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崇武,所出名將無數,趙王為何更換廉頗選擇紙上談兵的趙括?

資深人士說文史 發佈 2020-02-29T11:46:07+00:00

從熟知兵法理論、秦國離間計角度,李牧不擅長大型對抗性戰役,趙括過於自信,趙王輕信趙括戰國風雲,七雄並立,戰爭四起,各諸侯國為開疆拓土,爭奪生存空間,都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其中有四大兵種最為著名,分別是秦銳士、魏武卒、齊技士和趙國的胡服騎射;縱觀戰國時代,最崇武力的國家莫過於秦國和

導言:趙國崇武,所出名將無數,為何更換廉頗選擇紙上談兵的趙括?從熟知兵法理論、秦國離間計角度,李牧不擅長大型對抗性戰役,趙括過於自信,趙王輕信趙括

戰國風雲,七雄並立,戰爭四起,各諸侯國為開疆拓土,爭奪生存空間,都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其中有四大兵種最為著名,分別是秦銳士、魏武卒、齊技士和趙國的胡服騎射;縱觀戰國時代,最崇武力的國家莫過於秦國和趙國了。

趙國是一個非常崇尚武​力的諸侯國,也正因如此,它在軍事方面的發展比之秦國也是不弱多少的;到了戰國後期,它是整個山東六國的抗秦主力,也是秦國東進道路上最大的屏障,甚至比南方地大物博的楚國還要棘手。

這樣的趙國誕生了很多的名將,包括趙奢、廉頗、李牧等等,趙奢是戰國中後期第一個打敗秦軍的人,喊出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口號一直流傳到今天;廉頗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為趙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趙國抵禦外來入侵或開疆拓土等諸多方面都有著很大的貢獻。

趙國猛將如雲,趙王偏偏啟用趙括

李牧同樣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非常善於與匈奴人進行草原戰爭,可以說阻止了匈奴人南下,保障了中原地區的安穩發展,不僅對於趙國來講,對於整個華夏文明都是大有好處的;但讓人們很不理解的是,長平之戰當中,趙王因為疑心廉頗與秦國有私便動了更換將領的念頭,可是他在更換將領的過程中,並沒有選擇李牧等著名的將領,反而是動用了絲毫沒有戰鬥經驗的趙括,這又是為什麼呢?

本篇文章我們重點分析一下趙國為何啟用毫無戰爭經驗的趙括,看一看趙王選擇趙括的背後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因素推動?

趙括嬴在起跑線上,沾了父親趙奢的光

首先第一點,趙括是沾了他父親的光的;我們上面所提到的馬服君趙奢是趙括的父親,趙奢血戰強敵而開敗秦首戰,在趙國的軍隊當中是比較有聲望的,甚至於他的威信比之廉頗也是絲毫不弱的,對於這樣一個能征善戰的人趙王也非常的信得過,而趙括作為趙奢的兒子,自然是贏在起跑線上的;畢竟在整個戰國那樣的年代裡,人們對於家族的觀念還是比較重的,一個崇武​的家族的子孫後代。

在這一方面也會被人高看許多;這個時代有諸多例如虎父無犬子的例子,戰國末期秦國名將王翦的兒子王賁與他父親一樣是能征善戰的名將,更是獨領滅魏之戰,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再比如楚國的項氏一族,從祖輩項燕到父輩項梁,再到項羽,項氏一族對於軍事方面的領悟都是非常通透而獨到的。

所以說,趙括作為趙奢的兒子,自然比其他人更容易得到趙王的信任,也更容易以年輕的身份而位居高位,這一點本就是無可厚非的,更何況他的父親還不是一般的名將;趙括能夠以非常年輕且沒有任何鬥爭經驗的身份代替廉頗,成為趙國軍隊的統領,與他的出身是有著非常大的關係的。

趙國實力不如秦國,面對戰神白起,趙括勝算很低

第二點,趙括這個人也並非是一無是處的;我們通常用紙上談兵這四個字去形容趙括,仿佛在人們的印象當中,趙括這個人並不適合領兵作戰,他的軍事才能也是難登大雅之堂的。事實並非如此,當時趙括面對的人是一生未嘗敗績的武安君白起。

在很多歷史史料當中都對白起的評價極高,甚至《戰國策》當中說他不戰而能知戰爭的勝敗,更是算無遺策料敵如神,對戰這樣一個人,趙括的勝算本就不高;而且趙國的軍事實力本身與秦國就有著一定的差距,所以在那場戰爭當中,趙括是勝利還是失敗其實都不算是跳脫意料之外的事情。

  • 長平之戰,趙括也讓秦國損失巨大

秦國在長平之戰當中也並不好受,也並非是輕鬆就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從後來白起對邯鄲之戰的建議當中來看,秦國在那場鬥爭當中是死傷過半的,並且耗費了國內巨大的財力物力,導致國庫的空虛,所以在長平之戰中,秦國可以說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趙括能與白起打到這個地步也算是不錯的。

