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同行》,為何黃子韜,易烊千璽誰也成不了英雄?

高廣銀 發佈 2020-03-04T16:59:54+00:00

一個需要英雄拯救的年代這段歷史是中華民族的一道傷疤,在這段動亂歲月中,每個人都想成為英雄,但是沒有一個英雄能夠拯救中國,沒有拿破崙、沒有俾斯麥,同治中興的老臣們一個個離去,曾國藩黯然離開,李鴻章也逐漸老去,北洋的袁世凱也沒有把中國從泥潭當中拉出來,而且自己也深陷其中。

近日由黃子韜、易烊千璽主演的《熱血同行》上線,作為一部以清末民初為歷史背景的歷史劇,能在豆瓣上獲得7.6的評分,確實非常高。這是黃子韜目前評分最高的電視劇,同時這也是易烊千璽繼《長安十二時辰》之後,第二高評分的電視劇,整部劇目前看兩位主演都在線上。



一個需要英雄拯救的年代

這段歷史是中華民族的一道傷疤,在這段動亂歲月中,每個人都想成為英雄,但是沒有一個英雄能夠拯救中國,沒有拿破崙、沒有俾斯麥,同治中興的老臣們一個個離去,曾國藩黯然離開,李鴻章也逐漸老去,北洋的袁世凱也沒有把中國從泥潭當中拉出來,而且自己也深陷其中。

這是一個多麼需要英雄出來拯救的年代,哪怕黃飛鴻,霍元甲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人們依然爭相傳誦,希望能夠給這個黑暗的時代增添一抹亮色。



黃子韜飾演的額爾吉·崇利明,是滿清正白旗貝勒爺,清朝在入關前,將自己的部隊劃分為黃、白、紅、藍四旗,後來又增設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統稱為八旗。

正黃和鑲黃兩個單位歸皇帝直接統帥,其他6個歸屬不同的親王,1651年,攝政王多爾袞倒台之後,原本屬於他的正白旗也收歸皇家,也就是說正白和正黃以及鑲黃,成為上三旗,是清廷地位最高的。所以劇中的崇利明能夠留學日本,週遊歐洲,無論財富還是權勢,都是清朝當中非常顯赫的。



「艷勢番」的原型

崇利明還屬於一個秘密組織-艷勢番,這是一個保護皇帝的秘密的組織,那麼歷史上有沒有這麼一個保護皇帝的群體呢?有,但不是依靠卓越的武功保護皇帝,而是像錦衣衛一樣,替皇帝管理國家,來保護皇帝的江山。

對於這些滿族人來說,頭等大事不是打打殺殺,而是如何處理民族矛盾,治理好打下來的江山。但是由於這些滿人不懂漢語,也不了解漢人的習俗,與漢人接觸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摩擦,於是包衣就上場了。



包衣,這個詞來源於滿語,如果翻譯成漢語的話,是家奴的意識,但是又和漢人的家奴非同一個概念,這個家奴等同於家人,甚至是比兄弟還要親的親人。這些包衣大多數是因為戰敗而被俘。

包衣制度是一日為奴,便終身為奴,即使後代也是。包衣和宦官不同,包衣有很強的從屬關係,而宦官是可以更換主人的,而且宦官一般多出入於宮廷。由於明朝的時候,利用東廠與西廠建立了一整套太監監權的制度,形成了很惡劣的影響,因此發展到清朝,嚴禁太監干政,但是以前太監所乾的活總需要人來干。



不能用太監,當然也不能用外戚,歷史上有無數次的失敗案例,呂后,王莽都是沉痛的教訓,所以只能用包衣。在清朝初期,尤其是康熙、雍正朝,大量的包衣得到重用。

比如,曹錫遠之子曹振彥任浙江鹽法道,孫子曹璽任江寧織造,後升任工部尚書,曾孫曹寅,因母親是康熙帝的乳母,更是受到皇帝的寵信,出任江寧織造,兼兩淮鹽政。



就像《熱血同行》劇中所描述的那樣,艷勢番逐漸走向衰落,而滿清的包衣也同樣走向衰落。由於滿清的統治逐漸走向制度化,所以包衣的作用也越來越小。



為何崇利明和阿易會走向對立面

當然近代史我們都知道,清廷逐漸走向覆滅,崇利明也挽救不了。從目前的劇情鋪墊來看,崇利明和阿易會走向兩個不同的救國路線。崇利明會傾向於,君主立憲,而阿易會走向武裝革命的道路。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了。1912年,清朝皇帝頒發了一份詔書,宣布退位。崇利明和阿易此時可能會走向對立面,最後他們倆誰也沒有能夠拯救中國。



晚清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袁世凱、孫中山都嘗試了各種辦法,但是無一例外都失敗了。無論是康有為梁啓超領導的戊戌變法,還是孫中山領導的以「三民主義」,這些救國方案都失敗了,

近百年來,中國的根本問題是近代化問題,近代化程度決定一個國家的富強程度。十九世紀中期,中國的國門被外國的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失去了優越地位,而且遠遠落後於西方世界。這種情況下,中華民族面臨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中國能不能近代化。



近代化主要是科學化和機械化,還包括民族主義。近代化的早晚快慢以及實行的程度是決定近代國家命脈的重要因素。我們從日本、俄國和土耳其的例子,可以看出,近代化是越早越好,越快越好,近代化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富強程度。一個國家要實行近代化,前提條件是國家要統一,政權要集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