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之一趙國發展戰略是什麼?優先開拓西北,依靠三大基地

資深人士說文史 發佈 2020-03-02T10:09:07+00:00

優先開拓西北,依靠三大基地在《大秦帝國》中,發生的戰爭很多,大多與中原諸國合縱攻秦,或者秦國連橫他國,攻打中原其他諸國,或者強國爭霸為主,例如齊楚爭霸,魏楚爭霸,齊秦爭霸等等,但這些戰爭中,無論是合縱也好,還是連橫也罷,都少不了趙國的身影,幾乎戰國時期每次大小戰爭,趙國都被捲入其

導語:戰國七雄之一趙國發展戰略是什麼?從防禦秦國、固守中原角度,分析趙國發展戰略背景?優先開拓西北,依靠三大基地

在《大秦帝國》中,發生的戰爭很多,大多與中原諸國合縱攻秦,或者秦國連橫他國,攻打中原其他諸國,或者強國爭霸為主,例如齊楚爭霸,魏楚爭霸,齊秦爭霸等等,但這些戰爭中,無論是合縱也好,還是連橫也罷,都少不了趙國的身影,幾乎戰國時期每次大小戰爭,趙國都被捲入其中。

作為「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與其他中原諸國相比,其發展有著自己的特點;趙國三家分晉於晉國,趙氏家族在晉國有著悠遠的歷史,作為晉國的卿族,在當時對晉國社會發展影響很大,這種歷史的繼承性對其發展戰略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趙國在建國初期,就趕上戰國時代,諸侯爭霸,戰爭四起,而趙國又處於「四戰之地」,幾乎中原的所有戰爭,戰國都會不可避免地被捲入,而與之相鄰的國家,例如齊國、秦國、韓國、魏國、中山、東胡、樓煩、林胡等國與趙國都有領土紛爭,特別是秦國、魏國、齊國等這樣的強國,欲合縱,欲連橫,欲結盟,欲攻趙,由此可見趙國的國際關係是戰國最為複雜的關係之一。我們先來了解下,戰國的發展戰略:

開拓西北——貫徹趙國歷史全過程

  • 趙簡子、趙襄子時期

趙簡子建立趙國後,就立下了向西北開拓的雄心抱負,不僅要兼并代國,更確立趙國向北方發展的戰略總方向;趙襄子滅代國,實現了趙國北進代地,開拓北部疆域的夙願;代地包括定襄、雁門、雲中、五原等地,被納入趙國版圖後,極大地開闊了趙國歷史疆域。

後來的,趙武靈王之所以能夠成功推行「胡服騎射」,與代地有密切關係。後來趙國以此為基地向西北進軍,趙武靈王先後伐林胡、樓煩,兼并中山;趙孝成王時,李牧破東胡、打林胡等軍事行動。

  • 趙武靈王時期

戰國時期,趙國參與中原爭霸時,正是齊國霸主時期,歷經齊魏馬陵之戰,燕國樂毅伐齊後,戰國戰事不多,秦國崛起開始蠶食趙國領土,中山國也在齊國支持下侵擾趙國,在這種嚴峻形勢之下,趙武靈王決定向北、向西發展。

趙武靈王滅中山國,趙武靈王採用軍事和外交手段,穩住林胡等北方民族後,又取得秦國、韓國、楚國、魏國、齊國等中原諸國的支持,數次攻打中山國,最終兼并中山國;解除了趙國向北、向西發展的障礙。

征伐少數民族地區,趙武靈王解決中山國之後,開始對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征伐,進一步拓展趙國西北、北部版圖;又乘燕國弊於齊時,與燕國交換土地,以河東地區向齊國換取燕之河北之地,以鞏固邊界。

趙國疆域在趙武靈王時達到了頂峰,趙武靈王又以北方為中心,成功推行了胡服騎射,使趙國一躍成為能夠與秦國相抗衡的軍事強國;對於趙國來說,向中原地區,向東南地區的發展是舉步維艱的,屢次受到中原諸國打擊後,開始向西北發展,並在西北地區獲得的領土和資源。

  • 趙國晚期繼續向北發展

趙孝成王和趙悼襄王時期,趙國與北部的燕國戰事頻發,趙國攻占燕國幾座城池,把北邊的所得之城,連成一片進行統一管理,緊密地方與中央的關係。總之,趙國自建國以來,開拓西北,與發展北部幾乎貫穿了趙國的歷史,不僅開疆拓土,獲取資源,並成功進行胡服騎射改革,修築要塞和長城,鞏固北方,在西北、北部地區,趙國發展比較順利,得到的實惠也多。

