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萬包棉花積壓,印度請求進入中國市場,忘了疫情時落井下石?

兵盟 發佈 2020-03-04T04:33:32+00:00

而在此之前,有一個關鍵背景我們不得不了解,那就是印度最大的棉花出口商Kotak在2月初曾表示,該企業決定將停止向中方市場出口棉花,而此時正值我國疫情最為嚴峻的時期,印度方面在禁止了口罩、防護服等關鍵醫療物資出口後,又禁止棉花出口,其背後的目的必須加以斟酌。

新冠疫情肆掠全球已經一月有餘,各國為了抵禦病毒都已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當下的印度正在舔舐這種「別樣的痛苦」。

印度棉花協會(CAI)近日聲稱,出口中方的棉花業務正在艱難的恢復中,由於受支付周期延遲的影響,很多對口的棉花業務仍存在不確定性。簡單的說,印度貿易商已經產生了恐慌情緒,他們生怕中方消費市場的萎靡會讓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害,也將間接的影響數百萬印度棉農的基本生存。

按照CAI的統計,疫情爆發之前,印度與中方已經簽訂了多達80萬包的棉花出口合同。受此次疫情的影響,除了一部分勉強發運至中方港口外,其餘的貨物要麼存放在印度倉庫,要麼積壓在印度各大港口,印方不得不額外支付壓艙費。

對此,印度方面呼籲應儘早的消除相關的貿易壁壘,為貨物的正常清關提供便利。但真實情況並非中方不進口印度棉花,而是國內市場需求變化如此。同時由於疫情的防禦前景不明,海陸通道的打通也頻生了諸多的阻力。

而在此之前,有一個關鍵背景我們不得不了解,那就是印度最大的棉花出口商Kotak在2月初曾表示,該企業決定將停止向中方市場出口棉花,而此時正值我國疫情最為嚴峻的時期,印度方面在禁止了口罩、防護服等關鍵醫療物資出口後,又禁止棉花出口,其背後的目的必須加以斟酌。

而更諷刺的是,此前印度行業組織工商聯合會秘書長德帕克·蘇德曾對媒體聲稱:中方疫情是印度的機會。他表示,「印度這樣的大型經濟體要利用當前的形勢,在中方撤出的市場填補空缺」。如今印度自己還沒搶到中方市場,單單因為被中方市場拒絕就已經快哭了。

中國民眾萬眾一心當然可以頂得住疫情引發的壓力,但印度國內的生產者就沒有這種定力了。

數據顯示,CIA預估印度2020年度可以出口420-450萬包的棉花,其中大部分將輸送至中方(280萬包),其餘的貨物消費將由孟加拉國(200-220萬包)、越南(70-80萬包)承擔。也就是說,如果中方不能及時的消費這些棉花,印度的棉花出口業務將至少損失一半,其對印度的打擊可見一斑。

需要注意的是,印度此次向中方主動提及棉花出口業務,也更多的是希望雙方能夠緩和之前的緊張關係。

此前2月中旬,由於疫情帶來的客觀原因,導致中方企業與印方的一般合同出現不同程度的違約情況。但是印度的很多貿易商未能完全體諒中方的難處,依照合同向中方索賠,為許多企業帶來了經濟損失。

中方曾向印度數次呼籲,希望雙方能夠共克時艱,有條件的解決貿易分歧。但是這種善意的訴求,仍被後者罔顧。此次印度提及棉花出口一事,或也是看到了病毒影響的不確定性,希望雙方能夠重新審視雙邊的關係,努力平衡各自的利益。

因此我們才會看到,印度終於在醫療物資禁令出台的半個月後,主動的向中方捐贈了100萬個醫用口罩。

雖然這批物資有些「姍姍而遲」的感覺,但是在當下全球經濟波動的敏感時期,其仍然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中方仍然是印度農產品的出口大國,我國特殊的位置不可替代,印度想要長久的做生意,必須互相體諒難處,「落井下石」亦或者是「推波助瀾」對於印度絕無利好。而印度需要同中方更進一步的加強合作,作為亞洲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唯有相互攜手,方能抵禦類似新冠疫情的影響。

總的來說,面對印度釋放的「服軟」信號,中方也不會做損害鄰居而讓自己「獨肥」的不義之舉。中方必定早日實現兩國互惠互利,印度數百萬棉農可以放下心了。

關鍵字: