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魏國人口資源有多強?我們把蜀加吳的戶數與魏國對比了一下

正聊三國 發佈 2020-03-04T21:21:32+00:00

漢末三國時期中華大地上的人口銳減,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已經分享了當時人口銳減的主要三個原因,分別是戰爭行為、饑荒和疾病。

漢末三國時期中華大地上的人口銳減,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已經分享了當時人口銳減的主要三個原因,分別是戰爭行為、饑荒和疾病。另外,以郡或縣為單位的漢末三國時期人口銳減情況,我們也曾排列出幾個極端案例。其中包括潁川郡的鄢陵縣、涿郡、金城郡、河東郡、丹陽郡等。

對於戶數方面,我們換個角度去思考。如果按照所謂南方北方的概念區分,當時在不同範圍戶數有何特點?又有哪些世外桃源?如果按照國家為統計單位,曹魏,蜀漢和東吳三方又有什麼戶口數據可參考呢?帶著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今天的文章。


漢末三國時全國各地遭受戰亂導致人口損失的情況各不相同,受戰亂影響較低的地方死亡率自然低,戰亂頻繁的死亡率也會很高。另外,戰亂之地的人為了生存會選擇往外遷徙,而戰亂少的地方會「接納」流民,導致兩種情形的地區人口結構迅速變化。首先說一句,三國至西晉太康元年,時期無論是什麼樣的地方,凡是有戶口資料顯示的郡級地區,人口都會東漢永和五年的數量少,這是大環境決定的。比如果僅就大體而言,以曹魏為主的中國北部人口減少率較高,以孫權和劉備為首的中國南部人口減少率較低。當然,遼東在公孫家族的治下,人口減少率也比較低。

我們分別來看一些有標誌性的案例。

一:後屬魏國治下的部分情況

1、《三國志·朱治傳》里有這樣的記載。說曹操大興兵戈,漢室衰微,天子流離失所,百姓民不聊生不知所歸。中原地區蕭條,曾經繁榮的城池也異常空虛,路上餓死的人到處都是。朱治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建安十三年曹操攻破荊州後的那段時間,看來曹操連年征戰,後方人口負荷還是非常大的。


2、《辛毗傳》有如下表述,曹丕曾想要興兵討伐吳國,辛毗指出,現如今天下剛剛穩定,雖然中原地區土地廣闊但是百姓卻過於稀少。

3、《三國志·武文世王公傳》中表示,魏國初興,正是大亂之後,人口損減情況嚴重,很多分封建國的諸侯王,一般都是借著那塊地名而「有名無實」。

4、雖然北方地區大部分荒殘,但卻仍有一片凈土。根據《後漢書》記載,永和五年時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共有127180戶,共382377口人。根據《晉書》記載,司馬懿在景初二年平定遼東,粗略統計共有4萬戶,三十萬口人。我們知道,中原大亂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去遼東避難。如果對比其他地區,遼東人口的減少情況可以說是最樂觀的。有鑒於此,司馬懿將部分當年流亡到遼東的人勒令他們返回自己原來的故鄉。


二:後屬蜀漢治下的部分情況

1、《隆中對》中,諸葛亮曾經跟劉備指出益州之地易守難攻且沃野千里,當地一片民殷國富的情景。

2、龐統曾經也跟劉備說過,現如今益州地區國富民強,益州約有一百萬戶人口。


蜀漢滅亡後,魏國開出巨大籌碼邀請益州人民遷徙到魏國原有的土地上,並且官方主動的下令遷徙的規模,就至少達到了三萬戶。



三:後屬東吳治下的部分情況

1、魯肅曾經說過,江東地區沃野千里,民富兵強,可以藉此避亂。

2、龐統在曹操南下將戰火點燃荊州後,也曾表示,荊州地區荒殘一片,百姓死亡殆盡。當然,這裡我們要客觀看待,因為根據部分史料對比推算,荊州的確遭受干戈,但相比於北方的情況,荊州仍然好一些。有學者指出,荊州尤其是江夏南郡二地北部的地區應該是龐統口中的「荊州荒殘,人物殫盡」。

3、在東吳治下,有一塊地方讓我們值得注意,那就是士燮曾經統治過的交州地區。交州在東漢永和五年時有270768戶人。西晉太康元年有28500戶人。雖然戶數差別巨大,但實際上交州當時因為異族人多而漢族人少,這些異族人拒絕歸順的時候,會統一脫離戶籍「編制」然後藏匿在深山裡面。《陸胤傳》中資料顯示,山賊經常會率領一百多號戰鬥人員東闖西殺,背後跟著的是五萬戶山民百姓。天下大亂,異族人至少為了自保或獨立,也會重新選擇拉山頭的,這是正常現象。實際上,交州地區在東漢末年文化繁榮,城市經濟情況良好,成為漢末三國時期為數不多幾乎免於干戈的凈土。


東吳滅亡後,西晉開出優渥條件鼓勵東吳百姓遷徙到中原或北部地區。其中孫氏之家,被統一遷徙到壽陽(今山西晉中)地區。另外,東吳將領和官員一起北遷,還可享受政策優惠,普通百姓北遷,會享受到比官員更大的政策扶持。

四:各國各自的人口大州/郡

魏:冀州(建安九年曹操平定冀州後統計就有30萬戶,曹叡時期一篇奏章指出冀州戶口最多)。

蜀漢:蜀郡(蜀漢滅亡被魏國遷徙人口後還有三萬一千戶)。

吳:丹陽(太康元年有十三萬六千五百一十八戶)。

五:南北人口對比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尤其在北方地區戰亂頻繁,人口下降情況令人觸目驚心。北方的百姓人口雖然驟減,但並不一定是因為他們死亡,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們遷徙到了南方。有學者指出,東漢末年北方人口往南遷徙已經初具規模,當然北方人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往遼東遷徙。


三國時期各地戶口減損程度不一,在北方戶數占絕對優勢的歷史條件下,出現了巨大變化。根據景元四年的人口普查。魏+蜀漢人口總共有九十四萬多戶,其中蜀漢有二十八萬戶,因此魏國有六十六萬戶。雖然景元四年吳國沒有具體數字,但結合太康元年的人口普查,有學者推斷景元四年吳國人口大概為三十多萬戶

不太準確的說,曹魏以北方地區為主,有66萬多戶人。 東吳+蜀漢以南方為主,也有大約58萬多戶

我們再說一下戶的問題。景元四年魏國平均每戶有6人多,蜀漢平均每戶不滿4個人。雖然蜀漢戶數平均人數有點過於低,但人好藏匿,戶不好隱藏。因此戶數有一定證據力。


最後的最後,筆者用劉表墓碑碑文上的幾句話作為本文的結尾。

「於時諸州,或失土流播,或水潦沒害,人民死喪,百遣二三......」

文:正聊三國作者XXY

了解更多三國趣事,請多多關注,正聊三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