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弗洛伊德的理論解釋為什麼絕大多數交易者無法成功

規則交易法學習日記 發佈 2020-03-04T04:15:54+00:00

如果你的交易行為一錯再錯,雖然你知道自己有問題,也嘗試著改變糾錯,但結果是糾錯之後再重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這樣的交易行為,那麼必定是你自己不知道的潛意識在起作用。

我們經常習慣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過去真的會過去嗎?不會,過去的其實並沒有真的過去!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過去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似乎記得,但是一些具體細節記不清了。

幾乎每一個人記不清在四五歲之前的事情。五六歲以後的絕大多數事情也僅僅是模模糊糊的記憶。

有的人甚至可能連昨天發生的事情的細節也記不起來了。

對於那些時間久遠、尤其是童年時代的記憶,由於路途遙遠,它們往往是隱匿的、扭曲的。又因為兒童的心智還很嬌嫩,無法理解和承受某些不快或痛苦的經歷,於是這些經歷就在不知不覺中悄悄沉入了記憶的深海。

按照弗洛伊德的說法,這就是最可怕的深水怪獸,【極有可能控制著一個成年人的行為模式,或足以毀掉他/她的一生。 】

我們經常用「無憂無慮」來描述我們的「童年」,這是因為兒童的心智還很幼稚,不明白什麼是憂慮。不明白不等於沒有憂慮和傷害!

有些人的童年是一場夢魘,他們在童年遭到了傷害。

如果被傷害的經歷僅僅屬於少數的「非正常」情況,那麼那些看起來「正常長大」的孩子的童年又是如何的呢?

許多看起來衣食無憂、在「溫室」中的孩子,在長大後回想起童年的一些事情,也會忍不住淚流滿面。

所以,沒有誰知道一個人的童年心靈曾遭受過什麼、意味著什麼,連他/ 她自己也不知道。

弗洛伊德認為,人對難以承受的痛苦經歷,有一種天然的逃避 -- 不願意想起和記得。特別是童年的難堪經歷,會被打入潛意識的冷宮,但卻又掌握了巨大的報復魔力,在日後每一個類似的情景出現時,當時的情緒和應激行為就會無意識地重現,形成一次次的輪迴。儘管,當事人不知道為什麼,也可能早想不起當年的事件了。

童年經歷是潛意識最豐富的資源、最危險的操縱者。

其實,不僅是童年經歷會有這樣的潛伏後果,哪怕在成年之後,當一個人遭遇了特別痛苦的打擊,也會形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理情結。

總之,弗洛伊德讓我們明白,「過去的」並不就真的「過去了」,人們不願意記得或不願意提起某段經歷,以至於我們的意識狡猾地把那段經歷藏起來,並不代表它們就不再起作用;【相反,正是我們意識不到的、那些被抑制的記憶,才決定了我們的關鍵行為。 】

潛意識就是這樣無形中控制你的行為,卻又讓你意識不到的東西。

我們交易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切的難以改變的「惡習」 -- 比如說,明明知道「做對了就應該持有讓利潤奔跑起來,做錯了就應該立刻糾錯止損以截斷虧損」這樣的道理,但是,很多交易者就是做不到。不僅做不到,還反著來,做對了之後有一點點回撤就立刻止盈離場,做錯了之後不僅不及時糾錯,反而在虧損的單子上不斷加倉以攤薄成本。

為什麼會這樣?「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就那麼難以做到嗎?

這樣的錯誤的交易行為,我們可以用主觀、固執己見、心存幻覺……這些詞語去描述。然而,這些錯誤的交易行為都是意識的產物 -- 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所以,要從根本上學好交易,必須從意識模式的改變入手 -- 交易學本質上是一門意識學。

然而,有意思的是意識這兩個字,僅僅是人類發明的詞語,僅僅是用來命名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很虛幻」的「意識這個東西」。

意識究竟是一個什麼東西?這個世界上誰也不知道。

就現在的認知水平,我自己給予意識這樣的理解:

我不需要搞清楚意識是什麼!因為我們人類根本不可能搞清楚意識是什麼。有很多所謂的科學家在研究意識是什麼,就讓他們天天做夢吧。

我只要大致上去做這樣的(假定)理解:

意識是記憶的產物、意識模式是記憶系統化的產物 -- 這樣的理解不一定正確,但是,把這樣的理解當作一個方便法門還是對實際應對是有幫助的。

記憶抹不去,即意味著人的意識抹不去。意識抹不去,即意味著過去不會真的過去。

錯誤的交易行為,非常有可能是因為童年陰影通過潛意識作用而造成的。

我們不是弗洛伊德,所以對潛意識的解剖不甚了了,但是我相信弗洛伊德的理論具有一定的正確性。

如果我們不了解自己的潛意識,那麼只能通過行為反過來佐證潛意識的存在 -- 成功的人有成功的潛意識在作用,而絕大多數生活的失敗者(交易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有失敗的潛意識在作祟。

如果你的交易行為一錯再錯,雖然你知道自己有問題,也嘗試著改變糾錯,但結果是糾錯之後再重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這樣的交易行為,那麼必定是你自己不知道的潛意識在起作用。

有沒有改變的方法?應該有,但是做起來非常艱難。比如說,一個膽小的人,經過特種兵的如犯人一般的強制性訓練,有的人會改變意識而成為膽大勇敢的特種兵,當然這樣成功的例子不多。

今天就說到這了,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