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貴族體系:英格蘭三度被征服歷史的產物,有什麼值得羨慕?

辣目歷史 發佈 2020-02-28T01:52:45+00:00

「英國貴族的起源,要早於英國歷史上的諾曼征服、維京人入侵、撒克遜人的到來,甚至羅馬征服這些重要標誌性歷史事件的發生……」

「英國貴族的起源,要早於英國歷史上的諾曼征服、維京人入侵、撒克遜人的到來,甚至羅馬征服這些重要標誌性歷史事件的發生……」——M.L.布希《英國貴族:比較性綜述》

前一段時間,看到某位田小姐對於「英國貴族」大為欣羨,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本人真心覺得沒有什麼必要,因為英國人自己都知道,他們的那些貴族都只是一些「舶來品」。

到目前為止,我只在一本力圖從古到今全面梳理英國貴族文化的導論性小書《英國貴族:比較性綜述》之中,看到過有想要證明貴族文化在不列顛源遠流長的論述。

可惜,這並不被西方主流歷史學界所認同。

實際上,在凱爾特人定居不列顛諸島的時候,並沒有「貴族」這種特權階級固定存在。通常來說,比起一般的部落民權益稍微多一些的,只有兩種人:

  1. 部落首領以及其親屬;
  2. 德魯伊教派的祭司成員。

而且,他們也必須參與日常的勞作,不能全部脫產。

真正將「貴族」引入英國的,最早其實是羅馬人。

羅馬征服時期:部落首領向軍事貴族的蛻變

公元前55年的一個夜晚,新任高盧總督的凱撒帶領萬餘名士兵的軍團,乘坐80條羅馬槳帆船從法蘭西的布洛貢出發,開始了羅馬人對不列顛的征服。

經過斷斷續續的征戰,羅馬皇帝克勞德終於在公元47年占領了英格蘭。公元78年羅馬駐不列顛總督阿格里古拉,開始沿著進軍路線修築羅馬大道和駐軍城堡,鞏固對英格蘭的統治和完成對威爾斯的征服。

此後,直到407年君士坦丁大帝帶領羅馬軍團撤離不列顛。

在長達數世紀之久的羅馬統治時期,征服者儼然成為英格蘭大地的「貴族」。

羅馬人大多居住在一些「殖民城」里,而平民則被遷往「平民城」。

公元1—5世紀,是「羅馬貴族」統治不列顛的時代。他們通過四個載體推進不列顛土著居民的拉丁化,這就是羅馬大道、羅馬長城、殖民城與稱之為「維拉」的莊園。

首先,他們在倫敦和駐軍重地諸如南威爾斯的卡那封、英格蘭西北的切斯特和北部的約克之間,修築了被稱為「羅馬大道」的土石路。這些大道最初是調兵運輜之交通,後來成為商業發展和信息傳遞的設施。

其次,他們修建了哈德良長城與安東尼長城。公元122年,羅馬皇帝哈德良出訪不列顛行省,提出修築長城以防禦布列根特人南北夾擊的想法。

此後6年間羅馬人修築了從泰恩河口到索爾韋灣的,長達73英里的「哈德良長城」。143年,羅馬人又在福斯灣和克萊德河口之間,建設了37英里長的「安東尼長城」。

與此同時,羅馬貴族在長城沿途、大道沿線營建塔樓、修築城堡,儲備武器、配置兵營,既為軍事設防,又作練兵之所,更被當作馴化土著和擴展文明的載體。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設施之中除了少量的羅馬貴族作為統帥,還招募了許多英國土著。而負責管理這些英國人的當地部落軍事首領,則成為了最早的英國貴族。

