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在歷史上濃墨重彩,為何說荊門是它的門戶?

地圖帝 發佈 2020-03-01T08:31:59+00:00

對沒有去過湖北省的人來說,只要你讀過《三國演義》,對荊州都不會陌生。荊州自古以來就是長江中游的軍事重鎮,無論是地理還是歷史,荊州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對沒有去過湖北省的人來說,只要你讀過《三國演義》,對荊州都不會陌生。荊州自古以來就是長江中游的軍事重鎮,無論是地理還是歷史,荊州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實際上,湖北省內姓「荊」的城市不止荊州,還有一個,這就是荊門。有人常把荊州與荊門搞混,這是兩座城市,但兩座城市的淵源卻非常深。別的不說,荊州與荊門是門對門的鄰居。

荊州位於湖北省中南部,萬里長江穿荊州市東下。荊州以南是湖南省,以西是湖北省宜昌市,以北就是荊門市。荊門市處在湖北省的正中位置,與襄陽、隨州、孝感、天門、潛江、荊州、宜昌等市接壤。

荊門市代管的鐘祥市,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出生地。公元1521年,性格頑皮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燳(朱厚照)駕崩。因為正德帝沒有兒子和親兄弟,皇位便落到了正德帝的堂弟年僅15歲(虛歲)的朱厚熜頭上。朱厚熜即位後,把自己的出生地升為興都承天府,地位等同於明朝第一個根脈所出的中都鳳陽府(安徽鳳陽)。荊門市在鍾祥以東還有一個京山市,名氣很大。京山市是怎麼出名的呢?就是地名上那個「京」字。有人說我國只有三個縣以上的行政區地名帶有「京」字,一個是作為四大古都之一的首都北京,一個是作為四大古都之一的江蘇省省會南京,另一個就是由荊門市代管的京山市。

荊門市轄區的形狀像一個不太規則的方型,仔細一看與法國的地圖略有相似之處。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將荊門市分為相對均勻的兩個部分,荊門雖然並不瀕臨長江,但最南端距離長江沿岸的荊州市主城區也不過10公里左右。

春秋時期,楚國稱霸江漢流域,而楚國的國都就在荊州,時稱為郢。荊門位於郢都以北,是楚國北線防禦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公元前605年,楚莊王熊旅為平定子越之亂,率軍來到漳澨,最終平定了叛亂。漳澨就在荊門主城區以西的漳水。

咱們看湖北省的地圖,會發現湖北省的四座歷史名城正好構成一個大三角形。三角形的頂點是漢水之畔的襄陽,三角形的左下角是長江之畔的宜昌和荊州,三角形的右下角是長江之畔的九省通衢重鎮武漢。這四座城市在歷史上都是鼎鼎大名的軍事重鎮,荊門正好正在這個三角形的中間位置。荊門北距襄陽,南距宜昌和荊州都不遠,距離武漢雖然遠了點,但順漢江東下很快也能到。這樣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荊門的重要性,古人稱荊門「扼諸鎮之咽喉,西可至三峽,東可至郢(荊州),荊湖之門戶所在,襄陽、武昌之籬牆。」

荊門很重要,但荊門設行政區卻比較晚。東晉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0年),朝廷設長寧縣,治所就在荊門主城區。到了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長寧縣更名為長林縣,隸屬於荊州。到了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朝廷設荊門縣,這是荊門這個地名第一次出現。荊門,咱們可以理解成「荊州之門戶」。

在唐朝末年的大亂時代,荊門發生了兩件大事。先是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初,王仙芝率領的起義軍攻打江陵(荊州),已攻下外城。荊南節度使房知溫向鄰近的山南東道節度使李福求救。李福與五百沙陀兵一起,在荊門將起義軍打得一敗塗地。王仙芝燒了江陵城後撤退。這場大火導致江陵城原有的三十萬戶人口死亡了約十分之四,如果史料記載沒有出於統治立場而刻意誇大的話。

第二件事發生於乾符六年(879年)年底,黃巢率領的起義軍北上要經過襄陽,唐朝名將劉巨容等人率兵駐守荊門,以保護襄陽萬無一失。起義軍剛到荊門,就被唐軍一通暴打,一直追到江陵,損失慘重。有人勸劉巨容趁機消滅黃巢,劉巨容卻非常狡猾地說:「殺了黃巢,皇帝還能用我們嗎?不如留著黃巢,我們還有碗飯吃。」就因為這事,黃巢才有了喘息之機,鹹魚翻身,差點把大唐朝給滅掉了。

到了南宋後期,因為要防元軍南下,南宋把荊門當成西南固守荊州,東南固守鄂州(武漢),向北支援襄陽的樞紐重鎮。宋人稱「荊門安則四鄰皆安,否則事(長江防線)盡去矣!」

荊門在明清兩朝都是州,1983年設地級的荊門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