防禦秦國

戰國時期,趙國與秦國的關係主要分為兩部分,商鞅變法前,趙國處於主動攻擊地區,商鞅變法後,趙國處於防守狀態;其實趙國與秦國本來不接壤,中間隔著魏國,秦魏戰爭時,魏國戰敗,把陰晉、上郡地區割讓給秦國,這時,趙秦兩國才成為鄰國。

秦國商鞅變法前,趙國採取攻勢,但規模都不大,秦國也沒吃多大虧,趙國也沒占多大便宜,特別是趙肅侯​時期,趙國在東南方向忙於與齊國、魏國相爭,這時與秦國的戰事並不多;但那時候,趙國的國力比秦國強,兩國戰爭中,趙國處於攻勢地位。

秦國商鞅變法後,秦國國力增強,打敗魏國後,秦國開始侵伐趙國,侵占趙國離石、藺兩地,後來又被趙國奪回。趙武靈王時期,各諸侯國變法改革已經基本完成,兼并戰爭愈演愈烈,趙國又是四戰之國,在東南發展受阻後,在西北方向的秦國對趙國威脅最大,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就是為了開拓西北,抵禦強秦。

趙武靈王時,趙國與韓國、魏國、齊國、楚國等五國聯合攻秦,失敗後,第二年,趙國、魏國、韓國三國聯軍又攻秦,修魚之戰被秦國打敗;隨後幾年,秦國不斷侵犯趙國領土,趙國損失慘重。

趙惠文王藉助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成果,又發動齊國、燕國、韓國、魏國等五國聯合攻秦戰爭,最終被秦國從聯軍內部離間,趙國與秦國妥協;此後,趙國名將趙奢在闕與大破秦軍,延緩秦軍進攻趙軍的勢頭。

趙孝成王時,秦國一舉奪取趙國三座城池,特別是長平之戰後,趙國損失精兵45萬,此役一戰,使趙國一蹶不振,從此再無與秦軍相抗衡的能力;邯鄲保衛戰,平原君爭取楚國、魏國的軍事援助,趙軍給予秦軍重創;然而在獲得小小勝利後,趙國又一次性丟掉37座城池,又被秦軍重創。

趙孝成王二十年,嬴政即位,秦國奪取趙國晉陽,趙國西大門丟失,後來,趙國又參加以楚懷王為縱長的聯軍聯合攻秦,但以失敗告終;雖然趙國在名將李牧的帶領下,秦國進攻有所抑制,但趙國大勢已去,最終被秦國滅亡。

鞏固中原策略

趙國無論是向西北開拓,向北拓展,向西防禦,向南爭奪,其最終目的是鞏固趙國在中原的地位和實力,在鞏固中原成果過程中,趙國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是趙簡子占領邯鄲,趙獻候、趙敬侯分別遷都邯鄲,

趙簡子占領邯鄲,奪取邯鄲之趙簡子東進戰略的重大勝利,對趙國發展戰略影響尤為重大,趙氏奪取邯鄲後,消滅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勢力,結束晉國內部六卿政治,並且實現了對今冀南一帶的統治,這是進軍中原的陣地和橋頭堡;到了趙襄子時期,趙國在豫北和冀南部疆域大致形成。

趙獻候遷都中牟,中牟位於齊國、衛國、晉國等三國要衝地帶,趙獻候遷都中牟後,使趙國向中原進軍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此後,趙氏對中牟的經營,使他成為與晉陽、邯鄲同等重要的趙國發展基地;中牟既是晉陽的前哨,又是邯鄲的後衛,保衛太行邊線的安全和側面護衛邯鄲安全,是趙國向中原擴張,爭奪霸權的前沿陣地。

趙烈侯韜光養晦,趙烈侯期間,趙國、魏國、韓國受封為諸侯國,而魏國經過改革強大後,對趙國造成巨大的威脅;在此期間,趙烈侯也進行了政治、官制、經濟上的改革,雖然趙烈侯的改革與其他國家相比,成效有限,但從後繼者趙敬侯對外連年征戰外,可以看出趙烈侯時期,趙國在休養生息,韜光養晦,國力增長。

趙國向東南進軍,在西北和北方地區,趙國得到不少實惠後,也開始向東南進軍,特別是在趙敬侯、趙成侯、趙肅候時期最為猛烈,這一時期,魏國跌落霸主神壇,趙國國力明顯增強,開始向中原地區發動攻勢,展開兼并戰爭,這一時期,趙國所參與戰爭不少,但沒有得到多大的好處。

總之,趙國的發展戰略先是開拓西北,增強國力,秦國強大時,開始防禦秦國,並且一直鞏固中原成果,可以說,鞏固中原是趙國發展戰略的根本目的;從令一方面講,趙國是四戰之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牽一髮而動全身,趙國也是中原各國共同爭奪的目標。

趙國為何選擇這樣發展戰略呢?