事實上,換成任何一個將領去對戰白起,都有可能落得失敗的下場,本來勝敗就是兵家常事,我們並不能通過最終的失敗而就完全否定一個人的軍事才能;也有人說趙括不知敵軍的真實動態,就擅自帶兵出征本身就是他的一個缺陷。

  • 白起誘敵深入戰術,使很多將領上當,並非趙括一人

事實確實如此,但誘導敵軍離開主戰陣地,然後通過防禦工事為輔助手段全殲敵軍的方式是白起打仗的特點,也就是說,被白起所誘導的軍事將領不計其數,不單純只是趙括一人而已,所以說,這並不是趙括才會單獨犯的致命錯誤。我們從戰爭方式以及最終秦趙兩個國家的境況來看,並不能說趙括就是一無是處的。

趙王輕信趙括,趙括大意輕敵

  • 趙括熟知兵法理論,李牧不適合對抗性戰役

第三點,是因為趙括對於兵法的了解,非常具有迷惑性;據說趙括在從未領兵作戰的時候,就能夠在辯論兵法上面,讓自己的父親趙奢啞口無言,也就是說,單純說對兵法的理解上,就連他的父親趙奢也比不上他,而那個時候趙括並沒有真正的領兵作戰,趙王並不能夠知曉他在戰場上的實際表現,所以極其容易被他熟知兵法的表象所迷惑。

趙王認為趙括能夠擔當大任,能夠帶領軍隊獲得勝利;事實上,趙括對於兵法的了解確實是非常的熟悉的,在諸多場有關兵法的辯論當中都能夠取得勝利,但趙括卻缺少將兵法運用到實際戰場上的能力,可謂是理論和實踐有所脫離;但是這一點卻不被大多數人所知,因此趙王選擇任用趙括其實也是無可厚非的。

  • 李牧擅長打伏擊戰,不適合大型攻堅戰

當時趙國另一位名將李牧,並不擅長打這種長期的對抗性戰役;李牧的特長是打伏擊戰,也就是對戰匈奴等遊牧民族的戰爭;李牧打伏擊戰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擅長設置陷阱,他能夠在平野草原上藏匿數十萬的軍隊,以此來迷惑自己的對手,從而獲得戰爭的勝利。

李牧的作戰方式,對於與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作戰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在那個時候,李牧的對手基本上都是處在趙國邊境上的遊牧民族,很少南下參與對抗中原各大諸侯國的戰爭,所以在趙王信不過廉頗,而李牧又不擅長對抗中原諸侯國的時候,趙王必須選擇其他的將領進行帶隊,而這時熟知兵法又身為馬服君趙奢兒子的趙括,自然也就成為了候選人。

  • 趙括過於自信的表現,被趙王重用

趙括自大的保證給了趙王任用他的理由;當時的趙括認為整個天下只有一個人能夠打敗他,那就是武安君白起,而當時秦國的領兵將領並不是白起而是王齕,趙括自認為對戰王齕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並沒有將他放在眼裡,所以,趙括的自信給了趙王很大的保證。

而趙王本身就對熟知兵法的趙括另眼相看,同時,他父親所立下的功勞,也讓趙括認為虎父無犬子,在任用趙括的時候,趙王並沒有過多的考慮,而趙括也確實利用他對於兵法的熟知給趙王講解了他關於戰爭的考量,因此,趙王才會讓趙括去代替廉頗。

  • 秦軍將領王齕並沒有過人之處,讓趙括輕敵

因為當時秦軍的領將王齕並沒有太多的過人之處,也就沒有引起趙國上下的足夠重視。雖然長平之戰最終的勝利是由武安君白起獲得的,但在一開始的時候,白起卻並沒有參與到鬥爭當中,帶領秦軍進行作戰的是白起的副將王齕。

而後來白起領命統兵秦國對於這件事情也是秘而不宣的,並且白起也親自下令說,如果有人泄露了這件事將軍法處置,所以趙國並不知道白起已經臨危受命了,依舊以為秦軍的將領是王齕,所以並沒有給予過多的重視。

同時,廉頗能夠固守防禦壁壘三年,秦軍對此絲毫沒有辦法,同時也低估了秦軍的作戰實力,認為秦國軍隊不過如此,所以也就沒有對沒有任何鬥爭經驗的趙括多做一些考量,便讓其上陣了;這其實也是白起在受命之時,要求部下對換將一事進行保密的原因,為的也就是不引起趙國的過分重視,從而更有利於戰爭區的勝利。

受流言影響,趙國中秦國離間計,疏遠廉頗

第四個原因則是,趙王受當時流言的影響,趙王深信趙括能夠贏得長平之戰的勝利;當時廉頗帶領的趙軍已經與王齕帶領的秦軍對峙了三年之久,三年的時間讓長途跋涉的秦國軍隊不堪重負,耗費了大量的糧草和金錢,導致秦國的國庫出現了空虛的情況,所以秦國不得不採取另類的手段以贏得戰爭的勝利,從而終止對於國家資源的消耗。

