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孩子有這四種表現時,可能已患抑鬱症,家長須格外關注

北京魏偉 發佈 2020-03-03T22:43:34+00:00

然而,從有輕微的抑鬱症表現,到重度抑鬱症需要就醫,也是需要一些時間和過程,在這過程中,只要家長能夠及時發現,根據具體的症狀表現,及時的在家庭環境和氛圍做一些調整和改變,就能夠幫助孩子走出抑鬱症,支持到孩子健康快樂。


心理學家:孩子有這四種表現時,可能已患抑鬱症,家長須格外關注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據報導:全球抑鬱症患者的數量為3.5億,其中中國人占了1億多,患病率高達6.1%。



而在這些深陷抑鬱的人當中,極度的年輕化,而且,根據數據顯示,抑鬱症還在不斷的年輕化,越來越多的孩子被抑鬱症所困擾。每年因抑鬱症致死的數字僅次於車禍,排在第二位。


我看過一個報導,一位身患抑鬱症的女孩從峨眉山躍身跳下,在遺書中說:"我不是不怕死,我只是沒有勇氣活下去。"


我也不只一次問過一些父母:你期待你的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而這些父母的回答大多數是"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就好"。


抑鬱症是沒辦法給人帶來健康快樂的。



然而,從有輕微的抑鬱症表現,到重度抑鬱症需要就醫,也是需要一些時間和過程,在這過程中,只要家長能夠及時發現,根據具體的症狀表現,及時的在家庭環境和氛圍做一些調整和改變,就能夠幫助孩子走出抑鬱症,支持到孩子健康快樂。


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孩子有哪些表現的時候,我們需要提高警惕呢?



抑鬱症的主要表現之一是情緒低落。


當孩子變得喜歡安靜獨處,原來特別喜歡和朋友出去玩,現在朋友叫也不想去。原來有的興趣愛好也沒有了,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做什麼事情自信心不足、提不起精神。孩子經常表現出悶悶不樂。


孩子出現興趣和愉快感的喪失,孩子的主要表現是感覺到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或者是感覺到愉快感的喪失、消失。


引用: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第五版中認為,一個人如果心境低落,對身邊的事物和活動失去了興趣和興奮感,那麼,他就會主動減少活動。



抑鬱症的表現之二是思維遲緩,語言、動作減少或遲緩。


思維遲緩是一種抑制性的思維聯繫障礙,當你發現孩子經常會反應比以往要慢,原來很愛說話的孩子變得沉默,說話的速度也變慢,做什麼事情反應也慢,比如孩子寫作業或寫作文,想半天也寫不出來,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明顯下降。就需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注。



抑鬱症的表現之三是失眠、厭食。


大多數孩子都是躺下幾分鐘就會進入深度睡眠,而且睡得很死,而當你的孩子經常會失眠,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或者明明看孩子一直在睡,他卻說自己一夜沒睡。而且原來愛吃的東西也不喜歡吃了,好像什麼都不愛吃了,吃的也不多,這時候,需要你給予更多的觀察和關注。



抑鬱症的表現之四:微笑背後的哀傷


這是"微笑抑鬱症",而"微笑抑鬱症"往往比傳統抑鬱症更加難以察覺。


往往開朗活潑的背後,內心深處是深深的哀傷、痛苦和壓抑,外在表現是大大咧咧,說他幾句他還是嘻嘻哈哈,而這種外在的表象,可能是一種情感隔離。


每個人都是鮮活而存在的,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有憤怒、悲傷、高興、喜悅、壓抑、痛苦。


如果你的孩子只表現出高興、喜悅,總是沒有憤怒、悲傷、壓抑、煩躁的情緒,這時候,需要我們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孩子此刻有可能是把真實的情感隱藏起來了。



心理學家:孩子有這四種抑鬱表現,你要注意了,說不定孩子已經患上了抑鬱症。


孩子為什麼會有抑鬱呢,是因為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指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1] ) 是指通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孩子所處的原生家庭環境,對於孩子影響巨大,而這個環境就包括父母的語言是否對孩子有指責性語言、家庭的氛圍是和諧輕鬆還是緊張壓抑的、父母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等多方面綜合來看。



而發現孩子有抑鬱症的表現後,家長就需要調整原生家庭環境,保持正念、和孩子溝通時對孩子包容和理解,同理心傾聽孩子,讓孩子把情緒表達出來,願意接受父母的幫助,和父母一起面對自己的痛苦。


而父母只是協助者,需要保持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相信孩子的內在的力量,而相信孩子不是不管孩子,聽而任之,是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陪伴。


父母能做的,是給到孩子由衷的(無條件的)愛,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由衷的愛,敞開心扉接納的時候,孩子就已經療愈了。



如果覺得這篇文字對你所觸動,邀請你點讚支持我有動力分享更多心理學內容。也歡迎在評論區寫下任何你想說的話,分享給更多的夥伴。


關注我就可以看到我持續分享的更多內容,歡迎一起討論、成長和學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