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和林徽因原本是閨蜜,後來發生了什麼,兩人從此再不來往

張生全精彩歷史 發佈 2020-02-28T03:00:47+00:00

雖說林徽因和冰心都是福州同鄉,且又都是才女,但兩人卻是通過彼此的丈夫才認識的。吳文藻和冰心是戀人,梁思成和林徽因雖然才訂了婚,但也是形影不離。

雖說林徽因和冰心都是福州同鄉,且又都是才女,但兩人卻是通過彼此的丈夫才認識的。

1924年,林徽因梁思成結伴前往美國留學。在那裡,他們遇到了吳文藻和冰心。

梁思成和吳文藻不僅是清華大學校友,還做過幾年室友。因此到了異國它鄉能再見面,自然是倍感高興。所以,你來我往是少不了的。

吳文藻和冰心是戀人,梁思成和林徽因雖然才訂了婚,但也是形影不離。因此這兩對戀人經常出外遊玩野炊。

在這段時間,林徽因和冰心的關係堪比閨蜜。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林徽因和冰心在回國後,卻老死不相往來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就要說到林徽因家的客廳了。

1930年,林徽因由於身體有恙,為了便於調養,她辭去了東北大學的職務,和梁思成回到北京工作。

當時,林徽因的和梁思成的家在北總部胡同三號院。

這所院子,和林徽因曾住過的所有地方比較,是她住得最舒服最愜意的地方,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當時北平流行文化沙龍。林徽因和梁思成由於好客,每逢周末也在家裡組織沙龍聚會。

要知道,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身邊一直都雲集著一大批各領域的學術大家和教授們。因此自林徽因家的客廳開放後,這些學術大家和教授們便如魚得水,都喜歡登門聚會。

身為女主人的林徽因,在當時的女性中,她的才華和美貌都是首屈一指。她的博學多才、敏捷的思維還有縝密的推理和口才,無不給來訪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也因此喜歡和她交往,她家的客廳也隨之名聲在外。

按理,冰心和林徽因交情不錯,原本也該在林家的客廳里留下蹤跡。但是有意思的是,一說到常客,便是金岳霖、徐志摩、胡適、沈從文等人,根本找不到冰心的影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似乎能從冰心的成長過程中找到端倪。

1918年,一心想成為醫生的冰心就讀於協和女子大學理科。但在她大二那年,北京爆發了「五四運動」,轟轟烈烈的革命浪潮對冰心的影響很大。她不僅投身於熱烈的革命運動中,還棄醫從文,開始了她的創作之路。

林徽因家的客廳不僅不能吸引冰心,反而在她看來,國家正處於日本侵略時期,林徽因家的文人學士卻絲毫沒有憂國憂民之心,還成日談風弄月,說笑自如,這是她所鄙視的。

另一方面,冰心對傳統的家庭觀念很認可,所謂的「婦道」,雖說有許多糟粕,但大多數規矩她還是認可的。

林徽因在家裡開沙龍,來的又多是有才華的男子,且她又不知距離,總在聚會中高談闊論,做沙龍聚會上的女主角。這在冰心看來,行為上便頗失穩重。

另外,徐志摩為了追求林徽因,拋妻棄子。後來雖然迎娶了交際名媛陸小曼,但是他卻並沒有因為新的婚姻,就斷絕和林徽因的往來。

雖說做不成戀人還能做朋友,但徐志摩對林徽因的熱情,顯然太過赤裸裸。他不僅仍舊是林徽因沙龍上的常客,還在林徽因到香山調養時,不顧北京、上海兩地授課之累,經常到香山去看望林徽因,以致緋聞四起。

林徽因和徐志摩的花邊新聞,被無聊的人傳得很不堪。冰心聽了很難受。

後來,當徐志摩坐廉價飛機趕去參加林徽因的演講會,半途墜機而亡時。冰心的內心,更是起了很大的漣漪。

一方面,作為文人,冰心對徐志摩的才華非常欣賞,另一方面她對徐志摩在情感上的表現卻十分不贊同。所以,當徐志摩去世後,冰心曾評價他是蝴蝶而不是蜜蜂。說女人的好處他全未得到,女人的壞處卻又讓他去世。甚至冰心還說,徐志摩的才華,被女人耽誤了。

這話明里暗裡,都有所指。就連林徽因的兒子也對這話非常不滿,以致多年後,冰心要編一套文集,想收錄林徽因的文章,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還堅決不同意。

除了議論,冰心還在徐志摩去世不久,寫下了《我們太太的客廳》。在文中以諷刺的手法,淋漓盡致地描寫了一個擅長交際、懂得拉攏男人、頗有心計的太太的形象。

當時,沈從文、蕭乾等人都認為這個太太,就是暗指林徽因。而文中的客廳,自然就是林徽因家的沙龍聚會。

至於文中其他人物,大家也分別能從林徽因家來客的身上找到原型。

比如「約有四十上下年紀,兩道短須,春風滿面」的文學教授,就被人認出正是胡適;還有「一個瘦瘦高高的人,深目高額,兩肩下垂,臉色微黃,不認得他的人,總以為是個菸鬼」則指的是金岳霖……

好在林徽因家的座上客都是君子。所以儘管大家看得真切,但還是付之一笑。金岳霖還在認真拜讀後表示,這篇小說的確是一篇好小說,它除了給人無盡猜想外,還有另一層深意,那就是反映中國少奶奶「不知亡國恨」的問題。

當時,林徽因還在山西考古。當沈從文把刊登《我們太太的客廳》的報刊寄給她後。以她的聰明,自然明白冰心的意思。她沒說什麼,只是微微一笑,從山西帶了瓶山西老陳醋回來,託人送給了冰心。其意自然有「我知道你妒忌我」的意思。

本來回國後,林徽因和冰心的交集就不多。再加上這麼一段公案,算是友盡。所以兩人老死不相往來,也就不奇怪了。

(參考史料:《林徽因傳》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