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流落成都,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人人會背

慶余 發佈 2020-03-03T04:09:05+00:00

即整首詩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所描繪的大自然風光也都美如畫卷,但是它的背後,尤其是最後一句「門泊東吳萬里船」卻有著深意,細細品讀,你會發現都是杜甫的辛酸淚。

說到杜甫,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歌風格沉鬱頓挫。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杜甫這種詩歌風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原因便是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經歷了各種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加上杜甫本來就崇尚儒家的仁愛精神。所以杜甫的詩歌里就常常表現出憂國憂民的一面,風格也就沉鬱頓挫了起來。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絕句》,便是杜甫詩風沉鬱頓挫的代表作之一。不過與杜甫的「三吏」和「三別」等詩不同,這首《絕句》的沉鬱頓挫並不明顯。即整首詩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所描繪的大自然風光也都美如畫卷,但是它的背後,尤其是最後一句「門泊東吳萬里船」卻有著深意,細細品讀,你會發現都是杜甫的辛酸淚。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這就不得不提杜甫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我們都知道杜甫一生漂泊無定,為避安史之亂,更是流離失所。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冬,杜甫流落到成都,終於在友人的幫助下,得以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修建了一座草堂暫住,這草堂也就是今天我們熟知的杜甫草堂。《絕句》這首詩便是杜甫流落成都後所寫,因此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開篇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即草堂前有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正沖向蔚藍的天空。單從寫景句來看,這兩句詩顯然描繪出了一派明媚秀麗且充滿生機活力的春色。「翠柳」,即剛抽嫩芽的柳枝,它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的象徵。而「黃鸝」鳥不僅使靜景生動活潑了起來,還具有報春鳥的意味在其中。

至於「白鷺」、「青天」,它相較於「黃鸝」、「翠柳」的近和下來說,則是拓展了畫面的寬度,使其變得遠而上。同時這裡值得注意的是,「黃鸝」和「白鷺」雖然都是動物,但是前者旨在表現春天的生機活力,後者卻是為了突出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這是杜甫所嚮往卻不可得的,亦包含了一種向上的奮發精神,這也是杜甫面對人生困境的態度。

另外,這兩句詩還是一組極其工整的對仗句,並且還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可想而知這樣的圖景是多麼的絢麗多彩啊。所以別看杜甫這兩句詩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體現了詩人高超的技藝,或許這就是它成為千古名句被世人廣泛傳誦的原因。

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即坐在草堂的窗前,可以看到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這裡的「西嶺」,也就是今天成都市大邑縣境內的西嶺雪山。從地理位置看,杜甫是看不到它的,所以這裡的雪,應該是屋外初春時節尚未融化的冬雪。這樣一來,以「千秋雪」代替屋外的殘雪,便讓整首詩的畫面更為開闊了,意境也更為廣遠了。

最後一句「門泊東吳萬里船」,採用的手法與第三句一樣,都是通過聯想使詩更有意蘊。它的字面意思是說,門前停泊著來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雖然從畫面上看,它不過就是一艘船而已,但是它實際上卻是杜甫輾轉漂泊到成都的真實寫照。除此之外,三國時期的孫權自古就被不少人譽為明主,杜甫這裡借東吳代指孫權,表達的便是對當朝皇帝的希望。

希望皇帝沒有忘記,這個流落成都的憂國憂民的詩人。所以這句詩的背後深意可以說是都是杜甫的辛酸淚。再回顧整首詩,它是一句一景,一層一層道出詩人心中的複雜心緒。總的來說,杜甫流落成都,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人人會背。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