同時,一些反抗勢力在與羅馬人的作戰之中,部落首領也漸漸蛻變成為軍事貴族。

莎士比亞戲劇中,有一位辛俾林國王諾比林努斯,他是埃塞克斯與赫特福德為中心的軍事貴族首領,刻意稱得上是英國最古老貴族的代表。

在羅馬統治後期,除了軍事貴族之外,從成功的經濟活動中興起的非軍事化的「世俗」貴族也出現了。這時,英國貴族主要由羅馬軍人後代、苟延殘喘的凱爾特教俗貴族,以及富裕的布列塔尼人(法蘭西地區的移民,多為羅馬人任命的「維拉」農場主)構成。

當時,除了「王」高居於其它貴族之上,很難對貴族的地位進行排序。大多數時候,貴族的地位差異只與其麾下士卒多寡、掌控土地和財富程度進行劃分。

但是幾乎所有的歷史研究學者都承認,在這個時候開始,英國的「貴族」才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特權階級;不列顛開始逐漸形成了等級社會。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蠻王與他們手下的「塞恩」

「羅馬人來了,飛揚跋扈,架橋又鋪路,統治這片國土;羅馬人離去,丹麥人不期而入,開始了對歷史的記述。」——拉迪亞德·基普林《河之謠》

自407年羅馬人撤離,到1066年諾曼征服的6個多世紀裡,不列顛一直處於盎格魯—薩克遜統治時期。

盎格魯—薩克遜人屬於古日耳曼人的一支,他們在各自軍事首領的統率下,從西北歐大陸渡海而來。英國的歷史學家把他們分為三支:

  1. 來自丹麥半島隘口並定居在英格蘭北部的盎格魯人;
  2. 來自易北河下游且居住於英格蘭南部的薩克遜人;
  3. 來自日德蘭半島而聚居於懷特島和漢普頓的朱特人。

在當時,盎格魯—撒克遜最重要的人物是大大小小的「王」,但他們實際上不過是一些擁有「家兵」的軍事貴族。其最重要的活動是率領親兵跟隨自己四處征戰、聚斂財富。

作為王不單要回報親兵以土地、職位和住所,他們大多數時候都和自己的「家兵」同吃同住。

「王」與「親兵」之間的主從關係,那是封建制度的最初期雛形。在最初的時候,那些得到和「王」同吃同住,一起上陣殺敵的「親兵」,被稱為「蓋西斯」。

到了公元650年,經過200餘年的征戰,盎格魯—薩克遜人已經在英格蘭建立了許多蠻族王國。

其中最重要的國家是:北部的諾森伯里亞、中部的麥西亞、東部沿海的盎格利亞、肯特、埃塞克斯,以及南部的威塞克斯和薩塞克斯

自此,不列顛進入「七國時代」。

隨著基督教傳入,諸多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紛紛皈依,而隨著基督教統一了英格蘭,七個王國之間也逐漸出了「大一統」的趨勢——諾森伯利亞、麥西亞、威塞克斯三個國家紛紛崛起,成為了七國霸主,開始慢慢蠶食其它國家的土地。

可就英國統一在即的時候,一位不速之客——丹麥地區維京人的到來,不僅使得盎格魯—撒克遜國王們成為英格蘭唯一「王」的夢想化為烏有,同時還使得現如今英國人在原本的凱爾特人、羅馬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血統基礎上,增添了維京人的血胤。

在當時的英國社會,出現了許多「丹法區」,丹麥語之中「伯爵」(Earl,Eolderman,即「國王的僕人」)開始在英格蘭出現。

但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王國之中尚未出現「伯爵」這一稱呼,通常來講,當時的盎格魯—撒克遜的軍事貴族被稱為「塞恩」(Sire),後世港片之中常能聽到的「Sir」便是「Sire」的簡稱。

從公元9世紀,一直到11世紀,盎格魯—撒克遜諸王在對抗丹麥人襲擾、奠定統一疆域的過程之中,「塞恩」制度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最初的「塞恩」,是上文所提到的「蓋西斯」中的最勇武者,也即是他們的頭領,並以自己的武力來向國王效忠。