而戰勝趙國的第一步,就是要破除廉頗所建立的防禦壁壘,突破趙國軍隊的防線,所以秦國便在趙國散布流言,說廉頗實際上是與秦軍有著秘密協定的,他本身已經倒向了秦國的陣營,所以才會固城不出;在那個時候,趙國的軍事實力還是比較強盛的,他有著與秦國一戰的實力,而且長平之戰又是發生在他的家門口,他的軍隊支援以及糧草物資的保障都比秦軍要方便很多。

筆者認為,趙國與秦國長平之戰中,勝負的機率是五五分成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廉頗卻選擇修建防禦工事三年不出,同樣也是消耗了趙國巨大的財力和物力,本身趙國的發展循環就不如秦國良好,這樣的戰爭消耗更是讓趙國人民苦不堪言。

更何況趙國在那個時候並非沒有一戰之力,能戰不戰卻選擇防守,這樣崇尚武力的趙國人心中不滿,流言的盛行也就有了基礎條件;而在秦軍的留言中,不僅是說廉頗與秦國有著約定,更是流傳著只有趙括領兵才能夠打贏秦軍的謊言,所以趙王才會越過李牧,直接將目光投向趙括,這才有了後續的事件發生。

討論

筆者認為,趙王的這個錯誤本身是可以避免的,在馬服君趙奢生前就對自己的妻子說過,兒子趙括並不適合領兵作戰,他雖然對戰法非常的熟悉,卻缺少將其運用到實際戰場上的能力,如果一旦由趙括領兵,那麼軍隊必定以兵敗而告終,並且告知自己的妻子,如果之後趙王執意啟用趙括的話,請她一定要阻止趙王的決定。

  • 趙括母親勸諫趙王,不要讓趙括領軍

後來,當趙王聽信流言想讓趙括去代替廉頗的位置,趙括的母親也按照自己丈夫生前所述進宮勸諫,除了將趙奢的話原封不動的講述給趙王之外,還對趙王說趙括並不適合做一個軍隊的統帥。

趙括的母親講到,在趙奢統兵的時候無論受到什麼樣的封賞,都會與部下的將士們分享,而且多半時間是待在軍隊當中與士兵們進行溝通的,可是趙括在受到封賞之後卻是洋洋得意,並且將這些都納入了自己的私庫,平時也都是待在家裡,很少與士兵們進行溝通交流。

所以,趙括其實並不真正的了解軍隊,如果真的由他來帶領軍隊作戰的話,可能不利於戰爭的勝利;可是趙王對趙括母親的這一番敘述並沒有放在心上,並且還對其講述了他對趙括的期望。

  • 趙括戰死沙場後,並未連累家族

趙括母親一看自己的勸諫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就像趙王建議說,如果有一天趙括打了敗仗回來,希望他的失敗不要連累到整個家族,當時趙王也是笑著應允了她的這個請求;而在趙括身死之後,他的族人也並沒有受到牽連;由此來看,當時秦軍所散布的流言是有非常大的漏洞的,只不過趙王身居內宮並不了解這些事情罷了;如果他能夠更好的去體察民情的話,想必這件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

後來,趙括帶領著部分兵力脫離了主力軍的戰地,卻被武安君白起截斷了運糧的通道,危困幾十天之後,趙括彈盡糧絕又沒有辦法突圍,最終戰死沙場,隨之而來的也是長平之戰的重大失敗,趙國40萬降卒一夜之間全部被坑殺,曾經鼎盛的軍事實力也在一瞬間消失了大半。

自此之後,趙國的發展跌入了低谷,山東六國的整體抗秦實力大幅度下降,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原地區各大諸侯國實力均衡發展的階段結束,秦國一家獨大的時代正式到來,可以說,秦國統一山東六國的腳步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綜述

筆者認為,趙王之所以啟用趙括是有著很多的因素在背後共同推動的,趙括自己的出身、他對於兵法的了解、秦國散布的流言,這些都是導致趙括在沒有任何戰鬥經驗,就擔任統兵大將的原因,當然也是長平之戰會失敗的一個因素。

不過,趙括雖然軍事才能並不是異常的出眾,相比於他的父親趙奢和趙國的兩個名將李牧、廉頗來講是無法對比的,但相比於其他的普通將領來說,他也是有過人之處的;雖然最終長平之戰的失敗與他有著不可推卻的責任。

但我們也不能因為一場戰爭的失敗,就否定趙括整個人,畢竟勝敗乃兵家常事,如果趙括沒有戰死沙場的話,也不見得就不能夠在後來的戰爭當中脫穎而出;因此,當我們看到歷史的時候還需要客觀。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左傳》、《史記》、《呂氏春秋》、《戰國策》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