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這麼喜歡搶占領土,卻為何唯獨沒有將蒙古吞併?

一枚心內科醫生 發佈 2020-02-29T22:02:01+00:00

即便是在二戰結束,蘇中實力對比最懸殊時,蘇聯也沒有吞併蒙古,而是僅僅操縱其從中國獨立而出,便就滿足。

自古以來,俄羅斯就有拓土開疆的傳統。過去的幾百年里,俄羅斯步步為營,生生將自己從一個東歐小國,發展成為一個橫行歐亞的世界級大帝國。二戰結束後,蘇聯的國土面積業已增長到恐怖的2200萬平方公里比緊隨其後的加拿大、中國加在一起,還要多近三百萬平方公里!

隨著俄羅斯的強勢擴張,周邊的國家基本上都是深受其害,大量土地被起剝奪,甚至還有些小國就此滅亡。不過,有一個國家卻是例外——那就是蒙古。即便是在二戰結束,蘇中實力對比最懸殊時,蘇聯也沒有吞併蒙古,而是僅僅操縱其從中國獨立而出,便就滿足。

俄羅斯為什麼不吞併蒙古?

是蒙古缺乏價值,入不了俄國人的法眼?

當然不是。且不說蒙古高原地下礦藏豐富,單就地緣角度分析,埋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蒙古高原地處東亞大陸北部中央,地緣上居高臨下,對中國北部的華北、東北、西北三大次級地緣板塊同時形成天然壓制。

這猶如一柄利刃,插進來北中國的心臟。正是這種優勢的地緣區位,使得古典時代的匈奴、鮮卑、突厥、契丹、蒙古,這些大型遊牧帝國,可以多方向任意進擊,把號稱古典時代人類最強文明的華夏文明整的是有苦難言。由於戰略防禦面太長,中原王朝必須處處設防,這種做法既嚴重消耗了自己的資源與實力,而且還無法集中力量有效抵禦,以致效果始終不彰。倘若蒙古高原只是從單一方向構成威脅,那以華夏文明的強大實力,即便不能將其反向壓制,但抵禦起來也就容易的多。

一旦蘇聯奪取蒙古,那就可以同時對中國的華北、東北、西北、新疆四大板塊施加地緣影響,讓整個北中國陷入不可逆的戰略被動。

可即便有這麼大的利好,蘇聯卻還是沒有侵占蒙古,不過是將其化為附庸國,就已足夠。

當然,作為附庸的蒙古也仍舊是蘇聯的傀儡而已。但無論如何,這也不如直接吞併來的直截了當。明明有能力吞併蒙古,可又偏偏放過,這種事兒居然發生在俄羅斯這個國家頭上,實在有點讓人費解。

那麼,蘇聯為什麼沒有將蒙古吞併呢?雲石君覺得,理由主要有三:

首先是地緣距離的十分遙遠。表面上看蒙俄兩國是鄰邦,不過俄羅斯的本部核心區——東歐平原,跟蒙古高原相隔萬里,與其接壤的是自然條件非常惡劣的北亞中東部,這大大限制了俄羅斯本部對蒙古高原的地緣影響力投射。

而地緣結構層面的一些瑕疵,也阻礙了俄羅斯對蒙古高原的吸納:

俄羅斯的國土是長方形東西走向。而作為國家本部核心區的東歐平原,卻地處這個東西向長方形國土的最西端——這大大限制了其對北亞地區的地緣影響力投射。此外,蒙古高原的東、南、西三個戰略方面都是中國領土,只有北面跟俄羅斯的北亞領土接壤。這種格局下,蒙古相當於成為凸出於俄羅斯長方形版圖之外的一個半島。

這就出現了問題:地緣結構決定了,俄羅斯本部向亞洲板塊投射影響力路徑是由西向東,而就地緣區位來說,蒙古高原相對偏南,游離於西伯利亞鐵路這條俄羅斯國家地緣主軸之外,這更是大大削弱了俄羅斯文明對蒙古高原的影響。

當然 ,如果北亞這個本快本身質量還可以的話,那俄羅斯也可以其為依託,直接向蒙古施加輻射。但北亞極端糟糕的地理環境,意味著其根本就無法形成規模化的文明體系,頂多也就只能充當俄羅斯文明向蒙古滲透的戰略通道,而不能作為戰略依託。

地緣影響力的大幅受限,意味著即便俄羅斯能夠依靠強力吞併蒙古,可是在隨之而來的消化吸收問題上,肯定會遭遇嚴重的水土不服。

雖說蒙古高原有著大量礦產資源,不過俄羅斯本身也是全球頭號資源大國,對此不是太稀罕。並且,因為蒙古高原與西伯利亞鐵路這條俄羅斯連接北亞交通命脈大幅偏離,所以無論是開發與運輸,都十分不便。直白點說,俄羅斯很難藉助工業化,將蒙古高原納入自家主流文明體系,蒙古也無法因為蘇聯的占領,而讓自己實現現代化。