筆者認為,趙國之所以選擇開拓西北,鞏固中原,防禦秦國的三大戰略,這有其深厚的背景的,趙國源出於晉國,趙氏族源又是少數民族,歷史的繼承影響著發展戰略決策,趙國地處於北方,特定的地理環境讓趙國優先考慮發展西北和北部;趙國先後有三個重要發展基地,以及與西北少數民族的關係,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促成趙國形成這樣的發展戰略,我們先來詳細地了解一下。

  • 特定的地理環境讓趙國優先考慮西北

趙國地處於中原的北部,疆域比較遼闊,地理地形複雜多樣,既有高原(內蒙古高原、陝北高原、山西高原)、盆地(大同盆地、長治盆地、太遠盆地等)、又有可耕種的平原(華北平原、河套平原等)不同的地形對趙國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太原盆地,也稱「并州」歷史上是趙族先人主要活動區域,奠定了趙國發展的根據地和策源地,「并州」的得失很大程度上預設著趙國的興亡;而趙國的主要政治中心則位於華北平原,即太行山東麓的沖積地帶;這裡土質肥沃,水資源豐富,河流湖泊眾多,有利於農業生產,是趙國主要農耕區和糧食產區。

而趙國的高原地帶,在氣候上屬於中溫帶,適合遊牧,不適合農業種植,這是趙國的主要遊牧地區,戰國七雄中,大多都是農耕文明,而趙國卻是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交匯地帶,這是趙國農業生產的一大特色。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水源,趙國的水源十分豐富,汾水流經太原盆地,並且這裡湖泊密布,晉南為堯舜禹、夏商周等華夏先祖活動的區域,代州以北是民族雜居之地,這裡既有尚武的胡化風俗,也有南方的重文習俗,使的趙國文化兼具戎狄文化和華夏文化特徵。

總之,這一地區以華夏文明為主,同時又融合了北方少數民族的遊牧文化,加上趙國比較優越的自然地利條件,處在戰國時期這個大爭年代,趙國為了生存和發展,必然會既重視農業,又重視遊牧發展。

三大發展基地,決定趙國發展戰略方向

  • 晉陽根據地

趙氏的第一個根據地就是晉陽,從趙子簡時期到趙獻候遷都中牟,晉陽作為趙國首都有70多年,雖然趙簡子和趙襄子平常不駐晉陽,但趙氏集團面臨危難時,都會逃回晉陽,這與晉陽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經濟基礎有關。

晉陽,也就是今天山西太原南古城營,唯一山西高原腹地,旁邊有汾水流過,自古以來就是「河東」地區的中心之一;晉陽地理形勢到底有哪些優勢呢?我們看山西省全貌,南部、西部有黃河天塹,東部有太行山阻隔,晉陽正處於太原盆地之中,扼守擠出關口和渡口,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局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晉陽經濟基礎好,土地肥沃,境內多衝積平原,周圍河流交錯縱橫分布,便於農業灌溉,有利於農業生產,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的農業就已經很發達了;晉國時期,趙卿在實施獎勵開墾土地制度,不僅擴大了自己的畝制,又讓農民獲得更多土地,贏得民心,又加強趙氏經濟實力。

此外,太原盆地銅礦資源豐富,以冶銅為標誌的手工業也十分發達,總之,從地理環境、農業生產、手工業發展來看,晉陽是晉國北部的經濟中心,後來成為趙國的經濟中心,為趙國發展提供強大的物資保障。

  • 代地位趙國發展提供軍事物資

代​地由狄人所建,從趙襄子滅代開始,代地就成為趙國北方的重要基地,儘管代地處於北方遊牧地區,但這裡水源豐富,趙國得到代地後,鼓勵人們進行開荒,這一地區的農業生產得到一定的發展。

代地是趙國向北發展的跳板,趙武靈王要攻取中山國時,還曾到代地視察,以鞏固人心,積極備戰,以代地為基地,獲取馬匹和軍隊,向北、向西北進行開拓;當秦國滅趙國,趙王被俘虜後,趙國貴族逃亡到代地擁立趙王嘉六年之久。

