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疫情須講好六堂課

中國吉林網 發佈 2020-02-28T03:57:50+00:00

疫情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理性看待這場全民疫情防控戰,既要充分肯定和持續激發大學生的正能量,又要全面研究和有效回應大學生的疑問,是擺在高校面前的重大課題。

疫情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理性看待這場全民疫情防控戰,既要充分肯定和持續激發大學生的正能量,又要全面研究和有效回應大學生的疑問,是擺在高校面前的重大課題。筆者認為,高校要著力講好六堂課。

講好愛國主義教育課。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全體大學生上了一堂愛國主義教育大課。學校要教育引導學生認識何為堅持全國「一盤棋」、打響疫情防控「總體戰」;要教育引導學生看到黨和國家防控疫情的決心、速度和擔當;要教育引導學習疫情防控中的先進事跡,引導他們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於學習生活中。

講好命運共同體教育課。在此次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我們以全面果斷的防控措施,以世所罕見的組織動員,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權益,為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學校要教育引導學生,通過對古今中外的重大疫情事件的比較,理解採取空前嚴格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要教育引導學生,理解準確及時的信息披露和迅速高效的疾病研究對全人類戰勝疫情的重要性;要教育引導學生,在「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國際支持中感受何為「命運相連,休戚與共」。

講好社會責任感教育課。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醫務工作者們義無反顧衝鋒在前、人民子弟兵聞令而動重任在肩、基層聯防無縫銜接、物流運輸源源不斷……背後凝結著各行各業人民群眾的敬業堅守。當前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勁的時候,高校要繼續做好社會責任感教育,教育引導學生增強大局意識、法治意識和奉獻精神,遵照國家和學校安排居家隔離、合理安排假期生活。

講好媒介素養課。居家隔離期間,網絡成為大學生信息獲取和輸出、開展人際交往的慣性選擇。長期以來,圍繞網絡「雙刃劍」效應的討論不絕於耳,非常時期、非常機遇,與其為「網絡成癮」的比例惴惴不安,不如因勢利導,自上而下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應教育引導大學生與時俱進,提升媒介素養,從網絡原住民成長為網絡引領者。

講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對於機體免疫力的增強效果,就如同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之於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學校要教育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風險考驗,不斷增強心理韌性,提升身心健康水平,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講好科學精神教育課。科學防治是對抗此次疫情的「驅魔利器」。科研攻關,迅速開展病原鑑定、病毒溯源、有效藥物及疫苗的研發工作;權威科普,解讀疫情最新進展、提高民眾防護意識,為社會提供「定心丸」;信息共享,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動數據、樣本、平台等資源信息在全國乃至全球的開放共享;還有像鍾南山、李蘭娟等一大批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和科研人員勇挑重擔、無私奉獻……學校應教育引導學生,不僅要做到不信謠不傳謠,還要以科學精神和探究能力為武器,與各種「偽科學」「假信息」作鬥爭。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中求真學問、練真本領、作真貢獻。

在疫情防控的全面戰鬥中,學校必須順勢而為,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素材、新載體,做好愛國主義、命運共同體的「大德」教育,做好社會責任感、媒介素養的「公德」教育,做好心理健康、科學精神的「私德」教育。

倪佳琪 北京師範大學專職輔導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