這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個問題。蘇聯若是將蒙古吞併,這相當於對蒙古人獨立政治權力的一種剝奪。當然那,要是這種剝奪可以換回足夠的經濟回報,那蒙古人也未必不能接受。可若沒有足夠的物質回報,那蒙古人的臣服就顯得不划算了。日積月累之下,蒙古人難免心理失衡,進而對俄羅斯心生牴觸與方案,進而釀成分裂隱患。

當然,考慮到蒙古總共也沒幾個人(蒙古國迄今人口也不過300萬),蘇聯完全可以用移民的手段,讓蒙古高原完全俄化。

不過這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真要這麼幹,麻煩更大。地緣環境的特殊性,意味著就算把俄羅斯人遷入蒙古高原,他們的處境也多半不會比土著蒙古人更好——沒準還會因為水土不服,以及前後落差的巨大而更加糟糕。這樣的話,這些形同流放的移民,他們的怨憤可能比祖祖輩輩棲身於此的蒙古土著來的更加強烈。

其實當初中亞五國的脫蘇經過,便從側面證明了俄羅斯吞併蒙古,在技術上的不可行。中亞五國和蒙古高原一樣,都是深居內亞。但由於中亞毗鄰南俄,故跟俄羅斯東歐本部的地緣關係還是要比蒙古高原親密的多。可饒是如此,蘇聯也僅僅能夠勉強維持對其之控制(這還多虧了蘇聯的強大綜合國力,以及中央劃撥的高額邊疆補貼),等到蘇聯瓦解,繼任者俄羅斯聯邦國力大衰,它們再也無法承受這個巨大的包袱,所以雖然當時的哈薩克斯坦等國,其實主觀上的獨立意願並不太強烈,俄羅斯的依然主動將其拋出去。

既然對中亞,俄羅斯都占的勉勉強強,那對蒙古高原,就自不待言。

畢竟,蘇聯的國土已經夠大了,而且這些國土還有大半都沒在呢麼開發。所以至少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蒙古高原對蘇聯而言都不算太稀罕。在蘇聯眼中,這塊土地的價值,主要是作為中俄兩個地緣大國之間的戰略緩衝區,以及其在地緣層面對中國北部的天然壓制功能而已。既然強行吞併註定會使自個兒難以消化,那不如退一步,僅僅將其納為附庸,實現事實掌控即可。如此既可以滿足當下的現實需要,又無需對蒙古承擔過多義務——這種做法才是最符合性價比規則的。

而對中國的顧忌,也影響到蘇聯吞併蒙古的決心。畢竟蒙古高原對中國北部的地緣壓制功能實在過於明顯,如果這裡再成為蘇聯領土,那中蘇間本就非常尖銳的結構性地緣矛盾,將進一步激化,再無緩和的空間和可能。面對這種全方位壓制,不管中國是哪朝那代當權,只要這個國家體系依然存在,就別無選擇,只能跟蘇聯拼到底。

雖然就現實國力而言,當時的中國比蘇聯有著巨大的差距。可中國畢竟是東亞大陸這個世界級地緣板塊的擁有者,天然擁有成為一流世界級大國的潛力。一旦這種潛力被釋放——哪怕僅僅是釋放一部分,其所迸發出的能量,都能夠對蘇聯那龐大卻又虛弱不堪的北亞領土構成強大威脅。

對蘇聯來說,美國才是其之最主要對手。若非別無選擇,蘇聯確實犯不著為了一個反正已逃不出自己手掌心的蒙古,把中國逼到必須跟自個兒鬧個你死我亡的境地——僅僅是將蒙古變為附庸,中蘇還有一定緩和空間,可要變成蘇聯領土,那中國就只能不惜一切代價,跟蘇聯死磕到底了。

所以,即便是在中蘇兩國鬧的最凶的20世紀6、70年代,蘇聯也僅僅是陳兵中蒙邊境,作勢威脅而已。

現在回顧這段歷史,蘇聯的這種自我克制還是頗為明智的。要是它真把蒙古吞併,那中國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向美國戰略妥協,引美國之力抗衡蘇聯——不然契丹與北宋的舊事,很有可能就在20世紀重演了。而同時與美、中、歐三大地緣勢力對抗,蘇聯的戰略承壓將會更加明顯,國力的消耗也會急劇增加,這回讓它的崩潰更早到來。

總而言之,不管是為了維持蒙古高原的穩定,還是防止對刺激中國太過,在蘇聯國力強大到足以占領整個北中國,並保證對其之消化吸收之前,蘇聯都犯不著急於吞併蒙古。

當歲,隨著蘇聯解體,繼任的俄羅斯國力大損,對蒙古的鉗制力度自然也就嚴重下降。這種情況下,中蒙關係也出現了改善的可能。

依照常理,這種情況下,蒙古完全應該抓緊時機,在中俄間大搞平衡,爭取左右逢源,兩頭通吃——作為大國夾縫中的小國,這是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理想選擇。

只是現實是,儘管中蒙關係較冷戰時大有緩和,但蒙古對中國的戒備依然十分慎重,甚至隔三差五就喜歡鬧出點么蛾子,存心給兩國關係上眼藥。而在政治上,雖然蒙古已不像冷戰時那樣向蘇聯一邊倒,但整體來說,在中俄之間,也依然更加傾向於俄羅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