由此可以看出,代地在趙國的發展中所體現出來的地位是相當重要的,不僅促進趙國北部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又能激勵趙國向北發展的慾望;代地的發展客觀上增強了趙國的實力,使得趙國成為戰國末期一個軍事強國,在面對秦國猛烈攻擊下沒有迅速滅亡。

  • 邯鄲——趙國發展的核心區域

邯鄲位於華北平原西部,西依太行山,周圍地勢平坦,水源豐富,土地肥沃,自古以來就是傳統的農業生產區,邯鄲不僅農業發達,手工業發達,交通更是四通八達,被稱為「四輪之國」,東可去齊國、魯國、北達燕國、代地,南連河外,韓國上黨距邯鄲僅百里。

邯鄲商業繁榮,服務員發達,冶鐵業和鑄銅業都很發達,冶煉技術高超,使邯鄲成為趙國的冶煉的中心,也是兵器製造中心,邯鄲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以及強勁的經濟實力,使之成為趙國的都城;趙國以此為基地與中原諸國展開戰爭。

總之,晉陽、代地、邯鄲是趙國發展所依託的三大根據地,晉陽是趙國西北門戶;代地則是趙國北方重要根據地,是軍事物資和經濟力量的供應之地,代地是邯鄲的後盾,也是向北發展的跳板;而邯鄲之趙國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的中心,是趙國的核心城市。

晉陽、代地、邯鄲構成趙國三大經濟中心,他們互為掎角之勢,對趙國的發展作用不言而喻,從經濟和地理角度來看,趙國的發展戰略核心是鞏固中原;防禦秦國就要保住晉陽,而保護晉陽的目的是進一步保護邯鄲,代地是趙國向西北開拓的據點,也是兵馬物資供應基地。

  • 少數民族對趙國戰略的影響

趙國發展戰略的制定與西北少數民族密切的關係是分不開的,趙國的先祖趙氏本身就出身於戎族,是以狩獵、牧畜為主的遊牧民族。趙襄子滅了狄人多建的代國後,建立後來趙國的根據地,而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也與少數民族有關,消滅中山國、打敗樓煩、林胡、擊退東胡、匈奴等遊牧民族,從戎狄手中奪取領土,向西土方向拓展了趙國的版圖。

這些地方在趙國的治理下,接受相對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使得這一地區在經濟、文化等領域都有很大的提高,客觀上促進了華夏族與少數民族的融合;這一地區還是趙國主要兵源地,趙武靈王征伐中山國時,就徵用了胡人的兵卒。

趙國在征服林胡、戎狄、樓煩之後,還試圖以西部地區為切入點,欲消滅秦國,由此可見,趙國與西北少數民族的鬥爭,相互融合的過程中,信心倍增,實力增強,並有向北開拓版圖的內在動力。

綜述

筆者認為,趙國在歷史上發展戰略大致可分為三部分,首先是北方和西北方向發展,趙簡子在春秋晉國時為發展自己的實力,向北開拓版圖為這一戰略奠定了基礎,趙襄子滅代國,趙武靈王滅婁煩、林胡、中山等過都是向西北、向西開拓領土,到了趙孝成王和趙悼襄王時期,趙國又與北方的燕國爭奪土地。

其次就是趙國對秦國的防禦,秦國在商鞅變法前,國力貧弱,趙國處於主動進攻階段;而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國力強大,導致形勢逆轉,趙國處於防守或者被動挨打狀態;特別是在長平之戰中趙國損失45萬兵力,邯鄲之戰,只有招架之功,而沒有還手之力。

再次,作為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一直關注中原局勢,以三晉為一體,或者參加合縱聯盟對中原地區成功的鞏固,例如趙簡子攻取邯鄲,趙敬侯分別遷都中牟和邯鄲,在趙成侯時期與齊國、魏國的領土爭奪戰,趙肅侯時期修築趙南長城,採取防守之勢。

至於趙國為何採取這種發展戰略方式,筆者認為,這與趙氏族自身的發展歷史淵源有關,在三家分晉前,就已經註定了趙國的前期發展戰略,趙氏的族源是少數民族,其發展又與民族淵源有關;趙國地處北方,受戎狄文化影響很大,這也是影響其發展的原因之一。

當趙國領土逐漸擴大後,擁有晉陽、代地、邯鄲這三個發展中心或者稱為發展基地,這是趙國實施發展戰略的基礎,而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對戰國發展戰略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就是要根植於華夏,穩住中原,同時向西北和北部拓展生存空間。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帝王世紀》、《漢書》、《呂氏春秋》、《韓非子》、《資治通鑑》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