作者按照特定的指標來進行創作,自由度也相當大,而且他們也不用直面市場能由國家統一收購和播放。

但時間到來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計劃的生產模式已經逐步轉變成直面市場的經營方式,再加上相關審核部門的緊抓,國內的動畫製作公司也就紛紛轉向低幼類的作品,既能滿足主要的群體(兒童),又能迴避審核的危機。

於是千禧年以來,諸如《藍貓淘氣》《喜羊羊》《熊出沒》等等作品便大行其道的出現在各大衛視,並完成了對國產動畫的統治。

但這一切似乎都不再與美影廠有關,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才外流,要想重現昔日的輝煌也似乎變得越發艱難了......

不僅如此,雖然自15年以來國產動畫呈現出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耐人尋味的是,包括楊宇(哪吒之魔童降世)、木頭(羅小黑戰記)、田曉鵬(大聖歸來)、梁旋(大魚海棠)、不思凡(大護法)等導演均非科班出身,全憑一腔熱血和對動漫的喜好,在創作條件極為貧瘠的情況下給我們產出了一部又一部佳作的。

那所謂的大廠生產制度真的還有競爭力可言嗎?

不過最近幾年美影廠也在不遺餘力的推動經典動畫的重製,包括《大鬧天宮》《阿凡提》《天書奇譚》《葫蘆兄弟》等等都已經被提上了日程乃至部分已經和我們見面了。

至於何時才能重攀《大鬧天宮》和《哪吒鬧海》般的山巔,並繼續影響一批又一批諸如手冢治蟲和宮崎駿般的動漫大師呢?

最後還是那句話吧:答案,就留待時間來揭曉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