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各地人口驟減,劉備的老家當時只有三千戶,一半是孤寡之家

正聊三國 發佈 2020-03-03T03:51:38+00:00

東漢末年,尤其從黃巾之亂開始,人口開始出現驟減趨勢。根據記載,約在魏國曹芳時期,當時潁川郡的鄢陵縣全縣只有數百戶人,這個地方如今仍然存在,正是如今的河南許昌市鄢陵縣。

東漢末年,尤其從黃巾之亂開始,人口開始出現驟減趨勢。諸多資料表明,尤其在興平年間和建安年間中國人口數量出現斷層式下降。三國時代開始後,中國人口減少的趨勢減緩,雖然人口方面形勢有所「止跌」,但仍然有部分地區因為種種原因人口還在大幅下降。


本文,我們將從史料中發掘一些信息點,了解三國時期各地不同地區的人口增減情況。

根據記載,約在魏國曹芳時期,當時潁川郡的鄢陵縣全縣只有數百戶人,這個地方如今仍然存在,正是如今的河南許昌市鄢陵縣。建安年間鄢陵離許都不太遠,人口卻如此巨幅的衰退,除了人們想要擁擠在許都的主動遷出外,更多的是受到當地飽經戰亂或盜賊橫行的影響。根據資料顯示,在漢末天下大亂前,鄢陵約有五六萬戶人。鄢陵之境遇,可以說是當時全國範圍內的極端案例。


在劉備的老家涿郡,歷史上也有一段人口記載。永和五年(140年),涿郡戶數約為小10萬戶。但是在魏文帝時期,涿郡真實有效在冊的只有三千戶人,而且有將近一半是孤寡之家。雖然肯定會有部分未曾登記在冊的情況,但時代進步了,戶數卻是八十年前的三十四分之一左右,不得不令筆者觸目驚心。


在如今的甘肅省蘭州市西部地區,也就是當時的金城郡也有一段令人不寒而慄的文字記載。在曹丕時期,張既曾經上書表示金城在韓遂控制時期就飽受屠戮,在韓遂治下,當地百姓基本上都選擇逃亡,有的逃到外地,有的逃到其他民族地區,沒跑出去的,也常常遭遇盜賊侵擾。在韓遂敗亡後,金城總共住戶不足五百。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經營,金城郡已經恢復到一千多戶了。如果相比永和五年(140年),曹丕時期的金城郡戶數僅為80年前的一半。


河東郡在今天的山西境內,建安十年至十一年期間,人口約為三萬戶。在八十年前的永和五年河東郡也有了九萬三千五百四十三戶。如此看來,建安年間相比之前人口大約減少了三分之二。


東漢的丹陽郡,相當於晉朝的丹陽郡+宣城郡+新安郡,約在如今的安徽省當塗縣。西晉太康元年約有八萬戶,東漢永和五年有十三萬六千五百一十八戶。如此看來,西晉時期此地約為東漢時期戶數的58.6%。


我們再舉幾個例子。

1:西晉時吳郡+毗陵郡+吳興郡三郡約為東漢永和年間的吳郡(今浙江部分+江蘇部分地區)。西晉當時戶數為三萬七千戶口,東漢為十六萬四千一百六十四戶


2:西晉的會稽郡+東陽郡+臨海郡+建安郡+晉安郡(主要在今浙江地區)的總和,約為後漢的會稽郡。西晉時期此地共有五萬一千六百多戶,東漢時期有十二萬三千九十戶。西晉時約為東漢的41.646%

3:西晉的蜀郡+汶山郡大致相當於東漢的蜀郡,太康元年是三萬一千戶,東漢是三十萬四百五十二戶。雖然西晉僅僅相當於東漢戶數的10.1%,但我們要考慮到蜀漢滅亡後魏國曾大肆將蜀漢地區百姓遷徙到河北,這次遷徙共約有三萬戶,這還不算政策吸引的其他「散戶」。再因時間上有所差異且遷徙數量巨大,所以不能證明出三國時期具體的具體損耗程度。


本文我們說完了幾個典型郡縣的戶數統計情況,基本上是按照受損嚴重情況排列的。說完了一些典型案例,我們還可以從「東南西北中」這個概念來看人口增減和相互對比情況。下一篇文章,筆者將帶著史料繼續跟大家分享。

文:正聊三國作者XXY

了解更多三國趣事,請多多關注,正聊三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