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後再看電影《歸來》,我依然認為這是反思最深刻的「文藝片」

晴晴的生活日記 發佈 2020-03-04T23:03:32+00:00

大眾對於《一九四二》、《芙蓉鎮》這種略帶時代痕跡的電影一般都是當成「悲劇」去看,確實身處那個動盪的大時代,個人命運很難獨善其身。

大眾對於《一九四二》、《芙蓉鎮》這種略帶時代痕跡的電影一般都是當成「悲劇」去看,確實身處那個動盪的大時代,個人命運很難獨善其身。

但是作為個人,我還是希望大眾在評判一部電影的時候,不要先入為主的就被一個「標籤」所束縛住,特別是對於張藝謀在2014年上映的這部電影《歸來》,如果我們能拋開「先入為主」的「悲情色彩」,還能發現更多的內涵。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電影《歸來》吧。

(一)

作為一部帶有時代特點的電影,《歸來》骨子裡就透露著一股子悲情色彩。

首先在時代大悲劇上,電影就給了人致命一擊。

比如當陳道明飾演的父親這一角色,好不容易從農場裡逃回上海,就想著能見妻子,女兒一面的時候。

他的遭遇就足夠讓人揪心,先是妻子明明在家,卻怎麼也不肯開門,爾後在樓道里遇見了女兒,卻相見不能相識。

當然這還只是電影給人的一種悲劇預設,真正讓人寒心,真正讓人直戳心窩的是:

女兒在明知道舉報父親會給父親造成風險的時候,卻依然選擇了舉報自己的親生父親,甚至不惜以和母親翻臉。

這種人性的扭曲,這種父女的「相殺」,從一開始就為這部電影的「悲情」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層悲劇底色。

而最經典的一幕,也是由此而來,母親為了見父親一面,翻窗戶去了火車站,而女兒為了阻止自己的父母相見,也是拼盡全力。

在火車道大橋上,父親和母親被分開的一幕,確實讓人感動,也讓人感動了無盡的悲涼。

其次,愛情悲歌,也足以讓人悵惘。

拋開時代悲劇以外,本片最大的一個看點,可能就是父親陸焉識與母親馮婉瑜之間的愛情悲劇,前二十年,馮婉瑜一直在期待著丈夫陸焉識的「歸來」,而她的後半生,卻和丈夫相見不能相識。

其中當然也有時代悲劇,比如在陸焉識不在的日子,馮婉瑜就很有可能受到了其他男人的欺負,但是更重要的是,她這個篤信愛情的女人,這個一輩子等待愛人回歸的女人,真的就把一生最好的年華,真的就把一生最好的時光,用在了思念,用在了期盼之上。

而陸焉識也慢慢在陪伴,慢慢在理解之中,懂得了妻子一個人的辛酸,也慢慢開始明白妻子的前半生也足夠艱辛。

所以他試著接納,試著幫助妻子一直活在那個美好的時代。

這是屬於她妻子的黃金時代,也是屬於他個人的黃金時代。

第三,鏡頭語言、色彩也足夠烘托悲情。

對於鏡頭的把控,以及對於色彩的運用,國內很少有導演能趕上張藝謀的,而本片之中,不管是對於鏡頭的把控,還是對於色彩的調配,張藝謀都將悲情色彩烘托到極致。

時至今日,我依然能記住電影中這一幕:

每天馮婉瑜都拿著一個牌子去火車站接人的時候,這時候她的身後就會出現一個默默守候著她的男人。

無論春風,無論冬雪,這樣一對愛人,永遠走在路上,永遠等在「歸來」的路上。

這種悲情的氛圍,這種悲劇的色彩,已然到了極致了。

(二)

