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六六:「房子」題材和中國人有天然共情

光明網 發佈 2020-03-02T14:42:51+00:00

從《蝸居》到《安家》,時隔十餘年,在編劇六六看來,圍繞房子的很多東西變了,但國人對房子的情結以及房子不僅是房子、更是「家」「幸福」「安全」這一界定並沒有變。

新華社記者白瀛

由孫儷、羅晉領銜主演的都市劇《安家》正在播出。從《蝸居》到《安家》,時隔十餘年,在編劇六六看來,圍繞房子的很多東西變了,但國人對房子的情結以及房子不僅是房子、更是「家」「幸福」「安全」這一界定並沒有變。

六六日前接受採訪時說,「房子」題材和中國人有著天然的共情。「中國人對買房這個事特別有執念。認為擁有了房子,就有了家。中國人在房產上發生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每家都有一本經。所以寫這樣的故事,我覺得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缺話題。」

《安家》中和房子相關的故事都充滿戲劇衝突:「博士夫婦換房難」「房產證要不要加兒媳名字」等都是國人和房子之間的難言之隱。

「我沒有刻意去設置隱性或者顯性的衝突,生活本身就有衝突,只要真實地把它展現出來,就會具有話題性,就會受到關注,所以最好的藝術表達就是真實。藝術是來源於生活的。」六六說。

但作為一部電視劇,不可能僅把普普通通、波瀾不驚的帶看、簽約、成交的過程拍出來,而是要注入角色個性和故事情節,在保證戲劇性的同時兼顧真實性。於是,六六前期用10個月時間對中國大城市房屋交易和中介公司作了調研採訪,選取典型故事和人物作為創作素材。

「我認為在現實題材劇的創作中,採訪比寫作本身重要得多,而且我喜歡採訪的過程,因為採訪本身就是生活,可以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她說,有時候採訪了很多天感覺都沒有太大收穫,但突然間會發現把之前採訪過的幾個人的故事融合起來,能發生化學反應。

六六舉例說,女主人公房似錦的原型是個女孩,但是背後集結了五六個店長的故事。比如有一次在北京某房產中介採訪,新店長是意外從外地派來的,因為要和家人分離,不很情願,但偶然看到一個條幅,激發了心中的熱情。

「他離鄉背井也依舊堅韌不拔,所有的努力和成就都從那一個條幅開始。雖然我們沒有把這個情節入戲,但那種熱情洋溢、那種熱血沸騰,給我很大震撼。」她說。

寫《蝸居》時,六六30歲出頭;13年後寫《安家》,六六說更想通過房屋買賣租賃的故事,呈現當代都市社會的小人物的情感和人生百態,傳遞人性溫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