公元931年3月,威賽克斯國王阿特爾斯坦在科爾切斯特召開「賢者會議」(英國議會的前身)。

據記載,參加者有威爾斯王、3名修道院長、15名地區主教,以及37名塞恩。

儘管這種會議舉行的時間、地點和召集人選並不固定,但是討論的內容卻始終是國內外的大事,甚至在國王遺囑不明確的情況下,這些人有權投票推選王位繼承人。

所以,每次召開「賢者議會」,都需要邀請掌握軍事權威的塞恩參與,以便確保會議商討的方案能夠被順利地貫徹執行。

我們可以看出,塞恩階層憑藉麾下的軍事實力,逐漸參與到了英國的政治之中,而這也促成了英國貴族階級雛形的出現——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部落王權制度,開始向以占有封地和提供服務為權力和義務之對應關係的封建君主制度過渡。

到了埃德加國王統治的10世紀下半葉,英格蘭的郡縣行政體制穩定之後,作為地區行政長官的郡長要麼由小貴族(那時塞恩制度已逐漸弱化,但是直到諾曼征服之後才消失)直接擔任,要麼在任職之後馬上會獲得升遷成為小貴族。

諾曼征服:封建君主制度的確立

「諾曼征服是一件好事,因為從此以後英格蘭不再受到征服,並因此而成為鼎盛國家」——英國歷史學家W.C.塞拉斯《1066年及其他》

從5世紀中葉到「諾曼征服」之前,六百年間不列顛戰火此起彼伏。

各王國歷代君主為擴充土地、爭奪霸權、抵禦外敵和治理國家,不得不任用與國王關係密切的親兵愛將、王室宗親,而這些人自然成為王國軍事活動和國家治理的骨幹,並在權力和財產上得到國王的相應回報,使他們成為地位顯赫、享有特權的貴族。

雖然采邑分封制的出現和封建制度的形成在盎格魯—撒克遜晚期已初見端倪,但被真正大規模地固化為一種制度,其實是在諾曼征服之後。

而比較諷刺的是,諾曼征服象徵著盎格魯—撒克遜人在英國統治的結束。

諾曼征服的起因,源於諾曼第公爵威廉對於被英國人迎回的「懺悔者愛德華」所承諾繼承權的討要。

1066年9月,經過黑斯廷斯戰役,威廉打敗了當時的英格蘭國王哈羅德,並將其殺死。之後,這位征服者率兵北上,實行「焦土政策」。

直到1070年,諾曼人徹底征服了英格蘭,開始了諾曼王朝的統治。

跟隨威廉來到英格蘭作戰的主力,乃是法蘭西的騎士。作為一種階層,「騎士」早在8世紀法國加洛林王朝時期就已經出現,那時騎士要自備精良戰馬、利劍長矛、盾牌盔甲、馬刺長靴等參與戰鬥,而其訓練更是要從孩提時代開始,一直延續10多年時間,所費不菲。

於是法蘭西國王查理·馬特,通過行「臣服禮」把土地作為采邑分封予臣屬,使他們變成封建莊園領有人。領有人在人格上卻要臣屬於封建君主,並對他們有尊重、服從和效忠的義務;反之,封建君主主對屬臣則有保護其人身安全和司法權益的義務。

在這種土地分封與利益奉獻的契約作用下,在封建財產與人身依附結合的過程中,封建主義得以確立,封君與封臣形成的貴族社會等級身份制也隨之固化。

而隨著征服者威廉統治英格蘭,以采邑分封為媒介、以權力和義務為內容的雙向封建契約關係,也被移植到了不列顛。

通過分封采邑,威廉及其後繼者培養出了一大批諾曼貴族,使得英國貴族體系最終確立。

由此可見,英國貴族體系其實就是部落制向封建君主制度過渡的產物,而其最主要的三次「改革」,全部都是在外部侵略勢力統治英格蘭的時促成的。

某種意義上來講,所謂的「英國貴族制度」不過也就是一種「舶來品」。

對其艷羨不已,才實屬稀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