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分享」雲南普洱茶的三大茶區簡介

普洱茶吧 發佈 2020-03-03T07:10:51+00:00

產區位於在雲南西南部,地處瀾滄江、怒江兩大水系中下游之間,是雲南產茶最多的茶區,同時它也「滇紅」的發源之地。


普洱茶早期主要要的茶葉製作區域來說,「三大茶區」對於普洱茶的愛好者並不陌生。從地域上和產茶質量特點的差異性來分,一般都以:西雙版納茶區、臨滄產區和思茅茶區三個區域為主。以下就以簡單敘述與圖樣供茶友們參考。


西雙版納茶區:

西雙版納植茶、制茶、喝茶、貿茶的前史悠長,根據記載在東漢時期已有茶業生產的活動,在唐代就有茶業銷往西藏地區。

宋朝時則有滇藏茶馬交易,在明朝至清朝中期交易最盛。

直至清朝時期雍正年間,古六大茶山的「頭春茶」還被列為進貢宮廷的御用「貢茶」。

西雙版納茶區分要分為兩大板塊,分別為瀾滄江勐海茶區(江外六大茶山:南糯山、猛宋、巴達、布朗山、景洪猛宋、佛海)和瀾滄江的易武茶區 (江內六大茶山:攸樂、倚邦、革登、曼莊、莽枝、曼撒)。

「勐海茶區」茶葉的表現特色較為強勁,其香氣高揚,收斂性較大;

「易武茶區」則收斂性較小,滋味較為甘甜。

臨滄茶區:

臨滄以前叫「緬寧」,後來因瀕臨瀾滄江而得「臨滄」一名。

產區位於在雲南西南部,地處瀾滄江、怒江兩大水系中下游之間,是雲南產茶最多的茶區,同時它也「滇紅」的發源之地。其產區主要範圍有臨滄、鳳慶、雲縣、雙江、鎮康、耿馬、滄源、永德8縣。

臨滄茶區是孟庫大葉種茶的原生地,產區內有眾多規模連片的野生茶樹群分布,並保存有古老的人工栽培大茶樹,該區亦是普洱茶料最大的產地。

在臨滄茶區有大量的野生古茶樹群落分布,如:滄源縣的古茶樹群落有大黑山原始森林、雙江縣猛庫鄉原始野生古茶樹林、雲縣漫灣鎮白鶯山、大朝山等地古茶樹群、冰島村古茶園、永德大雪山古茶樹自然群落、瀾滄江大朝山古茶園……等區域。

其中在雙江縣猛庫大雪山發現的野生古茶樹群落是目前世界上種群密度最高、面積最大、分布海拔最高的野生古茶樹群落。

也由於該區茶樹品種眾多,因此號稱「茶樹基因庫」。

在臨滄茶區以勐庫大葉茶較為出名的品種。由於產於雲南省雙江縣猛庫,因而亦有稱「雙江猛庫種」,為有性品種。根據研究,該種系品種純度高,引種來源應為西雙版納大茶山。

該種發芽較早且芽葉粗壯,茸毛多,育芽力強。芽葉中胺基酸、多酚類物質含量高;製成紅茶金黃毫多且色澤油潤,湯色紅艷,香氣高鮮,滋味濃郁,收斂性佳,是適制紅茶和普洱茶的優良品種。

思茅茶區:

思茅(今普洱市)在清朝雍正年間就是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之一,當時的中央政府在此地設立了「普洱府」以方便管轄。據考證,這裡有著1300多年的種茶歷史,因此有「茶樹自然博物館」的美譽。

思茅茶區也有不少的古茶園如瀾滄縣景邁山古茶園、鎮沅縣千家寨古茶園、景谷秧谷大白茶等。在景邁茶山仍有目前世界上所發現保存最完好、面積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

該區品種主要以雲南大葉種係為主。雲南大葉種茶樹的代表性品種可以分為「群體種」、「無性系品種」兩個大類。像是「群體種」所自然雜交繁衍出的「鳳慶種」、「勐庫種」、「勐海種」在雲南多個茶區可見被大量栽培。尤其是「勐海種」為該地區原有生產品種,之後才被引種到雲南各地。

思茅茶區的質量柔和回甘,味道略偏苦澀但能,持久耐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