雖然《歸來》的底色,是一場悲劇,但是除開悲劇之外,我認為大時代背景里的人物群像也足夠鮮血淋漓。

第一個值得探討的人物,可能就是劇中飾演女兒的丹丹了。

開場,為了跳「吳清華」這個主角,在明知道陸焉識是自己的父親,在明知道告密會給自己的父親帶來極大傷害的情況下,她卻還是選擇了坦白。

其實我看電影的時候,也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就我看來,一個女兒,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會出賣自己的父親,特別是可能的獎勵只是一個「舞蹈主角」的情況下。

而她還是選擇了告密,還是選擇了舉報。

這個人物其實不是個案,如果通過時代的眼光,我們會發現這確實是那個複雜時代背景下的「群像」,單純從好人,或者是壞人這兩個標準方向去定義他們的人格是不合適的。

而應該從時代的角度,而應該是從人性的角度去考慮。

特別是丹丹,幾乎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而在她的童年記憶里,她的父親,只給她的人生帶來的阻礙,只給她的人生帶來的負面影響。

而之所以在這個時候丹丹會做出「不符合我們」認知的告密舉動,其實也就很正常了,一個只是血緣關係的父親,一個只給她的人生帶來負面影響的父親,作為一個人,她首要的選擇都是維護自我,首要選擇都是保護自我。

所以這也是後來,為什麼陸焉識在得知是自己的親生女兒舉報自己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驚訝,因為這是時代造成的扭曲,本身和個人無關。

後來,丹丹的舉動也證明了這一點,照顧父親,伺候母親,和我們並無二般!

第二個值得探討的人物是閆妮飾演的李主任。

從這個人物一出場,其實我是帶著有色眼鏡的,因為在我看來,她這個人物,就類比於《芙蓉鎮》里李國香科長。

仗勢欺人,趁機報復,不然她也不會帶著農場的人上門來抓人。

但是幾個細節卻暴露了她內心的善良:

一個是帶農場的人上門的時候,李主任悄悄踢了農場人的袋子幾腳,甚至在馮婉瑜被警告的時候也是她在一旁為她幫腔。

二個是多年以後陸焉識回歸,卻被妻子趕出門外的時候,也是她親自帶著人上門,給馮婉瑜解釋,甚至拿出了一般不給人看的文件。

而最讓人感動的大概就是陸焉識無家可歸的時候,就是她給他安排了一個住的地方,還找人來為她收拾。

這種表明嚴肅,內心柔軟的善良,其實才是真的善良,這種表面隨波逐流,實則有自己的堅持和主張的人,才是真的好人。

那個時代,正是有這樣一大批心懷善良,心懷良知的人,才給了人黑暗中的希望。

最後一個亮眼的人物,可能就是鞏俐飾演的馮婉瑜這個母親角色了。

在這個母親身上,我們看到很多情緒,比如一開始明知道丈夫就知道門外,明知道丈夫就在外面敲門,可是她躲在房間裡一動不動,躲在房間裡不發一言。

這其中的害怕,這其中的複雜情緒躍然紙上。

而到了她真的收到丈夫的紙條,到了真的知道丈夫的情況,她還是會連夜為丈夫準備饅頭,還是會連夜為丈夫準備行李。

特別是爬窗出門跑去見丈夫的那一瞬間,確實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妻子的欣喜,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女人的不易。

到了最後,馮婉瑜記得全世界,卻唯獨忘記了自己丈夫的臉以後,這一點也確實讓人悵惘,也確實讓人遺憾。

而由這個「失憶母親」的角色,引發開來,我們也可以想見在這個人物背後的群像悲劇,他們的人生怎樣了?他們的生活又有什麼樣的酸甜苦辣?

由個人悲劇,到群體的時代悲劇,這才是這部電影,也是這個人物身上最想表達,最應該關注的一個地方。

結語:

電影《歸來》自2014年上映以來,在豆瓣上評分一直不高,到目前為止也只有7.9分。

因為對於大眾而言,一部「時代特徵」太過於明顯的電影,確實很難給出高分的,但是如果能同我一樣,透過整部電影的「悲劇底色」,看到時代之中個人的命運,以及背後的群像特徵,其實能發現更多亮點,和更多細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